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故事….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8 11:54 1

摘要:2025年11月9日,鱼猎齐哥发南川孝子河第一个视频。我当天看到的时候,点赞几百,但当时就有6个微信好友点赞。鱼猎齐哥在视频里面说,是本地朋友给他的线索。


01.

南川孝子河。

作为一个以前传统媒体,现在搞自媒体的,今天我站在个人角度,谈点传播感受。

02.

2025年11月9日,鱼猎齐哥发南川孝子河第一个视频。我当天看到的时候,点赞几百,但当时就有6个微信好友点赞。鱼猎齐哥在视频里面说,是本地朋友给他的线索。

如你所知,就南川孝子河,目前告一段落,他一共发了四个视频。在抖音号上,他名叫渔猎齐哥,粉丝320多万。四个视频的点赞分别是:26.8万,28.2万,28.7万,15.1万。他在视频号上的点赞数,分别是:3.8万,3.0万,5.2万,1.9万,1.4万。他在视频号上,比抖音号上多发一条。

抖音号点赞一共98.8万。那么,流量大概有多少呢?百度智能回答保守估计有1000万次,而微信智能回答认为有2000万到3300万次。同时,这还没有算他在视频号上的传播数据,也还没有算其他自媒体,以及传统媒体跟进的数据。从2次传播到N次传播。

我先前在报纸工作,有时会听到同行骄傲地说,百万大报。而今天,我们看到妥妥的流量盛宴。

七年前,我在公众号上也写过一条流量比较高的文章,但是,那时视频号还没诞生,抖音刚刚出来,社交媒体还没真正转向视频时代。所以,回头来看,时代变幻真的还是很快。

03.

站在南川角度,谈点个人不成熟想法。

这次对南川,是不幸中的万幸。

网上诸多账号,对于环保角度,行政治理角度,聊得非常多也非常精彩,我就不聊了。我这里想说的是,假如。假如这次南川那个黑水源头,被查处来的确就是有企业在直接排污,那么,将意味着什么?

幸好,这个假设并不存在。

南川这次,事情似乎不大,影响的确不小。

04.

再说点环保感受。

今天本文主要目的不是想说环保,也不想洗地。但有小感受,2000年初,那会儿如果你家有阳台,过几天手一摸栏杆,全黑黢黢的,那个时代幸好也没有四代宅。今天四代宅能够流行,环保好了点一定是基本前提。

再说个小例子,沙坪坝嘉陵江那个斜拉桥,那个年代经常要封闭修复。为啥,因为重庆要下雨,而且是酸雨,会腐蚀那个斜拉皮肤。前几年有上班朋友跟我说,重庆蓝天白云数量,全国比较靠前,我没查数据。刚刚随手查了个重庆十四五环保数据,感兴趣的可以分析。

05.

再聊鱼猎齐哥。

用他自己的账号说明,他就是个钓鱼的。不要说媒体,甚至自媒体属性都不强。显然,他干了件非常媒体的事儿。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事实上,他之前已经拍了很多条视频,包括环保视频。所以,他表达已经成熟,谨慎而且用镜头与事实说话。对头,就是当年有个媒体著名的广告语:用事实说话。

整个人显得朴实不张扬,下地干活而让人亲近。这种沉浸式,镜头感,恰好又难得的舆论缝隙,让他深受粉丝,平台,算法的欢迎。

什么是媒体?什么是自媒体?什么是媒体人?究竟该如何管理这些自媒体?他们对社会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显然,不同角度,不同身份,不同机构,对这些问题有相同与不同的看法。但是,不管看法怎么样,算法已经来了,没有谁可以回避。

以前开会,我也经常听到声音说:不能拱手将阵地让给别人。

06.

我早前在传统媒体上班,集团辉煌时有7000多人,盛大而具备安全感。那时就想,如果去写公众号,是不是很没安全感,公众号不行了怎么办?会有很多问题。但是出来之后,这些问题当然还在,但是,由不得你,同时内心反而更踏实了。因为,传播就是一场永远不停追逐的游戏。

上个月,一位中国可能最受媒体业内人士尊重的传统杂志的记者,跟素不相识的我打了两个小时电话。她在语境变化且单位效益降低后,感受到了15年前我们感受的危机。

先前有个段子,现在早就无法引起共鸣:柯达胶卷的对手,根本不是富士胶卷。

07.

从新媒体传播角度,如何评价南川孝子河事件?

微信智能回答,比我答得还要正确,这里就引用一下:

南川孝子河事件,通过新媒体传播,形成了公众监督——政府响应——技术治理的良性互动,既推动了环境问题的解决,又提升了公众环保意识与参与度,体现了新媒体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南川,以前川出名,现在河出名。

直到现在,南川还有机会,扭转声誉。干脆顺势插个硬广:

08.

我喜欢南川。我在夏天冬天,都爱去南川。

2014年,我去南川听胡德夫。在森林里面的雨夜,白发白衣的长者胡德夫吟唱:

太平洋的风

吹上山吹落山吹进了美丽的山谷

太平洋的风一直在吹

最早世界的感觉

最早感觉的世界

最早母亲的感觉

最早的一份觉醒

所有河流,最终都流进太平洋,包括孝子河。胡德夫歌词中有母亲,所以,我在想,他可能是个孝子。

来源:白衣海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