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台湾谍报片再热血,也拍不出这种18个月连发74封密电的命。”1951年1月24日台北马场町,一张被锁进“绝密-永不解密”卷袋的黑白照片,把黄埔六期生、联勤总部第四处副处长陶建芳定格在子弹穿胸的瞬间;60年后才随美籍档案员误打误撞的“调包”流出,比吴石案卷晚了
“台湾谍报片再热血,也拍不出这种18个月连发74封密电的命。”1951年1月24日台北马场町,一张被锁进“绝密-永不解密”卷袋的黑白照片,把黄埔六期生、联勤总部第四处副处长陶建芳定格在子弹穿胸的瞬间;60年后才随美籍档案员误打误撞的“调包”流出,比吴石案卷晚了整整半个世纪。核心就一句:最短命、最硬核的岛内后勤情报网,他一人扛了,还扛到零口供、零连坐。
照片里,他白衬衣第二颗扣子早被撕掉,那是提前藏好的氰化钾,没来得及用;子弹从左边进,因为行刑队怕“联勤陶副处长”右胸口袋那本《台湾沿海炮位坐标》外泄,特意调转枪口。行刑前夜,保密局用“美式110伏变电器+盐水桶”升级了9轮电刑,口供纸还是空白,只多了一枚指甲盖——他拿这枚指甲在砖缝里抠出“精忠报国”,3毫米深,墙灰混着血,今天还在台北看守所“仁爱楼”地下2层,只是牌板没写名字。
更疯的是效率:1949年8月登陆基隆,1950年12月落网,72周里他发出74份快件,平均每周两份。最狠的一次,把整本《1950年度联勤油料分配表》拆成12张香烟锡纸,卷进“双妹”牌牙粉袋,由空军电台厨子夹带出海,再换温州渔船。这批数据直接让上海防空司令部重新标高炮阵地,1950年2月台军B-25夜袭虹桥计划流产,机上10万加仑汽油白运。有人算过,他一个人的吞吐量,抵掉当时华东局在港岛全部电台半年的量。
被捕后,保密局在他南京新村宿舍地板下翻出还没发走的第75份情报:一张透明赛璐珞片,正面印着“台南美军顾问团圣诞聚餐”菜单,翻过来用针刺盲文,记录的是高雄港M26坦克登陆艇的舷号和油弹基数。档案员说,那片子薄得能当幻灯片,却重得“拿不起来”。
1950年12月21日,他34岁,留下最后一句对特务的玩笑:“别急,我的情报已经提前过生日。”三天后,棉衣夹层里那张赛璐珞随旧衣慈善箱流出,经基隆码头、香港太古仓,1951年元旦落在广州解放路162号二楼阳台——收件人:海鸥小组“03”。确认函只有两个字:收悉。
——“看完只想到一个词:开挂。可惜是命换的。” ——“18个月74份,平均一份害台军烧掉多少美金?他一颗子弹就抵掉一个团。” ——“别吹什么谍战神剧了,以后直接播那张照片,3秒,全剧终。”
来源:有趣的扑克l1ef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