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性临床应用价值: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8 11:50 1

摘要:在《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中特别指出:心血管疾病是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病因,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病死率总体呈上升态势。

在《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中特别指出:心血管疾病是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病因,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病死率总体呈上升态势。

这里的急性心肌梗死,实质上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心梗”。心梗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阻塞导致相应心肌区域供血不足,使心肌坏死的恶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当高,在老年人群、吸烟史、糖尿病或“三高”(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人士中常见。

一旦出现心梗,留给医生的治疗措施可选项并不多。尤其是“放支架”或“搭桥”开通血管时,血管损伤/穿孔、导管撕裂或支架脱落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即使有种种风险,积极的手术治疗仍然是目前对抗心梗不得不为之的手段。

遗憾的是,手术无法修复坏死的心肌组织。在心梗发生后,由于缺乏血供,失去营养与氧气供给的心肌细胞大量坏死,失去正常收缩功能。如何使坏死的心肌再生或恢复功能,避免其发展为顽固性心力衰竭,成为摆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人员面前的一大难题。

联想到干细胞出色的自我复制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它在其他组织器官方面的修复疗效是否能原封不动地搬运到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当中呢?研究人员已经在这一领域付出了大量心血。

2024年10月17日,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王海杰教授课题组联合谭玉珍教授课题组在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干细胞研究与疗法)发表了“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1 alleviates oxidative stress-induced senescence of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via activating autophagy”的文章,提出在梗死心肌内移植的内皮祖细胞可发生氧化应激性衰老,而通过自组装肽缓释GDF11(生长分化因子11)能够有效地降低内皮祖细胞氧化应激性衰老,显著促进缺血组织的血管新生和梗死心肌修复。

这一实验针对的正好是干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的治疗——心肌梗死区域为缺血缺氧微环境,这对于干细胞移植相当不利。因此,研究人员探索重组蛋白等手段维持干细胞活性和移植成活率,为增强梗死心肌修复效果奠定了基础。

干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主要通过抗纤维化特性、免疫调节作用、促进新生血管生成、促进内源性心脏再生等途径。其中,间充质干细胞(MSC)尤其得到了研究人员的重视。相较于干细胞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致瘤性和输注毒性等缺陷,MSC的外泌体受微环境影响较小,并且还具有抑制细胞凋亡、抗纤维化等多种有益效果,在促血管生成中扮演重要角色。

干细胞移植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还体现在避免心肌细胞凋亡。心梗发生后,炎症细胞大量积累并产生活性氧(ROS),使细胞凋亡。而MSC外泌体的miRNAs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其携带的LncRNAs则可显著影响细胞焦亡,因此延缓了心梗进展。

综合来看,干细胞治疗是对抗心血管疾病、调控心肌细胞活性的有效手段。目前的实验结果揭示了干细胞疗法在抑制病理性心脏重塑、改善自噬通量和减缓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等方面的显著疗效。如何保障干细胞移植的存活率和持久性仍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未来我们将借助基因修饰、生物运载材料或细胞膜修饰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干细胞的移植有效率,越来越多的干细胞新型药物也将出现在临床中。

参考文献

[1]https://mp.weixin.qq.com/s/WBpkxsP-4RYmMuT-jzGIFQ

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干细胞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2]孙浩丹,徐新茹,王海萍.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及优化策略 [J].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2025, 25 (03): 6889-6897. DOI:10.16563/j.cnki.1671-6272.2025.06.010.

[3]徐新茹,孙浩丹,王海萍. 基于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前研究进展 [J].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25, 47 (04): 959-967. DOI:CNKI:SUN:XBZZ.0.2025-04-019.

[4]林义轩,叶朗熙.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心肌梗死小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 8 (23): 26-29. DOI:CNKI:SUN:XYJD.0.2024-23-009.

来源:干细胞精研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