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后,张文宏建议糖尿病患者:记住“4不吃”,血糖平稳一整天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8 13:07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2035字 阅读5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冬天来了,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往往“先知道”。

天气一冷,血糖波动就开始“调皮”。有些人明明按时吃药、控制饮食,却还是时不时出现空腹高血糖饭后血糖飙升甚至夜间低血糖的问题。

不少人疑惑:难道一入冬,血糖也开始“任性”了吗?其实,问题很可能出在——吃的东西不对

张文宏教授就曾提醒,糖尿病人想要过好冬天,饮食是关键。尤其是这“四种食物”,看似常见,却是血糖“刺客”

冬天冷,很多人喜欢来碗热粥、热汤、热面条,暖胃又暖心。但你知道吗?这些“热乎乎”的食物,恰恰隐藏着血糖波动的大隐患。

比如白米粥,看起来清淡营养,实则升糖速度极快。

“白米粥的血糖生成指数(GI)接近90,几乎是糖尿病患者饮食的‘雷区’。”——《中国糖尿病医学杂志》

它进入胃肠道后分解迅速,像倒油一样倒进血液里,让血糖“嗖”地飙升。

而冬天的糯米制品如汤圆、年糕、八宝饭,也都是高GI食物,吃进去就像给血糖“打鸡血”。

建议:不吃白米粥、糯米点心、精制面条等高GI主食,改吃粗粮粥、杂粮饭、荞麦面,升糖慢、饱腹感强。

很多糖友都说:“我不吃糖啊,怎么血糖还高?”你可能没注意,一些“咸口”食品,其实糖分爆表。

比如:

罐头食品(尤其是番茄罐头、红烧罐头)加工肉类(火腿肠、蜜汁鸡翅)部分调味品(番茄酱、辣酱、老干妈)

这些食物在加工过程中常常加入大量糖分,只是你尝不出来而已。

更别说冬天大家喜欢的热饮,比如奶茶、甜豆浆、热饮巧克力,随便一杯糖含量就可能超过40克——相当于10块方糖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糖尿病人每日添加糖摄入应控制在25克以下。

建议:不吃加工食品、甜饮、酱料调料等“隐形糖”重灾区,学会看营养标签、辨别配料表“无糖”≠“无升糖”

很多糖尿病患者以为自己“只要不吃糖”就没事了,结果天天炖肉、炒粉、吃烧烤,血糖控制依然不理想。

为什么?因为高脂肪饮食会让身体对胰岛素越来越“不听话”,这叫做胰岛素抵抗

《中华糖尿病杂志》指出,高脂饮食会增加炎症因子,进而削弱胰岛素敏感性,是糖尿病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动物脂肪(如肥肉、内脏、黄油)和反式脂肪酸(如油炸食品、奶茶里的植脂末),对血糖控制是“慢性毒药”。

长期吃,等于给胰岛细胞加班还降薪,累死也干不好活。

建议:不吃肥肉、油炸、奶茶等高脂食物,改用橄榄油、深海鱼、坚果等好脂肪,帮助血糖稳定,还护心护脑。

进入冬季,天冷人懒、阳光少,不少糖友会出现情绪低落、焦虑、食欲增加的现象。

这其实是一种“季节性情绪障碍”,容易导致暴饮暴食、吃零食解压

但情绪性进食往往选择的是:甜食、高脂、高热量的“安慰食品”,比如巧克力、薯片、蛋糕、泡面……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发现,情绪性饮食者比普通人更难控制血糖波动,血糖曲线如“过山车”。

建议:不吃“情绪主导”的零食,学会识别“是饿了,还是烦了”。通过散步、听音乐、晒太阳等方式调节情绪,避免用食物“哄自己”。

除了吃错东西,冬天本身也有一些“天然缺陷”,让血糖管理难上加难:

气温下降:寒冷刺激会促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抑制胰岛素作用,导致血糖上升。运动减少:天气冷,不想出门,活动量变少,血糖消耗少,容易堆积。日照时间短:影响褪黑素与血糖相关激素的分泌,导致昼夜血糖节律紊乱

所以,血糖不好控制,不全是你吃多了,有时是“天时地利”出了问题。

但好消息是:只要饮食对了、生活稳了、情绪平了,冬天也能把血糖“哄睡着”。

在一次健康访谈中,张文宏教授强调:“糖尿病人不是‘什么都不能吃’,而是要吃得有选择、有策略。”

别只盯着“少吃”“忌口”,更要关注:有没有吃够蔬菜、优质蛋白、低GI主食。

比如:早餐多吃鸡蛋+全麦馒头+蔬菜汤;午餐有豆腐+糙米饭+凉拌菜;晚上吃一点粗粮粥+鱼肉+菌菇炒青菜

这样不仅能控制血糖波动,还能补充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增强抵抗力,预防冬季感染

不吃高GI主食:白粥、糯米、精制米面
不吃隐形糖:调味品、加工食品、甜饮
不吃高脂肪:肥肉、反式脂肪、油炸物
不吃情绪化零食:暴食、雪糕、泡面

多吃高纤蔬菜、粗粮、低脂优质蛋白
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情绪平稳

冬天血糖稳,一年都不乱。

照顾好自己的嘴,就是照顾好身体的未来。

参考资料:

《中国糖尿病医学杂志》,2024年第3期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5年第6期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Emotional eating and diabetes risk, 2023

张文宏教授健康访谈,《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2024年12月

来源:浅谈健康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