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三那年,很多河北学生很早就把目光投向省外高校。有人选择留在本省复习备考,有人盯着北京、天津的高校招生计划,在算自己能不能考上“好学校”。这种紧张感跟河北高教版图有关。拉长时间轴看全国就会发现一个普遍现象:省份越发达,高校就越容易集中优质资源;省内学校多不代表
高三那年,很多河北学生很早就把目光投向省外高校。有人选择留在本省复习备考,有人盯着北京、天津的高校招生计划,在算自己能不能考上“好学校”。这种紧张感跟河北高教版图有关。拉长时间轴看全国就会发现一个普遍现象:省份越发达,高校就越容易集中优质资源;省内学校多不代表顶尖学校也多,高考竞争就呈现出复杂地域差异。
中国现在的一级行政区有34个,分为23省、4市(直辖市、5自治区以及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各个地方在高等教育上的投入与产出并不平衡,这既取决于当地的经济实力,又同基础教育水平及考生基数相关联。简单来说,并不是高校数量越多高考就一定越难,有些省份学校多但是重点大学少,在生源大的时候考上好大学的门槛很高;而有的地方虽然学校不多但是一两所名校很厉害,学生上到优质大学的机会就会集中在少数几所学校里。
把目光投向河北,位置先说清:河北属华北地区,简称“冀”,省会石家庄,东部对着渤海,跟北京、天津在地理位置上联系很近,常被当作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全省面积大概十八万八千八百平方公里左右。近年来的经济数据显示,2024年河北省生产总值约为四点七五二六九万亿元,每年增长率为百分之五几个,在全国范围内这样的经济体量算不上小,但是就吸附周边大城市资源这一点来看并不占优势,京津两地高校教育对周围学生有着较强的吸引力,这就导致了河北内部高教资源比较单薄的情况发生。
用2025年的ABC中国大学排名来观察一下河北的院校格局,省里没有学校挤进全国总榜前一百名。排得最前面的是燕山大学,全国排行了一百零八位,燕大地处秦皇岛,靠海,在省内算是顶尖水平,它的建设单位包括了省政府、教育部、工信部和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这样的共建燕山大学有着哈工大的一部分历史沿革,办学时间早已超过百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整体搬迁到了秦皇岛,九七年定名为燕山大学,虽然在全国跟“211/双一流”一线高校比起来还是有距离的,但在河北省范围内这是一所重要承载学科科研任务的大校。
紧跟着燕大之后的就是河北大学,它是位于全国第115名,在保定有校址。河北大学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20年,最初叫天津工商大学,60年代进行改建并且更名为河北大学,它也是省里重点支持的一所高校,并且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被列为典型经验高校之一。河北省内第三位是河北师范大学,大致排在全国第142位左右,第四位则是河北医科大学大概是在第145位上下,这几所学校负责省内大部分教师培养以及医学教育方面的任务。
农业学科在河北也具有代表性,河北农业大学排位第五,在全国排名约为一百五十五。该校历史悠久,始建于一九零二年,五十一年正式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并且经过多次院校合并,九五年与河北林学院合并、零零年又接收了河北水产学校以及原河北畜牧科技学校等几所大学,通过这样的合并使得办学规模和专业设置大幅度提升。现如今河北农大有五个校区,设有三十一个学院并且开设近百家本科专业课程,该所学校曾在十一年被教育部评为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的典型高校,这也体现了它的人才培养对接地方需求的特色性所在。
石家庄铁道大学在河北省排第6名,全国大概排名第187左右。其前身是1950年创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工程学院,于1984年改称石家庄铁道学院,2010年正式更名为石家庄铁道大学,这种沿革某种程度上能够体现这所学校在轨道交通、工程技术方向上的传统和特点,截至到现在为止,河北共有37所公办本科大学入选了2025年的ABC排名情况,在这个数字当中可以反映出河北在公办本科大学数量方面并不算少。
但是光看数量并不能抹杀掉结构上的问题,省里一些比较靠前的学校都在全国101到200左右这一段分布上,真正能在整个中国范围都能形成影响力的一流大学几乎是没有。第七第八第九十第十名分别是华北理工大学(唐山、河北科技大学(石家庄、河北工程大学(邯郸、河北地质大学(石家庄,之后是河北经贸大学、中国人民警察大学、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中医药大学、河北北方学院、华北科技学院、防灾科技学院、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承德医学院等等诸多院校,这些大学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中担任着专业人才的培养重任,在综合竞争力方面和国内前列高校之间还是存在着差距的。
省里提到的“211、双一流河北工业大学在天津”之类的说法,显示出行政界线和高校历史背景存在复杂关联,很多高校的历史渊源或者共建单位,并不是完全对应现在的行政区边界,近些年京津高校对河北学生的吸引力加大,而且不少高校都在周边城市扩张发展,这样一来,河北本土顶尖资源就更少了。
资源分布不均衡会造成很多麻烦,对家长和学生来说,田忌赛马式竞争成常态,好生源扎堆冲少数优质学位,剩下的考生省内强校内卷。对地方政府高校而言,怎么提升学科水平、改善科研环境、提高毕业生质量是长久事,政策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会带来合作机会多,但要吸引高水平大学来本省办分校、让本地高校变强,得更有针对性支持且需时日。
放眼全国,这不是河北独有的现象。经济发达地区通常聚集着更多的顶级大学和科研资源,中西部、一些人口大省可能缺乏重点高校。高考难度不是由大学数量决定的,还与考生人数、基础教育水平差异、招生名额分配有关联。评判一个地区的高等教育竞争力时,要看重点高校分布、学科实力、历史沿革及毕业生就业情况,而不能只看院校数量。
对于河北的现状,有些细节需要说明一下。燕山大学工程类实力跟产业很相关,学校承接过国家和地方不少科研项目;河北农业大学土地资源农林牧渔学科有优势,最近合并扩大了科研教学队伍规模;河北大学河北师大师资本地人才占优地位明显存在,石家庄铁道大学行业联系密切输送轨道交通建设技术人材也较显著,并且这些学校各有特点,在全国最顶尖资源争夺上河北省还需更多时间及系统投入才行。
说到这,河北在区域发展链条中的位置也就呼之欲出:京津冀协同中的一环,又免不了被周边大城市“虹吸”教育资源。要实现教育均衡,政策、资金、时间缺一不可;对学生和家长而言,在高考时的策略选择要考虑省内外院校差距、学科匹配以及未来就业方向;对于政府和高校来说,则要在学科建设、师资引进、产学研结合上下功夫,留住更多优质资源。
今天的话题是: 看了2025年河北省公办本科大学排名情况,那我们怎么才能更好的提升河北高校整体水平呢?大家认为学生填志愿的时候,如何衡量省内外学校的利弊好一点呢?欢迎大家踊跃在评论区留言。
来源:天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