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甲流来袭或无发烧!医生提醒:这5类症状别忽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8 13:03 1

摘要:“我爸感冒没发烧,还照常出去溜达,结果进了医院才知道是甲流,肺都感染了。”这是一位市民在医院走廊里哭着说的话,旁边的医生叹了口气:“现在的甲流,不一定发烧了。”

“我爸感冒没发烧,还照常出去溜达,结果进了医院才知道是甲流,肺都感染了。”这是一位市民在医院走廊里哭着说的话,旁边的医生叹了口气:“现在的甲流,不一定发烧了。”

很多人一听“甲流”,脑子里浮现的就是高烧、咳嗽、头痛。但你知道吗?现在的新型甲流,可能连烧都不烧,你却已经被病毒盯上了。问题是,不发烧,大家就以为“没事”,结果拖到严重才后悔莫及。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披着羊皮的狼”——新型甲流。

以前一发烧,大家都紧张,喝姜汤、贴退烧贴、挂水。但最近医生发现,越来越多的甲流患者,根本没有发烧。尤其是老人,症状更“奇怪”:人没精神、胃口差、身体发冷,甚至还以为是受凉了。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的医生就说过,新型甲流的表现越来越“温柔”,不像以前那样一上来就高烧猛咳,但这不代表它不危险。

它只是换了个“马甲”而已,让你警惕性降低,等你意识到不对劲,病毒早就在身体里“安营扎寨”了。

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免疫力没年轻人强,很多时候连发烧都烧不起来。你还觉得“没事”,其实身体已经在硬撑了。

医生提醒,不一定要等到发烧才引起重视。如果你或者家里人出现以下5类症状,哪怕体温正常,也得提高警惕:

1.疲惫到不想动

不是那种“累一天想歇歇”,而是早上起不来,白天没劲,连饭都懒得吃。像手机电池坏了,充不进电,人就是提不起精神。

2.喉咙发痒、干咳没痰

不是剧烈咳嗽,而是像嗓子里卡了根毛,时不时咳几声,尤其晚上更明显。

3.肌肉酸痛、关节发沉

像是感冒前的那种酸痛,但又没烧,很多人以为是“风湿犯了”。其实是病毒在搞鬼。

4.胃口不好、反胃想吐

有些人以为是吃坏了肚子,其实是病毒影响了消化系统。老人尤其容易忽略这一点。

5.呼吸急促、胸口闷

这个比较严重了,一旦出现,可能病毒已经影响肺部。尤其是有慢病的老人,千万别等。

这些症状,单独一个可能还不明显,但如果两三种一起出现,就得赶紧去医院查查,别靠猜。

有不少医生表示,病毒也在“进化”。中国疾控中心曾在报告中指出,甲型H3N2流感病毒近几年出现了多个新的变异株,症状表现发生了变化。

简单说,病毒“学聪明”了,它知道你一发烧就会重视、会隔离,所以它开始“不烧”。这样你放松警惕,它就能静悄悄地传播。

这也说明,我们以前那一套“看发烧判病情”的老经验,现在不太灵了。不能只盯着体温计看,要看人整个人的状态

说句实在话,新型甲流对年轻人影响可能不大,扛两天就过去了。但对老年人来说,真得小心。

尤其是有“三高”、心脏病、肺病的,得了甲流,很容易并发肺炎、心衰,甚至出现危险情况。

而且老人很多时候自己也不说,觉得“忍忍就好”,等到家人发现,已经发展严重了。

家里有老人的,要多留意他们的精神状态、食欲、咳嗽情况,别只看有没有发烧。

病毒防不住,但人可以变聪明。很多人一听甲流,就去抢板蓝根、买“偏方”,其实没多大用。医生提醒,预防甲流,靠的是日常细节,而不是临时抱佛脚。

勤洗手、少去人多密闭的地方,这不用多说,尤其是商场、车站、电梯这些地方,空气流通差,一个咳嗽就可能传一片。

家里常通风,哪怕天冷也要每天开窗十分钟,把屋里“回锅气”放出去。

戴口罩不是怕自己,是保护别人。尤其是你有点咳嗽、喉咙不舒服时,戴上口罩是对家人的负责。

饮食上不用追求“神汤神药”,但一定要吃得有营养,蔬菜、蛋白质别省,身体底子好,病毒来了也不怕。

如果你实在担心自己是不是感染了,去医院做个流感抗原检测,十几分钟就能出结果,别靠猜、靠拖。

很多人感染甲流后,还是去药店买点感冒药自己吃。但要注意,甲流不是普通感冒,有些药吃错了反而伤身。

比如含有某些成分的复方感冒药,可能会让心血管有问题的老人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医生建议:吃药前一定要看说明书,最好让医生看看再吃,别图省事就自己“开药方”。

有些人听信偏方什么“白酒泡大蒜”“熬姜糖水喝一锅”,这些方法可能让你暖和一下,但对病毒没啥用,甚至可能刺激胃。

病毒最怕的不是药,而是你重视它。很多人一开始症状轻,就觉得“忍忍就好了”,结果忍着忍着,就进医院了。

其实只要我们早点察觉、早点去医院查一查,很多事情都能早处理,不至于最后手忙脚乱。

听医生的话,别跟身体“赌气”。身体给你发信号,不一定是烧起来才叫信号,很多时候是一点点的变化。

记住一句话:不怕你大惊小怪,就怕你太大意

声明:本文为健康科普内容,旨在提升公众对新型甲流的认知和防护意识。文章内容不构成任何医疗诊断或治疗建议,若出现相关症状,请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切勿自行用药或听信偏方。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流感监测周报(2024年第48周)[EB/OL].

[2]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甲型流感临床表现变化趋势观察.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24.

[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流感防控知识问答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

来源:健康小魔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