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几天在网上看到不少消息,说比特币跌破了9万美元,市场情绪极度恐惧,近七天超过38亿美元的多头仓位被爆仓。
这几天在网上看到不少消息,说比特币跌破了9万美元,市场情绪极度恐惧,近七天超过38亿美元的多头仓位被爆仓。
标题看起来很吓人:“比特币大崩盘”、“加密货币寒冬再现”、“从峰值跌落30%”。
于是我就想查查数据,看看比特币这次到底是不是真的要崩盘了,还是和以前的几次“大跌”一样,跌完了又涨回来。
一、比特币价格现在是什么情况?
先看最新的价格数据。
截至2025年11月18日,比特币价格跌破了9万美元,触及89,673.47美元的低点,这是自2025年4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
要知道,在10月初,比特币价格还创下了约126,250美元的历史高点。
从10月的峰值到现在,价格已经下跌了近30%。
现在市场上到处充斥着避险情绪。加密货币市场的恐惧与贪婪指数显示为极度恐惧。
近七日内,已有超过38亿美元的多头头寸被爆仓。
仅上周,加密货币ETF就有18亿美元的资金外流。
从技术分析角度看,比特币价格跌破了多个关键支撑位,形成了“死亡交叉”等看跌信号。
这些数据看起来确实不好。
但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比特币要崩盘了呢?
二、历史上比特币崩盘是什么样的?
要判断现在算不算崩盘,得先看看历史上比特币真正的崩盘是什么样子。
我查了下比特币历史上几次大的熔断,数据还挺惊人的。
2013年大崩盘:跌幅85%
2013年11月底至12月初,比特币价格达到顶峰,一度突破1,100美元,有数据显示高达1,127.45美元。
但在2013年1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委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市场恐慌情绪蔓延。
在短短几天内,比特币价格暴跌了约50%,降至600美元以下。
这轮熊市持续时间较长,在接下来的一年多里,比特币价格持续下跌,最终在2015年跌至200美元左右的低点。
从约1,127美元的高点计算,跌至约172美元的低点,跌幅约85%。
2018年大崩盘:跌幅85%
在2017年12月,比特币价格达到近20,000美元的历史高峰。
进入2018年初,价格虽有回落,但在1月份仍维持在17,000美元左右的高位。
整个2018年,比特币价格持续下跌。到2018年底,价格已跌至约3,000至4,000美元区间。
如果从2017年近20,000美元的最高点算起,跌至3,000美元的低点,总跌幅高达约85%。
这次崩盘的原因包括2017年涨幅过大后的市场回调、各国政府加强监管以及ICO泡沫破裂。
2022年大崩盘:跌幅78%
2021年11月10日,比特币价格创下约69,000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
进入2022年,随着美联储开启激进加息周期,以及Terra(LUNA)崩盘和FTX交易所破产等灾难性事件的冲击,比特币价格一路下行。
到2022年6月,价格已跌至20,000美元,最低触及17,708美元。
年末,FTX的崩溃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恐慌,价格最低跌至约15,000美元。
从2021年约69,000美元的高点计算,到2022年15,000美元的低点,总跌幅超过78%。
你看,这才是比特币的真正崩盘:跌幅78%到85%,而且熊市持续时间长达一年甚至更久。
现在跌了30%,和历史上的大崩盘比起来,还差得远。
图1:比特币价格历史走势与三次大崩盘对比。2013年、2018年和2022年的崩盘跌幅均超过78%,而2025年11月的当前调整仅为30%。
三、这次和之前有什么不一样?
虽然从跌幅看还不算崩盘,但也得看看这次下跌背后的原因是不是和之前一样。
我查了下这次下跌的几个主要因素。
第一,宏观经济压力
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在降温。
美联储在10月29日把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至3.75%至4.00%,这已经是连续第二次降息了。
但是对12月会议,美联储内部官员分歧很大。
美联储副主席杰弗逊在11月17日表示,在进一步降息时应谨慎,以免影响抗击通胀的成果。
根据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的数据,截至11月18日,市场预测12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约42.9%,而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为57.1%。
要知道,此前市场对12月降息的预期一度高达95%。
预期的反转,意味着流动性预期收紧,这对包括比特币在内的风险资产构成压力。
第二,ETF资金流出
此前推动比特币上涨的重要力量——比特币现货ETF,近期转为持续净流出。
数据显示,仅上周加密货币ETF就有18亿美元的资金外流。
机构投资者和长期持有者选择获利了结。
这和2018年、2022年的情况有些不同。那两次崩盘,是根本就没有这些机构资金的支持。
第三,市场杠杆过高
过高的杠杆头寸被清算,加剧了市场的抛售压力。
近七日内,已有超过38亿美元的多头头寸被爆仓。
但要注意的是,这种清算往往是技术性调整的信号,而不一定是崩盘的前兆。
这几个因素合起来,确实对比特币价格构成了压力。
但和2013年的全面监管、 2018年的ICO泡沫破裂、 2022年的FTX破产比起来,现在的压力还算温和。
没有出现系统性的行业崩溃,也没有突然的全面监管击打。
四、机构到底在干什么?
这是我觉得最值得关注的一点。
因为和以前几次崩盘最大的不同,就是现在有大量机构资金在场内。
MicroStrategy的疯狂囤积
MicroStrategy这家公司已经基本上变成了一家比特币持有公司。
截至2025年11月中旬,它持有约649,870枚BTC。
这些比特币的总成本约484亿美元,按当前价格计算值约617亿美元。
仅在11月的一周内,MicroStrategy就购买了8,178枚BTC,花费约8.356亿美元。
公司还推出了一个“42/42计划”,目标是通过股权和债务发行筹集420亿美元,用于购买更多比特币。
这种玩法,在以前的比特币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
BlackRock的ETF主导地位
2024年1月推出的现货比特币ETF,是一个重大转折点。
BlackRock的iShares Bitcoin Trust(IBIT),截至2025年10月末持有801,403.30枚BTC,代表超过比特币总供应量的4%。
该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AUM)到现在2025年10月接近1000亿美元。
更关键的是,哈佛大学捐赠基金称为世界最富有的大学捐赠,在2025年第三季度持有680万股IBIT,价值约4.43亿美元。
这是该捐赠基金最大的美国持仓。
十一只美国SEC批准的现货比特币ETF,合计到2025年第四季度持有超过135万枚BTC。
机构的长期驻留
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
说明现在的比特币市场,和2013年、2018年、 2022年完全不一样了。
那几次崩盘,基本上都是散户和投机者主导的市场,一旦出现恐慌,大家一哄而散,价格就彻底崩了。
但现在,有大量的机构资金在场内。
这些机构的投资视野是长期的,不会因为短期波动就立刻抛售。
虽然最近有ETF资金流出,但这更像是获利了结,而不是恐慌性抛售。
这是一个重要的结构性变化。
五、所以,比特币会崩盘吗?
把上面的数据整理一下。
从跌幅看,现在30%的下跌,距离历史上78%-85%的崩盘跌幅还差得远。
从原因看,现在的下跌主要是宏观经济预期变化和ETF资金流出,没有出现系统性的行业崩溃或全面监管击打。
从市场结构看,现在的比特币市场已经有大量机构资金进场,这些机构的长期投资视野会提供一定的支撑。
那么结论是什么呢?
比特币现在不算崩盘,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风险。
如果美联储在接下来的几个月继续维持高利率,全球流动性持续紧缩,比特币价格可能还会继续下跌。
但要出现2013、2018、2022那样的78%-85%的大崩盘,需要出现更严重的系统性问题。
比如主要交易所破产,比如主要国家全面禁止比特币交易,比如出现比特币协议的重大漏洞。
这些场景虽然不是完全不可能,但在现在这个时间点,概率并不高。
对普通人来说,这个事情的启示是什么?
第一,不要被标题吸引,要自己查数据。网上看到比特币大崩盘的标题时,先别慌,查查历史数据对比一下。
第二,比特币的波动性仍然很高,不要用不能承受损失的钱来投资。即使现在不算崩盘,也不代表价格不会继续下跌。
第三,市场结构在变化。机构的进场,确实改变了比特币市场的性质。这可能会减少极端波动,但也可能会延长周期。
最后说一句,无论比特币涨跌,都不要让情绪支配投资决策。数据和逻辑,总比恐惧和贪婪更可靠。
来源:行业报告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