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搭建创新工作室为抓手为“产改”赋能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8 13:22 1

摘要:2025年以来,国网营口供电公司新增208名技能人才,2名获营口市高层次人才称号,7名职工获省公司劳模、先进工作者等综合、专业类荣誉,职工队伍能力稳定提升。公司积极落实省、市工会各级产改决策部署,常态化、长效化、项目化推动产改工作走深走实,结合企业实际,开展产

2025年以来,国网营口供电公司新增208名技能人才,2名获营口市高层次人才称号,7名职工获省公司劳模、先进工作者等综合、专业类荣誉,职工队伍能力稳定提升。公司积极落实省、市工会各级产改决策部署,常态化、长效化、项目化推动产改工作走深走实,结合企业实际,开展产改揭榜攻关活动,围绕“活力营电”建设,坚持让典型人物“立起来”,让软硬件设施“强起来”,让创新活力“动起来”,有效激励职工建功立业,推动产改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

让典型人物“立起来”厚植精神沃土。工会坚持以“党委领导、工会统筹、专业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思路,协同配合专业部门通过劳动技能竞赛、科技创新挖掘职工力量,申报各级劳模、工匠荣誉,持续深耕典型“成长土壤”,不断构筑公司“发展高地”。拓宽成长道路。深化打造职工创新工作室,开设“工匠微课堂”分享创新经验与职业成长故事,通过“创新成果发布会”扩大影响力,以职工创新创意推动全局工作创新。营造争先氛围。通过省市媒体、市总工会等对外宣传先进典型,围绕“萤火荣光”“榜样在身边”开展劳模精神宣传月活动,举办表彰会,让榜样力量“薪火相传”。近年来,18名选手在辽宁省总工会、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举办的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上荣获团体和个人奖项。

让软硬件设施“强起来”建设技能培训“加油站”。完善各专业创新工作室和实训室建设,配备独立办公及实验场地、配置必要的设备、工器具,确保可自主完成基本的操作、加工和试验工作。设立创新激励基金,用于项目研发和成果转化,确保创新工作落地。打造创新发展“孵化器”。开展职工创新工作室示范点创建活动,并不断扩大创新工作室的覆盖面,使工作室吸纳年轻血液和创新活力。完善工作室日常运营管理机制,加强与科研机构、内外部专家的交流合作,定期组织职工开展创新创效、实训实践等活动,把工作室打造成职工创新的舞台、成长成才的孵化器。公司5个创新工作室如星星之火,把创新工作的火种播撒到公司的角角落落,苑爱国创新工作室手握专利80项,让检修工作从重、繁、难变得轻、简、易。王梦雨创新工作室先后培养出过4名国网公司、省公司配网不停电作业竞赛状元。石磊主研的创新成果在成都荣获第49届国际质量管理(QC)金奖。

让创新活力“动起来”建设创新创造“聚集地”。汇聚和激活创新人才,以劳模、工匠、技术骨干为带头人,吸纳跨部门、跨专业的职工组成核心团队,兼顾研发、技术、管理、技能等多元人才,采用“理论授课+操作指导+故障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鼓励青年职工参与,形成“传帮带”梯队建设。建设成果转化的“聚宝盆”。打通内部资源,坚持创新小组利益、资源共享,对职工创新工作室提供多方位支持。坚持柔性合作,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建立合作,弥补技术短板。灵活组建临时攻关小组,激发团队活力。截至目前,工作室已累计完成100余项成果,省公司(地市)级获奖69项、省部(国网公司、中电联等)级获奖29项、国家级获奖3项、国际级获奖1项;共计获得专利167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61项;成果推广应用69项;发表论文141篇。(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旭 通讯员 宋昕泽)

来源:中工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