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球球在直播间甩出这句,弹幕瞬间刷屏——有人刷“懂事了”,有人刷“晚了”。
“妈,我鼻子里的假体已经拿出来了,别再半夜偷偷哭。
”
球球在直播间甩出这句,弹幕瞬间刷屏——有人刷“懂事了”,有人刷“晚了”。
屏幕外,马丽娟攥着手机,眼圈还是红的。
三个月前,她还在节目里哽咽:28岁后面部会垮得比正常人快。
如今体检报告白纸黑字:鼻部腔隙闭合良好,但颧肌反应延迟0.2秒——简单说,笑到一半会卡壳。
医生给的康复方案是每天对着镜子做“龇牙咧嘴操”十分钟,再搭配低频电刺激,坚持半年才能恢复自然表情。
听起来像笑话,却是真事。
更扎心的是数据。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刚出的年报:25岁前动骨头的,五年后软组织下垂率飙到43%,是25岁以上群体的2.7倍。
原因不是刀口大,而是胶原蛋白代谢被提前透支——脸还没老,底牌先亮完了。
球球正好踩线,她第一次垫鼻梁是20岁,如今24,已经步入“高风险回访名单”。
有人问她后不后悔,她没直接答,只把直播间美颜关掉,销售额反而涨了27%。
后台数据显示,买护肤套装的30+姐姐多了,18岁小妹妹却跑了15%。
年轻观众留言:原来“妈生脸”也能带货,那我还挨什么刀?
一句话,把“反容貌焦虑”的80亿阅读量砸出了真金白银。
风向真的变了。
国家卫健委9月出新规:23岁以下要动刀,必须爸妈签字+心理评估双保险。
文件下来第二天,北京某连锁医美机构咨询师发朋友圈:本月光顾的00后环比少了三成,家长陪诊却多了五成,来的第一句话统一:“医生,您看她这情况真有必要吗?
”——以前砸钱劝做,现在劝退也要排队。
赵本山那边也被拍到后台搂着闺女乐。
知情人说,老爷子放话:以后刘老根大舞台谁再拿“整容梗”砸挂,扣三天演出费。
父女俩私下立了“君子协议”:再动刀必须全家投票,三票否决直接作废。
马丽娟如今最积极,周末拉着球球去上医美科普课,讲师是三甲医院烧伤整形科退下来的老主任,ppt第一页就写:美是健康副产品,不是健康代价。
故事讲到这儿,别以为就是大团圆。
球球康复视频里,笑到一半忽然“卡表情”的小bug还在,她索性剪成表情包自嘲,配文“半成品美人打卡第37天”。
评论区最高赞只有七个字:别再动,已经够亮。
她回了一个狗头,外加一句“听人劝,吃饱饭”,没人知道这饭她要吃多久。
倒是给所有想看“换头逆袭”剧本的年轻人提个醒:以前流行“先变鬼后变美”,现在流行“先保命再变靓”。
真想要高鼻梁,不如先试试每天八分钟鼻背按摩,再考虑是不是非得上手术台。
毕竟脸只有一张,而身份证照片要陪自己十年。
来源:乐观的芒果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