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管仲总多分钱,鲍叔牙不认为他贪,知道他家里穷;管仲打仗多次逃跑,鲍叔牙不认为他怯懦,知道他家有老母需要奉养。鲍叔牙始终理解并力荐管仲为相。
01
管鲍之交
指交情深厚、彼此信任的朋友。
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管仲总多分钱,鲍叔牙不认为他贪,知道他家里穷;管仲打仗多次逃跑,鲍叔牙不认为他怯懦,知道他家有老母需要奉养。鲍叔牙始终理解并力荐管仲为相。
02
知音之交
指非常了解、赏识自己的朋友。
琴师伯牙弹琴,只有樵夫钟子期能听懂他琴声中的高山流水之意。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摔琴,认为世上再无懂他之人。
03
刎颈之交
指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赵国廉颇与蔺相如将相不和,蔺相如以国家为重处处忍让。廉颇得知后深受感动,负荆请罪,二人终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04
舍命之交
指以性命相交的朋友。
左伯桃与羊角哀同去楚国求仕,途中遇风雪,衣单粮少。左伯桃将衣服和粮食全部留给羊角哀,自己躲进空树中冻饿而死。
05
胶漆之交
指志趣相投、亲密无间的朋友。
东汉名士陈重和雷义是至交好友,两人志趣相投,亲密无间,当时人们称赞他们的友情“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
06
鸡黍之交
指守信义、重情谊的朋友。
范式与张劭约定两年后去张家拜访。届时,张劭让母亲备好鸡黍(饭菜)。母亲认为千里之外的约定不必当真,但范式果然如期而至。
07
忘年之交
指辈分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东汉的孔融四十岁时,与年仅二十岁的祢衡结交为友,两人年龄相差很大,但彼此欣赏,情谊深厚。
08
生死之交
指同生共死的朋友。
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拜为兄弟,立誓“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从此同生共死,开创蜀汉基业。
注:以上8个为八拜之交。
09
贫贱之交
指贫穷而社会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
东汉光武帝刘秀即位后,不忘旧友严子陵,请他入朝。严子陵却拒绝高官厚禄,宁愿归隐,刘秀也不强求,保全了布衣时期的交情。
10
金兰之交
指情投意合的朋友。
朋友之间情投意合,如同兄弟。源自《周易》“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后世结拜兄弟常互换“金兰谱”。
11
患难之交
指一起经历过艰难处境而有深厚交情的朋友。
唐朝柳宗元与刘禹锡是好友,一同被贬。柳宗元冒死上书,请求与刘禹锡互换贬地,去更艰苦的地方,以保全朋友。
12
莫逆之交
指彼此情投意合、感情深厚的朋友。
先秦时期的四位隐士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观念相合,心意相通,结为“莫逆之交”。
13
竹马之交
指儿童时期结成的好朋友。
李白《长干行》中写道:“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形象地描绘了孩童嬉戏的场景。
14
布衣之交
指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也指不分地位高低而交的朋友。
战国时,秦王欲用五百里地换安陵君的国土,安陵君派唐雎出使。唐雎对秦王说:“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不辱使命,这被视为平民(布衣)之士之间平等而有力的交往。
15
车笠之交
指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
古代越地风俗淳朴,人们初次交往便会祝祷:“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虽步行卿乘马,后日相逢卿当下。” 意指不因日后富贵贫贱而改变友情。
16
君子之交
指有道义、不谋名利、不尚虚华的朋友。
《庄子》中提到:“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意指君子间的交往,不尚虚华,像水一样清澈纯净。
17
肺腑之交
指无话不说、推心置腹的朋友。
唐代白居易在诗中写道:“肺腑都无隔,形骸两不羁。” 形容与元稹之间无话不谈、推心置腹的深厚友情。
18
杵(chǔ) 臼(jiù)之交
指不计较身份、不分贵贱而交的朋友。
东汉时,公沙穆到京城游学,因资粮匮乏,只好到吴祐家做春米的雇工。吴祐与他交谈后,发现他才识非凡,两人便在杵臼之间结为好友。
19
总角之交
指儿童时期很要好的朋友。
“总角”是古时儿童束发为两结,形状如角,指童年时期。孙策和周瑜在少年时代就相识交好,共同开创东吴基业,是“总角之交”的典范。
20
断金之交
指齐心合力、团结一致的朋友。
源自《周易》:“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指朋友同心协力,力量如同能切断金属一样无坚不摧。后指紧密团结、同心协力的朋友。
来源:学史明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