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开展“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的通知》,进一步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该通知是对今年2月网信办发布的《2025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计划》中关于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要求的深化与落实。
2025年10月,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开展“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的通知》,进一步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该通知是对今年2月网信办发布的《2025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计划》中关于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要求的深化与落实。
计划明确要求,重点打击利用高额返现吸引打赏、情感伪装诱导打赏、低俗内容刺激打赏及未成年人打赏等突出问题,并强调加强直播打赏功能管理,从源头上规范行业秩序。
一系列政策的密集出台,为网络直播行业划定了清晰的红线与发展方向。回顾行业发展初期,部分乱象曾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但时至今日,在持续强监管与平台自律的双重驱动下,直播行业已告别野蛮生长,逐步迈入有序、合规的新阶段。
对于直播平台而言,少数主播及团伙的违规行为,不仅损害用户利益,更破坏平台生态与行业声誉。因此,各平台均展现出从严治理、肃清环境的坚定决心。
今年初,抖音便积极响应网信办号召,先后针对“情感诱导”及“未成年人主题”直播等专项问题进行公示与打击。近日,抖音直播再度公布其在2025年针对色情、低俗违规内容的系统性治理举措与阶段性成效。
直面复杂乱象 技术、机制双管齐下
网络直播乱象,尤其是以色情、低俗内容为诱饵,刺激用户进行非理性打赏的行为,具有隐蔽性强、变异快、利益链条复杂等特点,给平台治理带来了严峻挑战。这类行为不仅严重违背公序良俗,涉嫌违法违规,更对广大用户,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身心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面对这一治理难题,抖音直播采取了“技术驱动”与“机制创新”相结合的治理策略。
首先,在技术层面,平台将先进的大模型技术与高效的投诉举报机制深度结合,构建了内容安全防控体系。通过海量数据训练,大模型能够精准识别文字、语音、图像、视频中的违规元素,并对诸如“软色情”暗示、低俗PK惩罚、性暗示动作等以往难以机器判别的变种、新发违规内容,实现快速捕捉与研判,并迅速拦截。同时,用户投诉举报通道的畅通,为大模型提供人工反馈,形成了“机器筛查+人工复核+用户监督”的治理闭环,大幅提升了违规内容的发现率与处置效率。
其次,在长效机制上,抖音全面推行并深化了“主播健康分”制度。这一制度的核心在于,它并非对主播的“一棍子打死”,而是通过一套科学的分值管理体系,对主播的长期行为进行动态评价与引导。依据分值区间,平台会对主播施加从警告、限制功能到永久封禁等不同层级的管理措施。
2025年以来,抖音共封禁“软色情”直播间66万个,无限期回收11.7万个涉色情违规账号的直播权限,平台持续过滤掉不良内容,激励优质创作。
政策引领、平台尽责、多方共治 共建直播行业健康业态
抖音直播在2025年取得的治理成效,是当前中国网络直播行业走向成熟与规范的一个缩影。其成功实践揭示了一条清晰的行业治理路径:政策的规范引领是“指挥棒”,平台的从严执行是“稳定器”,而主播与用户的共同参与则是“压舱石”。
中央网信办连续开展的“清朗”专项行动,为行业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营造了“不敢违、不能违”的宏观监管环境。在此背景下,以抖音为代表的各大平台,主动将外部监管要求转化为内部治理标准,投入巨大资源进行技术研发与机制创新,展现了“不想违”的主观能动性与企业社会责任。这种“从严态度”与“严格执行”的结合,有效地将政策蓝图转化为具体的平台规则和日常运营,对违规行为形成了强大的震慑力。
一个健康行业的最终形成,离不开链条上每一个环节的共同努力。除了政策与平台,广大主播也需严格律己,恪守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将“健康分”视为自身的“信用资产”,致力于提供积极、健康、有价值的直播内容。用户群体则应培养理性的消费观念与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行使监督权利,对违规内容勇敢说“不”,用脚投票支持优质内容和优质主播,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多方合力,共筑堤坝。在政府、平台、内容创作者与用户的协同努力下,网络直播行业将彻底告别早期的无序与杂音,步入一个更加健康、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未来的直播行业,不仅将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将成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传播正向社会价值的窗口。(张伟)
来源:光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