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退将建议大陆,将钓鱼岛列入“国家海洋保护区”,日本瞬间老实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8 13:23 1

摘要:一位台湾退役中将张延廷,突然在11月中接受采访时建议:大陆干脆把钓鱼岛宣布为“国家海洋保护区”,参照黄岩岛模式,走一波战略升级——环保打头,主权护航。

|议史纪

编辑 |议史纪

中日之间的钓鱼岛博弈,已经到了该“动真格”的时候。

一位台湾退役中将张延廷,突然在11月中接受采访时建议:大陆干脆把钓鱼岛宣布为“国家海洋保护区”,参照黄岩岛模式,走一波战略升级——环保打头,主权护航。

日本不仅没打算收敛,反而在高市早苗政府的带领下越来越激进。一个“台海有事,日本有事”的口号,已经足够说明问题。

而中国,目前在钓鱼岛方向上一直采取“控制不升级”的策略,虽然稳,但也留了太多空档。这时候,张延廷的建议就显得格外扎眼:环保名义、执法常态、基础设施建设通通合法,连国际社会都不好说什么。

这个建议到底可不可行?日本会不会真像他说的那样被“治得老实”?

张延廷是谁?他是台空军出身,曾任副司令,长期参与台海空防事务。熟悉大陆军事策略,也清楚美日动向,说出这种话,可不是为了“蹭热度”。

钓鱼岛是中日之间最敏感的地理节点之一,地处东海核心位置,不仅资源丰富,更重要的是,它对日本的海上防线具有战略意义。

日本自卫队在西南诸岛的部署,几乎都是围绕钓鱼岛展开的。对东京来说,钓鱼岛就是他们的“外墙”,哪怕只是风吹草动,都会引发神经反应。

而中国对钓鱼岛的态度,从来没有含糊过。无论是外交部发言人,还是中国海警、海军的实际行动,中国一直在用事实维护主权。

但问题在于,如果只是巡航、喊话、抗议,日本那边根本不会停手。尤其是高市早苗上台后,她政府的动作比以往更直接:加速与美军联合演训、扩充西南岛链兵力,还试图在台湾问题上“插一脚”。

这是一种典型的“打别人牌,拉自己仇”的策略。

要是我们还在等日本收敛,那只能说太天真。日本现在的战略心态很明确:在中国主权问题上,能拖就拖,能闹就闹,最好把中国拖进一场言辞与行动的拉锯战中,让中国不能集中力量处理更关键的方向。

这时候,张延廷的建议就有了现实意义。他的核心思路是:不要等日本先出手,而是主动出牌,把钓鱼岛纳入国家海洋保护区,让“主权争议”转化为“环保执法”,从国际法律框架里找出一条新路径,实现事实控制的正当化。

这不是套路,而是一种“非传统对抗”的现实策略。对日本来说,如果中国真的宣布钓鱼岛为保护区,那他们的海警、自卫队、渔船等日常活动就变成了“破坏海洋生态”的非法行为,反而站在了道德与法律的对立面。

9月10日,中国国务院批复设立“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不是简单布景,而是高质量的“战略控场”。设立保护区之后,菲律宾马科斯政府立即陷入应对困境。

菲律宾的应对只有两个字:“僵住”。而美国,虽然嘴上说着“自由航行”,但也不敢直接派军舰冲撞保护区。因为这不是军事禁区,这是环保区,国际形象和国际法约束都在这。

黄岩岛的成功,给了中国很好的操作路径——在主权争议区域中通过设立环保区,推进常态化存在。这个逻辑不仅合法合规,还能持续推进建设,比如派驻科研人员、建设环保设施、设立执法站点。

这些行动,也都能被包装为“科研项目”或者“环境监测”,不仅避免了直接军事对抗,还能引来国际环保组织的舆论支持。

钓鱼岛如果复制这套路径,影响力只会更大。

日本比菲律宾更在意国际形象,尤其是在G7国家中,日本一直自我标榜“遵守规则”。一旦中国在钓鱼岛设立国家海洋保护区,日本的动动静静都将被放大成“对环保的不尊重”。

其次,钓鱼岛周边的资源开发被迫暂停,日本渔船也得绕行,那么对其渔业和经济也会造成实质性影响。

更关键的是,环保区设立之后,中国就有理由在该海域进行执法检查。一旦日本方面派船干扰,那就是“非法干扰中国国家执法活动”,这性质完全变了,处理方式也就可以升级。以前是抗议,现在可以是扣船、罚款、甚至司法程序。

当然,这种操作不是没有代价。

张延廷也明确指出,日本可能因此加速与台湾当局的军事勾连。高市早苗政府上台后,已经多次在安全事务上释放新的信号——不仅在台海问题上频繁表态,还在对台关系上逐步松绑。她本人就是“亲美亲台”路线的代表人物。

如果钓鱼岛局势被中方掌控得太明显,日本可能会反向操作,比如签署“安全合作谅解备忘录”,或者通过美日安保机制让台湾纳入某种“防御系统协作框架”。一旦这种纸面协议正式化,那局势就可能恶化。

而这时候,中国大陆就该考虑准备“混合反制手段”。

钓鱼岛是“软控制”,台海是“硬防线”。你在钓鱼岛挑衅,我就加码台海军演;你在台湾玩协议,我就扩大东海实战部署。两边联动,才能让日本真正感到压力。

张延廷的一句话说得非常务实:这事做之前要评估实际情况,做了以后就得准备日本跳脚。说白了,就是该硬的时候不能软。你不先出手,日本就会以为你不敢动;你一旦行动,反而能压住对方的冲动。

而且,他还提到一个值得注意的点:高市早苗未来可能会向美国寻求支持,尤其是在特朗普有可能重新执政的背景下。

届时,钓鱼岛问题就可能被美日台三方联动操作,那就不仅仅是东海问题,而是整个西太平洋的战略博弈。

钓鱼岛问题,不是靠外交辞令就能解决的。

从2012年到现在,已经过去十多年,中日围绕钓鱼岛的对抗始终处于“非战非和”的模糊地带。而这个模糊区,恰恰是日本政府最喜欢的状态。模糊,就代表你不能动手,他们却可以继续试探。

张延廷提出的建议,其实是打破这种模糊的突破口。你不是说钓鱼岛争议嘛?那我就以保护环境的方式进场,你总不能反对吧?你要是反对环保,那就不是主权问题了,是你反对国际共识。

这种策略并不新鲜,但放在钓鱼岛这张“硬骨头”上,确实是一次值得尝试的创新。它不需要动用军事,不需要大规模调兵,只需要一纸公告,就能让整个外交、法理、舆论结构发生变化。

日本会不会“瞬间老实”?也许不会马上服软,但绝对会被逼进“被动防守”状态。而对中国来说,这就是战略主动的开始。

是时候出牌了,不能再等日本收手。钓鱼岛如果真的是中国的,那就用行动去落实。设立国家级海洋保护区,不是噱头,而是主权落地的第一步。主权从来不是喊出来的,而是一步步站出来、做出来、控出来的。

参考资料:

中国海警舰艇在我钓鱼岛领海巡航,日方竟提抗议

2025-11-18 11:41·观察者网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来源:议史纪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