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岛:极光是滤镜,生活成本高到想哭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7 23:12 1

摘要:39 万平方公里。 这是冰岛的国土面积,比三个台湾岛加起来还要大。 结果人口呢?38 万出头,差不多等于北京一个大型社区的人数。 我脑子里瞬间弹出一个巨大的问号:这么大一片魔幻的土地,人到底都去哪儿了?

39 万平方公里。 这是冰岛的国土面积,比三个台湾岛加起来还要大。 结果人口呢?38 万出头,差不多等于北京一个大型社区的人数。 我脑子里瞬间弹出一个巨大的问号:这么大一片魔幻的土地,人到底都去哪儿了?

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是在凯夫拉维克国际机场,冰岛唯一的国际门户。按理说,一个国家的门面,总该有点熙熙攘攘的样子。可我走出航站楼,一股夹杂着硫磺味的冷风猛的灌进我的领子,瞬间把我从长途飞行的昏沉里打醒。放眼望去,没有高楼,没有成片的森林,只有无边无际、像月球表面一样坑坑洼洼的黑色熔岩苔原。

天是铅灰色的,地是黑褐色的,中间夹着一条通往首都雷克雅未克的公路,笔直的像一把尺子。公路上车不多,每一辆都开的飞快,像是在逃离这片荒芜。我坐上机场大巴,心里一直在打鼓:这真的是欧洲国家吗?怎么感觉像是开往某个科幻电影的外星基地?

一、账单上的数字,比冰川还冷

去冰岛之前,朋友开玩笑说:“记得带够钱,不然可能要刷盘子回来。” 我当时笑了笑,觉得有点夸张。欧洲我去过不少地方,贵能贵到哪里去? 结果,现实用一张张冰冷的账单,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第一顿饭,在雷克雅未克市中心一家看起来很普通的汉堡店。我点了一个最基础的牛肉汉堡,一杯可乐。结账时,看到账单上的数字是 3500 冰岛克朗,我掏出手机默默的换算了一下,差不多 180 块人民币。 我看着手里那个尺寸并不惊人的汉堡,突然觉得它无比的沉重。这吃的不是汉堡,是黄金。

从那一刻起,我对冰岛的物价有了全新的,也是充满敬畏的认识。 在便利店买一瓶最普通的瓶装水,大约 400 克朗,20 块人民币。 一杯街角的拿铁咖啡,800 克朗起步,40 块人民币。 想喝杯啤酒?酒吧里最便宜的生啤,一杯也要 1500 克朗,将近 80 块人民币。我朋友开玩笑说,在冰岛喝酒,每一口都是在燃烧预算。

最让我震惊的是超市。我们决定自己做饭来节省开支,兴冲冲的跑进了当地最著名的“粉红猪”廉价超市 Bónus。理论上,这里是冰岛人省钱过日子的首选。 可我们逛了一圈,心情越来越沉重。 一小盒蓝莓,标价 900 克朗。 一公斤最普通的鸡胸肉,2500 克朗。 一小袋意大利面,500 克朗。 就连看起来最不起眼的蔬菜,比如一颗西兰花,也能轻松卖到 600 克朗。

我们站在货架前,反复计算着怎么搭配才能在保证营养的同时,不让钱包彻底“阵亡”。那一刻,我深刻的体会到,在冰岛,吃饭首先是一个数学问题,其次才是一个美食问题。

为什么这么贵? 后来和当地人聊天我才慢慢明白。冰岛是一个孤悬在北大西洋的岛国,几乎所有东西都依赖进口。蔬菜水果需要从欧洲大陆运过来,工业产品、汽车、电子设备,甚至很多建筑材料,都漂洋过海而来。高昂的运输成本、关税,再加上冰岛本身极高的人力成本,共同推高了所有商品的价格。 本地能生产的东西呢?非常有限。地热温室里可以种一些番茄、黄瓜,但产量根本无法满足全国需求,成本也居高不下。畜牧业以羊肉和奶制品为主,但同样因为气候和环境的限制,规模和效率都无法和大陆国家相比。 “我们用高昂的物价,换来了这片纯净的土地和空气。”一个冰岛朋友这么告诉我,语气里带着一丝无奈,也有一丝自豪。 我看着窗外干净的街道和远处连绵的雪山,觉得这句话无法反驳。你享受了极致的风景,就必须支付极致的账单。

二、天气:一个永远猜不透的“渣男”

如果说物价是对你钱包的考验,那冰岛的天气,就是对你身心的双重折磨。 来之前,我看过无数攻略,都提到一句话:“如果你不喜欢冰岛现在的天气,等五分钟再说。” 我以为这是一种文艺的夸张。直到我亲身体验,才发现这简直是纪实文学。

在冰岛南部自驾的一天,我们经历了四季。 早上出门时,阳光明媚,天空蓝的像一块画布,远处的冰川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我们穿着薄羽绒服,心情愉快的上了路。 车开出不到半小时,天色突然暗了下来,乌云从海平面上涌来,紧接着豆大的雨点砸在挡风玻璃上,雨刷开到最大都感觉力不从心。 我们只好把车停在路边,等雨势变小。过了十分钟,雨停了,太阳又露出了一个脸,我们以为天气好转,继续上路。 结果,翻过一个山头,迎接我们的不是阳光,而是铺天盖e的暴风雪。雪花横着飞,能见度瞬间降到不足十米,风大的感觉车子都在飘。我们吓的赶紧降低车速,双手紧紧的握着方向盘,感觉像是在玩命。

最要命的是风。冰岛的风不是那种温柔的、可以吹起你头发的风。这里的风,是一种实体攻击,是一种能把你从地上拔起来的力量。 在维克镇的黑沙滩,我试图走向海边。刚走两步,一阵狂风袭来,我整个人不受控制的向后退了好几步,帽子直接被吹飞,消失在远处的乱石堆里。我看到一个体重估计有 200 斤的欧洲壮汉,也被风吹的站不稳,只能弯着腰,像橄榄球运动员一样艰难的前进。 当地人说,冰岛的风可以轻易的把车门吹断,所以租车公司都会反复提醒,开关车门一定要用手死死的拉住。

这种极端且善变的天气,深刻的影响着冰岛的一切。 你的旅行计划可能随时被打乱。因为暴风雪,环岛公路的某一段可能会突然封闭,你预定的酒店和行程全部泡汤。 你想看的极光,可能因为连续一周的阴天和暴雪,连一丝机会都没有。 你想徒步的冰川,可能因为天气恶劣,所有的团都临时取消。

在这里,你必须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放弃掌控。天气才是这里真正的主宰,你只能被动的接受它的所有安排。这种无力感,对于习惯了“人定胜天”的我们来说,是一种非常奇特的体验。它让你谦卑,让你敬畏,也让你在偶尔出现的阳光和彩虹面前,感到加倍的幸福和感恩。

三、极光:一场盛大而孤独的滤镜

很多人来冰岛,都是为了一个梦——亲眼看一次北极光。 社交媒体上,那些照片里的极光,像绿色的绸缎,像舞动的精灵,在夜空中绽放出绚烂的光芒,背景通常是雪山、冰湖或者可爱的教堂。 这给所有人制造了一个完美的幻觉:只要你来了冰岛,就能轻易的把这种童话般的景象收入囊中。

但现实是,看极光,是一场需要巨大耐心、运气和金钱投入的赌博。 首先,你需要一个晴朗无云的夜晚。在冰岛,尤其是在冬季,这本身就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更多的时候,天空被厚厚的云层覆盖,别说极光,连星星都看不到一颗。 其次,你需要足够强的太阳活动。极光是太阳带电粒子流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的光芒,如果太阳活动不活跃,即使是晴天,你也什么都看不到。 最后,你需要远离城市光污染。这意味着你必须开车到荒郊野外,在零下十几度的寒风里,孤独的等待。

我为了看极光,报了一个“极光猎人”旅行团。晚上九点,一辆改装过的超级吉普载着我们十几个人,驶向雷克雅未克郊外的黑暗深处。 车在颠簸的野路上行驶了一个多小时,停在了一片空旷的雪地里。向导指着天空说:“今晚的 KP 指数(极光强度指数)是 3,不算高,但云层正在散去,我们有机会。” 于是,我们一群人穿着最厚的衣服,在刺骨的寒风里站着,仰望星空。 一个小时过去了,除了几颗零星的星星,什么都没有。 两个小时过去了,我的脚已经冻的没有知觉,开始不停的跺脚取暖。 同行的很多人已经放弃,躲回了温暖的车里。

就在我快要绝望的时候,向导突然指着北方,兴奋的喊道:“看!它来了!” 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天边出现了一道淡淡的、灰白色的光带,像一条若有若无的云。它非常微弱,如果不是有人提醒,我甚至会忽略它。 “这就是极光?”我有点失望的问。 “是的,用你的相机长曝光试试!”向导说。

我把相机架在三脚架上,设置了 15 秒的曝光。当我按下快门,在相机屏幕上看到成像的那一刻,我惊呆了。 屏幕上,那道灰白色的光带,变成了一条鲜艳夺目的绿色光河,璀璨的横跨整个夜空。 我终于明白了。我们肉眼看到的极光,和照片里的极光,完全是两个世界。人眼对弱光的感知能力有限,大部分时候,我们只能看到灰白或淡绿色的光。而相机通过长时间的曝光,捕捉和叠加了所有的光线,才创造出那种震撼的视觉效果。 网络上那些刷屏的极光照片,可以说,都是加了一层“长曝光”滤镜的美化版本。

那天晚上,那道绿光在天边舞动了大约半个小时,然后就消失了。我们冻的瑟瑟发抖,但所有人都很兴奋。虽然它没有想象中那么壮丽,但亲眼见证宇宙奇观的感觉,依然让人心潮澎湃。 只是,这场持续半小时的“演出”,加上来回三个多-小时的车程和漫长的等待,以及每个人将近 1000 块人民币的团费,让我深刻的意识到,追逐浪漫,是需要付出极高成本的。

四、生活:在极致的孤独里,寻找内在的火焰

开车在冰岛的一号环岛公路上,你会有一种强烈的“世界末日感”。 公路两旁,是大片大片荒芜的土地,有时候是黑色的火山岩,有时候是黄绿色的苔原,有时候是白茫茫的雪原。地平线被拉的无限长,天空压的很低,仿佛随时会塌下来。 你可能开上一个小时,都看不到第二辆车,更不用说人烟。偶尔出现一个小镇,也就是几十栋彩色的房子,孤零零的散落在公路旁,像乐高积木一样。教堂、加油站、超市,就是这个小镇的全部。

我开始好奇,常年生活在这里的 38 万冰岛人,到底过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在东部的一个峡湾小镇,我住进了一家家庭旅馆。房东是一位叫英加的女士,五十多岁,热情又健谈。 我问她:“住在这里,冬天会不会觉得很无聊?天黑的那么早,又那么冷。” 她笑着给我倒了一杯热茶,说:“我们习惯了。冬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和家人在一起,看书,听音乐,做手工艺。而且,我们有‘游泳池社交’。”

“游泳池社交”,是我在冰岛听到的一个最有趣的概念。 冰岛地热资源极其丰富,几乎每个城镇,无论多小,都有一个地热游泳池。这些游泳池通常是露天的,即使在冰天雪地里,水温也保持在舒适的 38-40 度。 对冰岛人来说,去游泳池泡温泉,不仅仅是放松,更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方式。他们在这里和邻居聊天,和朋友聚会,讨论新闻,交流八卦。温暖的池水驱散了冬日的严寒,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这就像中国的茶馆,或者英国的酒吧,是一个社区的灵魂所在。

但这种“抱团取暖”的社群文化,并不能完全掩盖生活的另一面——精神上的孤独。 冰岛的自杀率和抗抑郁药物的使用率,在北欧国家中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漫长而黑暗的冬季,恶劣的天气,以及与世隔绝的地理位置,都可能成为诱发心理问题的因素。 我认识的一个在雷克雅未克大学读书的年轻人告诉我,他的很多朋友都有季节性情感障碍(SAD)。冬天太阳一消失,人的情绪就很容易低落。 “所以我们必须自己创造‘光’。”他说。 他所说的“光”,是冰岛异常繁荣的文化艺术生活。雷克雅未克有着世界上密度最高的书店、唱片店、画廊和音乐现场。冰岛人对文学和音乐的热爱,几乎是刻在骨子里的。据说,每十个冰岛人里,就有一个出过书。 比约克(Björk)、胜利玫瑰(Sigur Rós)这些享誉世界的音乐人,都诞生于这片孤独的土地。他们的音乐里,总有一种独特的、属于冰岛的空灵、冷峻和力量感。 这是一种对抗孤独的方式。当外部世界只剩下黑暗和风雪时,他们选择向内探索,用创造力点燃一把精神的火焰。

五、火山:与毁灭共存的日常哲学

在冰岛,你永远无法忽略一个词:火山。 整个国家就坐落在北大西洋中脊之上,是地球上地壳活动最频繁的区域之一。平均每三到四年,冰岛就会有一次火山喷发。 对游客来说,火山喷发是难得一见的奇观。但对冰岛人来说,这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是生活的一部分。

我到达冰岛的时候,正值雷克雅内斯半岛的火山活动期。新闻里每天都在播报格林达维克小镇附近的地裂和岩浆活动。政府已经疏散了全镇的居民。 我问出租车司机:“你们会害怕吗?生活在这么一个随时可能喷发的地方。” 司机是个典型的冰岛大叔,一脸络腮胡,表情很平静。他一边开车,一边说:“害怕?不。我们只是尊重它。我们知道地球是活的,我们只是生活在它的皮肤上。它想动一动,我们能做的,就是让开。” 他的语气,就像在谈论明天的天气一样平常。

这种与自然灾害共存的坦然,体现在冰岛社会的方方面面。 他们的建筑,都经过严格的抗震设计。 他们有全世界最先进的火山和地震监测系统,可以提前预警。 每个家庭都有应急包,每个孩子从小就接受如何应对自然灾害的教育。

最能体现这种心态的,是一个冰岛语单词:“Þetta reddast”。 这个词很难准确的翻译成中文,大致意思是“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总会有办法的”。 当遇到困难、计划被打乱、或者面临不确定性时,冰岛人就会说一句“Þetta reddast”。 这不仅仅是一句自我安慰,更是一种根植于民族性格的乐观和韧性。生活在一片充满变数的土地上,他们早已学会了接受不可控,然后用一种务实的、甚至有点黑色幽默的态度去面对。 火山可能会摧毁你的家园,但生活总要继续。路断了,就修;房子没了,就重建。 这种哲学,让冰岛人在严酷的自然环境里,展现出一种惊人的生命力。他们不试图征服自然,而是学会了如何与它共舞。

六、两种账本:风景的回报与生活的代价

把冰岛和我们熟悉的生活放在一起比较,你会发现这是两本完全不同的账。 一本是“风景账”,一本是“生活账”。

在“风景账”上,冰岛的回报是顶级的,甚至是奢侈的。 你可以在一天之内,同时看到冰川、火山、瀑布、间歇泉和黑沙滩。这些在其他地方需要跨越几个国家才能看到的极致地貌,在这里被浓缩在一片土地上。 你可以在午夜看到永不落下的太阳,也可以在冬夜追逐舞动的极光。 这里的空气干净的让你想打包带走,这里的水龙头拧开就是可以直接饮用的冰川水。 这种与原始自然零距离接触的体验,会让你感觉灵魂都被洗涤了一遍。对于一个旅行者来说,这笔账,无比的划算。

但如果你翻开“生活账”,每一页都写满了挑战和代价。 高昂的物价,让你每次消费前都要深思熟虑。 变幻莫测的天气,让你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 有限的商品选择和娱乐方式,可能会让习惯了都市繁华的人感到单调。 漫长的黑夜和地理上的孤立,考验着你的精神韧性。 公共服务虽然完善,但因为人口稀少,分布的非常分散。在小镇上,可能只有一个综合商店和一个加油站。想看一场电影,或者去一家专科医院,可能需要开车几个小时到另一个城市。

我给自己算过一笔“精神账”: 在国内的大城市,便利性让我一天可以完成十件事。外卖、快递、网约车,把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但也让我时刻处于一种被追赶的焦虑中。 在冰岛,我一天可能只能做两三件事。很多时间,都花在了路上,或者用来等待。等待天气好转,等待商店开门,等待那道虚无缥缈的极光。 但正是这种“浪费”和“等待”,让我慢了下来。我开始观察云的变化,开始听风的声音,开始和自己对话。我的心脏跳的更慢,呼吸也更深了。

哪一本账更重要,完全取决于你的人生阶段和追求。 如果你追求的是效率、便利和无限的可能性,冰岛可能会让你失望。 但如果你想寻找一种宁静、一种与自然的连接、一种从物质世界中短暂抽离的体验,那么冰岛会给你无与伦比的回馈。

写在最后

离开冰岛那天,飞机在凯夫拉维克机场起飞。 我从舷窗往下看,黑色的熔岩大地向后退去,海岸线曲折,白色的浪花拍打着黑色的沙滩。远处,巨大的瓦特纳冰原像一块白色的幕布,覆盖着天际。 这片土地,一半是火,一半是冰。一半是极致的美丽,一半是极致的严酷。

我想起在冰川徒步时,向导对我们说的一句话: “不要对抗冰,要顺着它的纹路走。你越是紧张,就越容易滑倒。放松,相信你的鞋,相信你的冰镐,一步一步的走。”

这句话,或许就是冰岛的生存法则。 冰岛卖的不是风景,它卖的是一种清醒。 它让你清醒的认识到,人类在自然面前是多么的渺小;让你清醒的认识到,我们习以为常的便利生活,并非理所当然;也让你清醒的认识到,在物质之外,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未来,会有更多的人涌入这片神奇的土地吗? 会的。为了那些独一无二的风景,为了那些在社交媒体上点赞过万的照片。 但希望每一个来的人,都能在按下快门之后,花一点时间,静静的感受这里的风,和风中那股夹杂着孤独、坚韧和自由的味道。

冰岛旅游出行 Tips:

预算,预算,还是预算! 冰岛是全球消费最高的国家之一。做好心理准备,并制定详细的预算。能自己做饭就尽量自己做,多逛 Bónus(粉红猪)和 Krónan(小黄柠檬)这样的廉价超市。带一个保温杯,酒店和加油站的热水都是免费的。

穿对衣服,比什么都重要。 冰岛天气多变,一定要采用“洋葱式”穿衣法。核心三层:吸湿排汗的内层、保暖的抓绒或薄羽绒中层、防风防水的硬壳外层。防水的裤子和高帮登山鞋是必备的,你会感谢我的。

租车自驾是最佳选择。 冰岛的公共交通非常有限,自驾是最自由、最能深入体验的方式。冬季自驾一定要租四驱车,并随时查看冰岛公路局官网(road.is)和天气预报网站(vedur.is),路况和天气信息更新非常及时。千万不要随意在路边停车拍照,非常危险。

信用卡是王道。 冰岛是一个高度无现金化的社会,从路边摊买个热狗到上公共厕所,几乎所有地方都可以刷信用卡。带少量现金备用即可。

学会享受“无聊”。 冰岛的夜晚很长,很多小镇除了餐厅和酒吧,几乎没有夜生活。带上一本书,下载好电影和音乐,或者干脆就和同伴聊天、看星星。适应并享受这份宁静,是冰岛旅行的一部分。

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冰岛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尤其是苔原,一旦被破坏,需要上百年才能恢复。请严格遵守“不留痕迹”的原则,不要离开指定的步道,不要乱扔垃圾,不要移动任何石头。

拥抱“Þetta reddast”精神。 你的计划很可能会被天气打乱。航班延误、旅行团取消、公路封闭,都是可能发生的事情。放平心态,灵活调整,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会让你在冰岛的旅程更加愉快。

来源:轻舟一号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