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张今天去退休办领退休证,看到上面填的工资后暴跳如雷,他说他三十五年零七个月的工龄,心想咋的都能领四千左右,没想到只有三千三百六十二元,这工资是不是给他算错了?退休办工作人员说,这是社保局根据你缴纳的基数算出来的工资,怎么可能有错?老张说反正我不接受,你必须给
老张今天去退休办领退休证,看到上面填的工资后暴跳如雷,他说他三十五年零七个月的工龄,心想咋的都能领四千左右,没想到只有三千三百六十二元,这工资是不是给他算错了?退休办工作人员说,这是社保局根据你缴纳的基数算出来的工资,怎么可能有错?老张说反正我不接受,你必须给我重算。工作人员一看这人太固执,就让他自己去市社保局咨询一下,老张闹腾了半天,办公室没一个人理会他,就垂头丧气地回了家。
老张推开门进了家,老伴正在厨房择菠菜,锅里的玉米粥冒着热气。他把退休证往客厅的茶几上一扔,转身拿起墙角的搪瓷缸子,拧开暖水瓶灌了大半缸水,“咕咚咕咚”灌下去。老伴从厨房探出头,瞥见他耷拉着的脸,手里的菠菜没停,“咋这副模样?退休证领着了?”老张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双手往膝盖上一拍,“领是领着了,工资差太远!三十五年零七个月工龄,我琢磨着四千块钱总有吧,结果才三千三百六十二,肯定是他们算错了!”
老伴擦了擦手走出来,拿起茶几上的退休证翻了翻,“退休办的人没跟你说咋算的?”“说了,说是社保局按缴纳基数算的,还让我自己去市社保局问。我跟他们闹腾半天,没一个人搭理我,憋屈!”老张说着,胸口又有点发闷。老伴把退休证放回原处,“别气别气,楼下老王上个月刚领了退休工资,他比你早参加工作两年,要不你去问问他?”
老张琢磨着也是,披上外套就下了楼。老王正在楼下小花园里遛鸟,鸟笼挂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叫得欢。“老王,问你个事!”老张走过去,声音还带着点没消的火气。老王转过身,看到他这模样,笑着说:“咋了这是?领了退休证还不高兴?”“高兴个啥!我三十五年零七个月工龄,才领三千三百六十二,你呢?”
老王往石凳上一坐,掏出烟盒递给他一支,“我三十七工龄,一开始也以为能拿四千五,结果才三千八。后来我儿子陪我去社保局问了,才知道这里面门道多。”老张点燃烟,吸了一口,“啥门道?”“我前十年在纺织厂,那时候厂子效益差,工资都有时候拖半个月,社保都是按最低基数交的,一个月个人才扣十几块。后面十几年调到机关后勤,才按实际工资交,基数上去了,但前面十几年拉低了平均指数。”
老张心里咯噔一下,想起自己刚参加工作那几年的光景。那时候他在乡镇农机站,八十年代末,单位经费紧张,有时候半年都见不着奖金,工资条上的社保个人缴费栏,确实常年是个位数。后来农机站合并到县农业局,缴费基数才慢慢提上来,但前十年的低基数,怕是真的拖了后腿。
回到家,老伴已经把饭做好了,炒了盘鸡蛋,还有一碟咸菜。老张扒拉着碗里的玉米粥,没什么胃口。“要不明天我陪你去市社保局问问?把以前的工资条找出来,让他们给你算仔细点。”老伴说。老张点点头,吃完饭就翻箱倒柜找工资条。旧衣柜的最底层,放着一个铁盒子,里面装着他从参加工作到现在的工资条,一沓沓用皮筋捆着,泛黄的纸张上,字迹有的都模糊了。
第二天一早,老两口揣着退休证、工资条,坐公交车去了市社保局。窗口的工作人员是个二十多岁的小姑娘,接过材料,熟练地在电脑上调出老张的缴费记录。“大爷,您看,您1988年到1998年这十年,缴费基数都是当年的最低标准,缴费指数0.4;1999年到2018年,缴费基数是中档,指数0.6;2019年到2023年,指数0.8。平均缴费指数算下来是0.58,工龄35年7个月,折算成35.58年。基础养老金是(当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个人账户养老金是个人账户储存额÷139,两项加起来就是3362元,没错的。”
小姑娘一边说,一边把计算过程写在纸上,指着上面的数字给老张看。老张盯着那张纸,看着一行行的数字,想起自己年轻时在农机站,冬天骑着摩托车下乡,冻得手脚发麻,那时候只想着能按时发工资就好,压根没考虑过社保基数的事。
从社保局出来,老张没说话,慢慢走着。老伴挽着他的胳膊,“你看,人家算得明明白白,不是错了,是以前基数确实低。”老张叹了口气,“我就是心里有点落差,以为熬了三十多年,能多拿点。”
路过菜市场,老张看到卖油条的老李,老李也是刚退休不久,以前在食品厂上班。“老张,领退休工资了?多少啊?”老李笑着问。“三千三百六十二。”老张回答。“可以了!我三十年工龄,才两千九呢。食品厂那几年效益不好,好多年都是最低基数,能拿到这个数我就知足了。”老李说着,递给老张一根刚炸好的油条。
老张接过油条,咬了一口,香酥的味道在嘴里散开。他想起昨天在退休办闹腾的样子,有点不好意思。回到家,他把退休证放进抽屉里,又把那张计算纸压在玻璃板下面。下午,以前的同事老刘打来电话,说自己退休工资三千五,比老张多一百多,因为自己后五年都是按高档基数交的。
老张挂了电话,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电视里正在播社保政策解读,说养老保险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他看着屏幕,手里摩挲着搪瓷缸子。这三十多年,从乡镇到县城,从年轻小伙子到满头白发,日子一步步过来了,现在能领份稳定的退休工资,不用再朝九晚五上班,不也挺好的吗?
那些年没在意的缴费基数,现在都体现在工资条上,这都是实实在在的日子堆出来的,哪有什么错不错的,不过是自己以前想简单了而已。往后的日子,早上遛遛弯,下午跟老伙计们下下棋,三千多块钱,够花了,不是吗?
来源:亲爱的你一点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