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欧冠和世界杯,谁更重要?这个问题讨论了很久,不过答案一直没定论,然后每个人都有自己看法,支持欧冠或世界杯的理由也挺多。有一个细节,很多人容易忽略,就是比赛强度,其实比你想象的复杂,尤其是最近欧洲区世预赛的数据,和欧冠差得还挺多。先看数据,欧洲区世预赛场均跑动量,普遍比欧冠少了10公里左右,另外,不少对阵,甚至跑动不到105公里,更别提欧冠动不动就115公里以上,这意味着,世预赛整体强度,比球迷们想象的低得多。这也不是偶然,因为欧洲区世预赛很多强弱差异巨大,所以有些队提前晋级,比赛也就打得不那么拼,只有那些
欧冠和世界杯,谁更重要?
这个问题讨论了很久,不过答案一直没定论,然后每个人都有自己看法,支持欧冠或世界杯的理由也挺多。
有一个细节,很多人容易忽略,就是比赛强度,其实比你想象的复杂,尤其是最近欧洲区世预赛的数据,和欧冠差得还挺多。
先看数据,欧洲区世预赛场均跑动量,普遍比欧冠少了10公里左右,另外,不少对阵,甚至跑动不到105公里,更别提欧冠动不动就115公里以上,这意味着,世预赛整体强度,比球迷们想象的低得多。
这也不是偶然,因为欧洲区世预赛很多强弱差异巨大,所以有些队提前晋级,比赛也就打得不那么拼,只有那些争名额的对决,比如意大利打挪威,才拼得你死我活。
说到这场球,比如哈兰德,他在俱乐部曼城,很少全场回防那么深,但为了世界杯正赛名额,他在防守中次次回撤到本方禁区,甚至封堵传中,真的是拼了命,,球队跑动量破了纪录,看得出来,世界杯名额对球员意义非凡。
世预赛的强度毕竟还是没法跟欧冠淘汰赛比,因为欧冠淘汰赛,所有球队都磨合到最佳,比赛动辄115公里以上,另外,门将一般只跑4000米左右,剩下10个球员,平均下来都接近1万公里,每场换5个人,平均每个人分摊的体能消耗更大。
然后有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到了世界杯正赛,强队反而跑得更少,比如2022年世界杯,阿根廷、法国、巴西,全队跑动量都不到105公里,相反,葡萄牙、比利时、德国这些跑得多的队,还都早早出局,要么小组赛就被淘汰,要么连进16强都难。
这个现象很新鲜,其实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跑得多,并不等于就能赢球,足球不是简单的数学题,努力和结果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
为啥欧冠淘汰赛强度高,世界杯反而没那么高?可以多角度看待,欧冠淘汰赛阶段,球队磨合得更好,而且打法套路更清晰,球员之间配合,经过一整个赛季打磨,彼此都懂怎么跑、怎么传,所以拼体能、拼意志,比赛强度自然高。
而世界杯正赛,时间紧,集训短,再加上球员都来自不同俱乐部,有一个磨合期,但真的短,有些队只练几天,所以整体配合没那么细致,战术反而更倾向于简单,球员们不太敢全国奔跑,怕体能耗完,防守或者进攻变得软绵绵,,强队靠阵容,打法更理性,能踩着节奏赢球,不用每秒都死拼。
比如2014年德国世界杯夺冠,德国队平均跑动量其实不算很高,不过传球成功率、控球率却很高,靠整体战术和默契拿下冠军,而不是一味地拼体能。
另一个例子,就是英格兰队,无论世界杯还是欧洲杯,他们往往跑得很积极,但战术变化不够丰富,所以经常止步八强,相比之下,西班牙一直靠传控足球,没有大面积跑动,但胜率很高。
跑动量不是衡量比赛强度与胜负的唯一标准,但它能反映球队投入程度,决定比赛质量的,还是战术和整体打法,只有在合理战术下,才能让球员的跑动发挥最大价值。
比起单纯比较欧冠和世界杯的强度,或者球员个人主观的重视度,我们更该关注背后的战术体系,以及双方对竞技和荣誉的理解。
那问题又来了,市场、荣誉、个人成就,到底哪一个更重要?欧冠是俱乐部最高荣誉,带动全欧甚至全球球员顶级竞技,但世界杯又是民族荣誉和个人梦想的巅峰。
很多球星,比如C罗、梅西,同时拥有欧冠和世界杯,这样的履历,几乎无人能比,但比如内马尔、哈兰德,目前只拥有欧冠或俱乐部荣誉,世界杯一直是他们最大的心病,由此可见,哪项赛事更重要,真的见仁见智。
还有经济因素,比如2018年世界杯,全球收视人数超过35亿人次,广告收入和转播版税超过60亿美元,而欧冠虽然观众多,商业价值也高,但毕竟俱乐部间利益分配和全球覆盖度略逊一筹。
还有球员自身的职业规划,比如很多南美球员,小时候梦想就是穿上国家队球衣踢世界杯,而欧洲球员,很多更看重欧冠,但,个人成就往往需要两者兼得。
足球世界没有标准答案,只有独特的赛场故事,比赛强度、球员态度、跑动数据、战术思想,哪一点都不能决定一切,也无法单独解读球员心声。
下一个问题来了,你觉得未来足球,会更看重个人英雄,还是团队配合?到底是像欧冠那样,追求极致多变的战术和强度,还是像世界杯那样,追求国家荣誉和情感共振?这个问题,不妨留给每个球迷自己回答。
来源:玩咖网红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