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上了初中,家长不提“期中考试”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8 13:21 1

摘要:我记得米粒小学的时候,每次期中期末考试,前前后后我要发好多文章跟你们分享“心路历程”——从复习资源、方法,备考技巧,到考试当天吃什么,成绩出来了,考多少分,复盘,开家长会,找老师……

文 | 米粒妈

我记得米粒小学的时候,每次期中期末考试,前前后后我要发好多文章跟你们分享“心路历程”——从复习资源、方法,备考技巧,到考试当天吃什么,成绩出来了,考多少分,复盘,开家长会,找老师……

当时各个鸡娃群里,一到考试月,也是聊得热火朝天,开个会的功夫,群里已经聊出五六百条消息。

米粒上初中后的这一年多,我发现期中考试被“淡化”了。群里聊得少了,最多同步下各个地方的考试时间,成绩出来了,吐槽下学酥娃,感慨下同班的学霸。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上了初中,不是“期中考试”不重要了,而是初中科目多、进度快,考试也特别频繁,很多家长到了初中就慢慢“淡出”孩子的学习了,不会手把手带着复习,不会人盯人看着刷题(《初二,我已经不陪读了》)。

“小学看家长,初中看学校,高中看孩子。”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不断上升。

上周去豆神教育,魏梦琦老师聊到学霸的学习思路和规划(魏老师是豆神教育教学总校长,也是豆神大语文创始团队核心成员,当年高考全市文科状元),有一点我不能更同意。

她说,语文学习不存在黑马,不会说这孩子一到初二开窍了,成绩蹭蹭涨,不可能!越是成绩好的,越是因为有足够的老本儿可以吃。说白了,就是提前积累得够多!

到了初中,语文更多的是专项学,作文不好主攻作文,阅读理解丢分就死磕阅读理解。

但小学,字词、阅读、写作、古诗词、文言文、文常、名著阅读,这些都要打好基础的。

至于不同年级,重点是什么,我把魏老师直播过程中分享的干货,给大家整理好了,小学家长直接抄作业。

还有豆神内部的小学1-6年级进阶书单,初中、高中必读名著,我也给你们拿到了,记得单独加我,发给你们。另外,海淀、西城、朝阳这次的初中期中考试卷,想要的也一并发你们哈~

先说,语文学习,如果每个年级只做一件最重要的事儿,我们盯什么?当然这个命题不成立哈,因为每一项都很重要,但每个年级都有一件最重要的,如果我们抓大放小,我们要抓的“大”,就是下面这个节奏。

一年级:大量阅读,大量识字,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二年级:看图写话,200字以上;三年级:单元作文,每学期八个单元,八篇作文;四年级:阅读理解;五年级:名著阅读;六年级-初中:专项学;

接下来,分别给大家拆开来说说。

先说字词基础。

这部分从一年级就开始,贯穿到初高中,但是到了初中老师就不再花时间强调这些了,一切都靠孩子之前打好的基础和习惯。

除了字、词、句、标点,近反义词、仿句扩句造句,这些都算字词基础。

这部分不用报课,因为小学,尤其中低年级,这是重点,老师会带着去做。家长辅助的话,就是多听写,盯着孩子把书后面的识字表、写字表、词语表,搞得滚瓜烂熟。

字词不要堆到期中期末一起突击,平时老师都会留预习作业,预习课文的时候,会让孩子查生字、组词、标拼音等等,这是个学习习惯,三年级之前要养成这个习惯。

每篇课文讲完了,家长给听写一下这一课生字,如果易错的,那就多组几个词,孩子可能是理解不到位,所以要在词语、句子中用上这个字,辅助记忆。

词语表中的词,让孩子找出近义词和反义词,其实这些都是帮助孩子理解。

另外课本后面生字表里,标蓝色的是多音字,不同的音,组词,口头造句。

基础部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就是“语文园地”,它里面有个“日积月累”,有时候是古诗,有时候是名人名言、成语、歇后语等等,要理解、背诵,会默写(起码学过的生字要能写上)。

我们在考试的时候,不会直接问上面一句,写下面一句,现在考得比较灵活,一般是有一段描述,然后问你,哪句诗或哪个成语符合这段描述。

接下来说写作。

这是个难关,而且一升二、二升三、三升四、四升五,每年都要经历这个坎儿。

一年级要求不高,主要是口语交际,但到了二年级,就要看图写话,要成文了。

所以我们要让孩子在一年级的时候,就能成文,哪怕只有三句话,也要写出来。这样到二年级才能顺利过渡。

不同年级,我们要给到孩子明确的要求,比如二年级,我们要求他能写出200字,三年级350字以上。

有了目标,照这样一步步去练,起码孩子不打怵,不会觉得一下子让我写300多字,天塌了。

三年级开始每个单元都有一篇“独立写作”。一开始不用追求精雕细琢、好词好句,或者作文结构多么精妙,只要能写够字数,这一关就过了一大半儿了。

再往上四五年级,其实作文慢慢会用到一些技巧,也会有各种主题写作,但是家长可能有点辅导不了。

小学阶段,老师批作文手很松,没跑题,字数够,没有错别字,其实不会扣多少分。

但你同样的作文拿到初中,老师要求完全不一样了。我们需要写出更高级的作文。

魏老师举例子说到一个结构技巧,叫“回环”,这也是他们在小王者的课上会讲到的。

小狗贝贝在家里等着妈妈,妈妈出差了,然后描述小狗贝贝每天无精打采,提不起精神,不像平时那么活泼,也不爱吃饭……中间都是描述小狗贝贝怎么了。最后结尾,妈妈已经出门一个星期了,小狗贝贝依然在门口嗅着妈妈的拖鞋,眼巴巴在门口等着、张望着。小狗贝贝很想妈妈。我也是。

最后“我也是”是重点,孩子拿来即用。你可以不写小狗,你可以写家里妈妈养的花,可以写一切其它的事物,但最后归结到,它因为妈妈出差,想妈妈了,结尾一句,我也是。

这种结构本身就很精妙,不在乎多华丽的辞藻堆砌,阅卷老师一拿到,就会觉得很高级。

作文这件事,家长如果帮不上忙,就找“外援”,不要硬扛,会破坏亲子关系。

再说阅读理解。

三年级的阅读理解不会太难,通常是结合上下文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再有就是理解一句话,可能一句话说得好,让你说为什么好。一个人可爱,让你说为什么可爱。

这时候通常就看出孩子语言的贫乏了。一题4分,可能孩子拿到1-2分,写的不够全面。

不全面其实是因为孩子不知道需要这么“答题”,我们要告诉他们,比如一句话写得好,用了比喻,孩子不是不知道,但不知道要把“比喻”答上。

这就需要孩子多练习阅读理解,然后对着答案分析采分点,我有哪些没写全面。阅读理解不能“天马行空”,它都是有标准答案的,所以孩子要清楚“标准”,才能更接近“答案”。

三四年级阅读理解起步阶段,其实还好。到了六年级,很多时候,孩子看不懂问题,不知道人家在问什么,这就比较棘手了。

阅读理解考察四个能力:

第一个是去原文找答案。

第二个是理解能力。理解词、理解句、理解中心思想,作者的思想和文中人物的思想。你理解完毕以后,要用比较准确的语言写出你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看法,还得符合人家作者意图。你不符合作者意图,纯从你的角度来说肯定也是不行的。

第三个是概括题。就是用简洁且准确的语言,把一段文字用最少的字数写出来,这就是概括的能力。比如说事件的概括,时间、地点、人物等等。

第四个就是赏析能力。到了初中,阅读理解能不能得分的半壁江山,就看赏析能力了。

什么是赏析能力?就是我读这篇文章我觉得特别好,那么从哪几个角度赏析呢?比如说,第一,文章结构总分总,开头设置悬念,结尾总结全文等等。第二,从修辞等手法角度上,用了什么样好的手法使得这篇文章表达效果非常生动。第三,从思想的角度来说,我读了这篇文章,会给我什么样的感受。

以上四种阅读理解能力,小学六年级毕业之前,必须要掌握好。

关于名著阅读。

孩子到了五年级,我们要把阅读里面单独的一个专项提出来,叫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是中考必考的,而且它有范围,中考必读必考名著有12本书,加上推荐阅读的24本书,整个初中要读的就是36本。(想要书单加我微信就行,给大家小窗发~)

但你初中肯定没时间读啊,所以在五六年级,就要提前把它读完,如果没时间,就先读12本必读书目。

初中科目太多,语文、英语咱们都尽量把任务前置,放到小学,给初中数学物理争取更多时间。

魏老师还讲到,大家不要被网上一些“多读书有什么用?考试又不考”这样的言论误导。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这个习惯真的会一直受益。魏老师家孩子三年级,她也给孩子定《好奇号》,什么都读,包罗万象。

所以五六年级读初中必读名著,挤时间读。

一方面初中没时间读,给初中争取时间,另一方面,这些都是孩子的写作素材,孩子们生活其实很单调,越来越窄,他们的素材很多要从阅读中得来。

最后说下文言文。

之前米粒妈跟大家分享过,小学提前背完小初古诗词、文言文。用每天大声诵读的方式去读(《火遍海淀妈妈圈的“337朗读法”,我实践了半年之后来交作业》),找到韵律感,另外孩子越小记忆力越好,他们背得很轻松,不用怕费脑子。

至于理解,不同年纪的孩子,理解能力不同,不可能要求一年级孩子把中考文言文理解透彻,所以可以提前看看纪录片,补充些背景知识。

至于文言文赏析,还有实词虚词等等,这些比较专业的,我们六年级专门作为专项去跟老师学也是完全没问题的。

之所以花时间给大家整理这篇小学语文学习干货,其实也是作为一个初中生家长,希望大家能早准备,早积累,未来才能从从容容、游刃有余。

个人简介:@米粒妈频道(欢迎关注),米粒妈,美国海归,海淀家长,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作者。专注于学习干货、教育经验分享,5-12岁孩子的教育和升学,英文、数学、科学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0~5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爱分享)

来源:米粒妈频道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