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董路作为一个足球评论员和青训教练,因为他的快言快语,一直以来都饱受争议。近日,他又遭到了前国安球员王晓龙的质疑。这位前国安边路飞翼,直接点名批评董路的青训模式,从参赛费用、收费直播、选拔机制等方面直指痛点。
董路作为一个足球评论员和青训教练,因为他的快言快语,一直以来都饱受争议。近日,他又遭到了前国安球员王晓龙的质疑。这位前国安边路飞翼,直接点名批评董路的青训模式,从参赛费用、收费直播、选拔机制等方面直指痛点。
昨天,王晓龙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质疑两件事:第一,指出参加所谓“海外比赛”的孩子家长被要求承担高达30万元的参赛费用;第二,他批评董路将孩子们在国外比赛的直播设置为收费直播,还可能未经充分授权。王晓龙认为,这种模式更像真人秀,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青训。
此外,王晓龙还强调自己主张稳扎稳打的青训方式,要通过时间去培养,而不是把海选和高曝光当成卖点。他提醒董路,在西班牙直播小球员比赛如果收费,可能涉及法律风险。就算免费直播,俱乐部也可能反对,因为涉及孩子隐私。
面对质疑,董路表示自己做青训其实赔得很凶。8年下来,仅训练和比赛成本大约花了1800万元。董路坦言,付费直播几乎是他们唯一的收入来源,却远远不足以覆盖开销。
此外,董路还透露早年从零开始,曾用最后一点积蓄办小牛队,拉赞助不易,甚至有阶段一个月只能给员工发3000元工资。他强调自己没有和孩子签约,也不从球员转会里抽成:“我们不跟孩子们签职业合同,更没有转会费。”
对于王晓龙批评海选和收费直播,董路也有自己的逻辑。他认为这样做是为了给孩子更多出场比赛的机会,并通过大众参与支撑起这件事。
王晓龙和董路在网络上交锋,其实反映了当下中国社会青训的两难处境。从行业整体看,虽然不少人觉得青训是稳赚不赔、越做越有钱的生意,但事实远不如想象那么简单。实际上,很多社会青训机构不仅难以盈利,还面临内卷激烈、师资和成本压力巨大等问题。有教练表示:基层青训机构自己赚不到钱,高水平教练待遇供不应求,很多人甚至坚持不下来。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真正能赚钱的不只是训练费,而是通过输送好球员到更高阶梯来获得回报。 但这种“人才输出”的商业模式,对普通家庭和家长透明度不高,也容易引发质疑。
另一方面,一些青训机构确实坚持成本价运营。据报道,有青训营每堂90分钟训练课收费只有约 60元,而场地、教练成本却非常高。 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收支平衡,只有靠初心和责任感撑起来。
再来看董路,对于王晓龙所提“ 高额参赛费 ”的问题,董路并没有正面给出30万的明细,但强调成本确实巨大。参赛、住宿、训练、后勤,每一步都烧钱。并表示部分运营依赖付费直播收入,但这种模式饱受争议。
从这场舆论大战中,我们看到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国内青训到底是不是真的“容易赚钱”?不少从业者并不这么认为。尽管训练营规模巨大,但盈利模式并不健全,而且市场认知不足。一方面,基础青训培训收费非常低,教练工资、场地租赁、管理成本却非常高;另一方面,要想通过比赛和曝光变现,需要极高的关注度和商业变现能力,但不是所有机构都能承担风险。
来源:体坛鉴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