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再出声,呼吁董宇辉回归教室,卖货破坏环境,账号被围攻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7 09:04 1

摘要:11月15日,李阳接连发视频点名董宇辉英语表达有错,劝其回教室授课,并把“卖货”直接等同“包装”和“污染”,话一出当天就被大量网友冲进账号质问,而董宇辉在11月8日已公开致歉承认口语问题

11月15日,李阳接连发视频点名董宇辉英语表达有错,劝其回教室授课,并把“卖货”直接等同“包装”和“污染”,话一出当天就被大量网友冲进账号质问,而董宇辉在11月8日已公开致歉承认口语问题

那场风波其实在线下就埋了火种

11月8日至9日的疯狂英语活动现场,灯光很热,话更猛

李阳站在台口,语速快、语气硬,指着与外国外交官交流的片段说董宇辉“几乎每一句都有严重语法错误,发音也怪”,顺带把俞敏洪拉上台批评新东方的口语“不行”

更扎心的是,他当面强调自己“就喜欢引发轩然大波”,仿佛提前把后续的喧闹定了调

这句话一出,台下的手机屏幕全亮了

董宇辉的姿态是及时的

当天,他在“与辉同行”的评论区留言致歉,说英语“丢得太久”,现场说话来不及反应,确实出现多处语法问题,愿意接受批评

说白了,这是把身段放低、把情绪搁旁边的一种回应

不少人看到这句道歉,紧绷的心弦先松了一点,愿意再等等他的后续

扩散是从视频开始的

11月10日,现场片段被剪辑上传,转发和二次解读一波接一波;

到11月14日,“李阳说董宇辉英语差发音怪”冲上微博热搜,话题彻底出圈

这不只是一次“你错我对”的单点交锋,而是把“口语标准、带货主播、教育人设”打包到同一锅里搅动

紧接着的11月15日,火又添了一把

李阳连发3条视频,先说“我很喜欢董宇辉,批评是说着玩”,随后收住玩笑,认真举了两处他认为的严重错误:一处是“China have”,他指前后表达不一致;

另一处是“every child”的用法不准确

然后更重的一槌落下:“希望董宇辉回归教室,把卖货交给别人,因为卖货等于包装、等于污染环境”

这句一出,评论区立刻逆风,很多人不买账

李阳的账号随后“沦陷”——质疑蹭热度的、翻旧账的、直接怼回去的全来了

有人留言:“你不是说口语必须疯狂英语吗?

那你用自己的影响力去免费帮助孩子们学英语啊”

这类话看着接地气,却正好戳在关键点上:动机和方式

说白了,当批评和商业利益捆在一起,可信度就开始打折

风向变化之后,大家把目光投向了价格单

疯狂英语的官网课程被不断搬上台面:“全球集训营”十天十夜,标价48000元;

丽江30天全封闭训练营30000元;

五天五夜公益密训营3980元,另有4980元的双语国际教练机

数字摆在那里,难免让人把线串起来:这是认真学术还是巧妙营销?

有业内人士提到

这种“点评+带货”的组合拳在商业传播里并不稀奇

但情绪之外,还是要回到语言本身

口语到底要多“标准”?

我想到一家社区咖啡店的店主,常有外国客人,她就拿出自己能记住的简单英语,句子不够漂亮,意思够清楚,沟通照样顺畅

换句话说,交流的可理解性,往往比语法的完美更重要

当然,公众人物在正式场合,语音语法的准确度要求更高,这是另一条标准

两条标准怎么兼容、如何切换,是每个走上公开舞台的人都绕不开的课题

我有一次在地铁里刷到这条新闻,旁边有个小伙子看着视频嘟囔了一句:“英语说得不够标准没啥,别把环保拉进来”

我当时愣了一秒,也理解他那股不适

把“卖货”等同“污染环境”,逻辑跨度太大,容易把大量靠直播吃饭的普通人一并打成负面

多位知情者反映,这样的宽泛指责会造成行业污名化,讨论会迅速从“语言专业性”跑偏到“职业道德”的审判,这显然不是好方向

更何况,卖货这件事本身也在服务真实的消费需求,别动不动就扣帽子

话再说回董宇辉

先致歉确实收了不少好感,但公众的耐心不会只靠一次“抱歉”维持

大家更看后续:他会不会做针对性的提升?

国际交流时能不能更稳?

他从新东方的名师走到公众主播这一步,既要表达真诚,也要把成长兑现

如果他在直播之外定期做免费或低价的英语分享,拿出可检验的进步曲线,很多质疑自然会变小

这是一条现实可行的路,也是一种承担

站到行业层面,这次争议像一面镜子

教育出身的人转做内容和带货,得同时守住专业底线和商业边界

点评同行可以有,但要“有证据、有分寸”,别靠一句“说着玩”就把锅甩给大众理解

相关规定早在提醒大家,网络言论要对真实性负责,避免恶意蹭流量

一次没有足够论证的批评,很容易被读成“借热点”,久而久之伤的是行业的讨论秩序

现实影响也在发酵

疯狂英语借这次事件重新获得曝光,咨询量可能会上升,但负面好感度也在同步扩散,曝光是双刃剑

在商战里,凡是把人和课一起推上台的打法,都要承担舆论反噬的风险

反过来,董宇辉的“虚心认错”,让他在这轮风波里没有被完全裹挟

这也是一次可借鉴的公共场合应对:先坦诚,再补课

但补课不能只停在话术上

接下来几天值得观察

11月17日,看董宇辉或东方甄选是否对“回归教室”的建议给出进一步回应;

11月18日,观察李阳的账号舆论是否继续升温、是否补发论据;

11月19日,留意疯狂英语课程咨询与报名是否出现波动

这些数据不只是热闹,更是验证“争议能否转换为转化率”的现实指标

说白了,数字会讲故事

我还是那句心里话

专业要守,场合要稳,动机要透明;

批评可以更严格,但别失了温度;

带货可以更职业,但别轻易贴上“污染”的标签

公共讨论最怕一上来就扣帽子,最需要的是事实晒在阳光下

当事人如果愿意把专业细节讲透,愿意拿出行动回应,胜过任何一句“说着玩”

毕竟观众不是只图个热闹,大家更在意真本事和真进步

归根结底,语言是桥,不是墙

谁能把这座桥修得更稳、更宽,谁就更容易被信任

这场风波不妨当作一次提醒:说话要负责,赚钱要规矩,教育要回到教育本身

至于谁更专业、谁更真诚

来源:梦城娱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