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它一上市,火锅底料都得靠边站——筷子先奔它去,15秒拎起,嘴里“咔嚓”一声,像冬天被阳光掰开的声音。
豌豆尖,川渝人冬天的一口“绿魂”。
它一上市,火锅底料都得靠边站——筷子先奔它去,15秒拎起,嘴里“咔嚓”一声,像冬天被阳光掰开的声音。
过去,这口脆甜只在长江上游打转,北方人只听过名字。
今年不一样,盒马把豌豆尖装进冷链箱,凌晨两点从成都起飞,中午就到北京望京的货架。15块一斤,比鲜橙贵,仍被抢空。
北京朝阳的打工人终于明白:川渝人的“白月光”不是段子,是真绿。
能跑这么远,因为种子先换了“羽绒服”。
重庆农科院搞出“渝豌7号”,-5℃还能长,山东大棚试种成功,明年河北也要绿成一片。
以前豌豆尖是“冬季限定”,以后可能是“北方日常”。
想全年吃?
液氮给你冻住时间。
海底捞把豌豆尖送进-196℃,维生素C保住九成,解冻后颜色像刚剪下。
火锅店里,它从“季节彩蛋”升级成“常驻嘉宾”,北方朋友不用再等快递。
豌豆尖不是普通叶子,它是豌豆的“青春期”。
粮用豌豆老了产豆子,荷兰豆专注长豆荚,豌豆尖只负责嫩。
中国农科院最新检测:58毫克维C/100克,猕猴桃都得喊哥;硒含量直接登顶绿叶菜排行榜,护眼、抗氧化、稳血压,一把下去,营养密度比沙拉里的羽衣甘蓝还狠。
吃法也在卷。
上海%Arabica把豌豆尖扔进羽衣甘蓝沙拉,一杯咖啡配一把绿,单日卖出2000份,社媒刷屏;成都“转转会”更野,豌豆尖冰粉上头,醪糟桂花蜜一淋,脆甜撞冰凉,本地人吃完都怀疑人生:这还是我认识的豌豆尖?
外国博主也跟着疯。
TikTok上#peashootchallenge 3.8亿次播放,老外学川式“15秒涮法”,涮完集体表情失控:像草地长在舌尖。
想自己挑,记住三句话:切口新鲜不发黑,叶片亮绿无黄斑,长度8—12厘米最脆甜。
回家别直接塞冰箱,先用厨房纸裹成“绿棒子”,再装保鲜袋,5天依旧挺括。
想囤久,整把焯水10秒,过冷水后挤成小团,冷冻能扛3个月,煮面丢一块,冬天立刻有春意。
川渝人把豌豆尖叫“豌豆颠儿”,颠的是心头那点轻飘飘的甜。
如今它坐上冷链、液氮、新品种的三驾马车,一路向北,向东,向全球。
明年你所在的城市超市如果出现一小把15块的绿,别嫌贵,那是冬天寄来的明信片:
“我在0℃里给你留了一口脆,记得只涮15秒,多一秒都算浪费。
”
来源:多才多艺叶子JGu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