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1月19日,以“聚力存储新生态,共筑AI新未来”为主题的2025数据存储产业大会在广州保利洲际酒店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数据存储专业委员会主办,华为、曙光、海量数据、宏杉等300余家产业链企业参会,聚焦磁电存储(MED)等前沿技
2025年11月19日,以“聚力存储新生态,共筑AI新未来”为主题的2025数据存储产业大会在广州保利洲际酒店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数据存储专业委员会主办,华为、曙光、海量数据、宏杉等300余家产业链企业参会,聚焦磁电存储(MED)等前沿技术路径。
华为作为会长单位,在此次大会上展示了突破性MED技术。该技术通过电压控制磁性替代传统电流写入,实现读写速度达8GB/s,为传统NAND闪存的100倍,功耗降低90%,单机架容量突破10PB。测试数据显示,采用MED技术的AI训练系统效能提升40%,能耗降低35%,有效解决“存储墙”行业痛点。
产业协同成为大会核心议题。华为公司副总裁周跃峰指出,AI时代存储产业需从“单点突破”转向“生态协同”。大会同步发布《数据存储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明确到2028年全球磁电存储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50%。
性能碾压传统存储方案
MED技术采用磁电耦合效应,实现四态存储条件,存储密度较现有技术提升10倍以上。对比传统机械硬盘,其读写延迟从毫秒级降至微秒级,耐久性突破1E15次读写循环,特别适配AI训练中的高频数据访问场景。
能效比实现数量级提升
单机架功耗低于2kW,每PB仅需71W,比传统HDD节能90%,比磁带存储总连接成本低20%。这项突破使数据中心PUE指标有望降至1.1以下,满足“双碳”目标要求。
国产化突破卡脖子难题
华为联合国内企业构建完整MED产业链,从材料、设备到系统集成实现自主可控。斯迪克开发的磁性隧道结材料隧道磁阻比达300%,性能指标国际领先;中电兴发定增20亿元研发自主可控磁光电存储技术,突破纠删码算法等关键环节。
需求端爆发式增长
全球数据量从EB级跃升至ZB级,2024年达1.1ZB,其中AI相关数据占比超40%。大模型训练需要PB级存储容量,同时要求微秒级延迟,传统架构已无法满足需求。
供给端技术迭代加速
MED技术从第一代MRAM发展至第三代SOT-MRAM,存储单元尺寸缩小至10nm以下,良品率从60%提升至90%以上。华为规划2026-2027年推出第二代MED产品,进一步优化面密度和体积。
应用场景持续拓宽
从云端向边缘端延伸,预计2026年30%的AI服务器将采用磁电存储作为缓存层。在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等领域,MED技术凭借高可靠性和低延迟特性快速落地。
材料与核心部件供应商
斯迪克:华为MED技术联合创新伙伴,磁性隧道结材料性能国际领先,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同比增长85%,新增相关专利23项。
宁波韵升:磁电组件核心供应商,为MED设备提供VCM驱动器等关键材料。
设备与系统集成商
神州数码:推出融合MED技术的神州鲲泰AI存储方案,支持EB级扩展,2025年上半年存储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0%,签约金额超50亿元。
中电兴发:定增20亿元研发磁光电存储技术,突破专用文件系统等关键环节。
技术服务与平台企业
易华录:与华为联合开发光磁电超级存储平台,蓝光库通过兼容性认证。
银信科技:华为存储一级经销商,受益于MED技术渠道扩张。
配套与生态企业
同有科技:专注磁电存储市场,产品覆盖全固态及混闪存储系统。
天源迪科:代理华为OceanStor存储产品,生态合作持续深化。
短期看大会成果落地。11月19日大会发布多项技术标准与产业规划,那些直接参与MED技术研发、订单可见性高的企业有望率先受益。
中期看产能释放进度。华为计划2025年实现MED技术量产,2026年推出第二代产品。斯迪克江苏生产基地产线已建成,预计2026年实现规模化量产。
长期看生态构建价值。MED技术与存算一体、光子计算等前沿技术融合,推动存储架构革新。那些掌握核心专利、参与标准制定、绑定头部客户的企业,将享受5-10年的技术红利期。
当存储速度提升100倍,当功耗降低90%,磁电存储技术正重塑AI基础设施底座。在性能突破与国产替代的双轮驱动下,那些深耕材料创新、掌握系统集成、绑定头部生态的企业,将成为千亿级市场的最大赢家。
来源:机智的圆月JnHBMF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