摘要:十二月临近时,各家银行都在忙着吸收存款,像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这样的大银行,它们的利率基本保持不变,就算上调也只是微调一点点,这些大银行依靠的是老客户的信任,所以并不急着去拉新的资金,但小银行就不同了。比如城商行和农商行,它们为了完成业绩目标,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
十二月临近时,各家银行都在忙着吸收存款,像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这样的大银行,它们的利率基本保持不变,就算上调也只是微调一点点,这些大银行依靠的是老客户的信任,所以并不急着去拉新的资金,但小银行就不同了。比如城商行和农商行,它们为了完成业绩目标,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可以给到2.5%,有些甚至提高到2.6%,这其实并不是什么意外的好处,而是因为这些小银行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了,监管方面也没有阻止,等于默许了这种竞争方式。
小额存款的人现在有了新的存钱方法,有人选择每周存一次钱,一年下来能存够五十二次,每次金额不用太大,几百块钱就可以,这样慢慢攒起来让人心里觉得安稳。招商银行和微众银行的手机应用里还提供了自动存款功能,设置好之后系统会自动扣款,连手动操作都省去了,对于大额存款的客户来说情况就不同了,这类客户需要主动联系银行的客户经理商量利率,有机会谈到超过百分之三的收益。
但相应的存款合同并不统一,资金也会被锁定不能随意动用,还有一些中介会鼓动客户去外地的小银行存款,声称能够保本并且利息高,实际上他们往往没有把潜在的风险讲清楚,这种做法其实挺危险的。
花钱多的人存不下钱,数据就摆在那里,关掉花呗和信用卡分期的人,12月份存钱的比例比别人高出近一半,银行后台看得清楚,每月刷卡消费超过三千块的人,存款转化率还不到一成,央行虽然没直接干预,但10月那份白皮书已经表明,先还债再存钱这个道理,逻辑上是说得通的。
理财这件事正在慢慢走样,招商银行的朝朝盈和平安银行的日日盈都说能保本,但它们其实不是存款,没有进入存款保险的范畴,每户最多只能放五万块钱,可这个产品的总规模已经超过两万亿了,大部分用的人都是二十五岁到四十岁之间的,有的人会想办法,把十万块钱分成两份,分别存进两家银行,每家都控制在五万以内,这样就能避开五十万的存款保险上限,这种做法没人明说是违规的,也没有人出来管。
年轻人和老人存钱的方式很不同,90后觉得死板地存钱会亏本,喜欢搭配理财来增加收益,60后则更信任定期存款,认为时间越长越安全,短视频平台上的“存钱挑战”非常热门,播放量达到十几亿,但很多视频没有提到产品的风险,看起来热闹,实际操作时容出问题。
来源:平凡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