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千万不要开门拿餐。"
方瑾盯着手机屏幕上这条莫名其妙的消息,眉头紧皱。
走廊里静得出奇,透过猫眼能看到那个熟悉的外卖小哥还站在门外,但他的神情和往常完全不同。
这已经是他第八次给她送夜宵了,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
到底发生了什么?
01
深秋的上海,夜色总是来得格外早。
方瑾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看了看电脑右下角的时间——凌晨两点四十分。
桌上摊着厚厚一摞学术资料,显示器里还开着三个文档窗口。
下周的国际心理学研讨会在即,她必须在明天之前完成这份关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报告。
肚子适时地发出咕噜声。
"又忘记吃饭了。"她自言自语道,习惯性地拿起手机打开外卖软件。
凌晨时分还在营业的店家屈指可数。
她滑动屏幕,最终还是选择了那家24小时营业的"暖胃粥铺"。白粥配咸菜,简单清淡,正适合这个时间点。
下单,支付,备注"轻敲门"。
整套动作行云流水,显然已经重复过很多次了。
事实上,这已经是她最近两周来第八次点这家店的外卖。
每次都是相同的时间段,相同的订单,甚至连送餐的骑手都是同一个人。
那个小伙子叫林昊,二十多岁的样子,总是戴着蓝色头盔,骑一辆印着美团logo的电动车。
第一次见面时,他看到方瑾这么晚还在点外卖,还善意地提醒过一句。
"这么晚了还不睡啊,注意身体。"林昊当时站在门外,手里拎着热腾腾的外卖袋,语气里带着年轻人特有的关切。
"我是大学老师,最近在赶一个重要项目。"方瑾简单解释道。
"那也要注意休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第二次见面时,林昊记住了她的职业。"方老师,又熬夜呢?"他笑着问道。
"没办法,工作需要。"方瑾接过外卖,发现小哥还特意在袋子里放了一包免费的榨菜。
"榨菜配白粥,清爽不油腻,适合夜宵。"林昊解释道。
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
渐渐地,两人从陌生到熟悉。
林昊会跟她聊聊天气,聊聊工作,偶尔还会分享一些夜班配送的趣事。方瑾也会关心这个年轻人的生活状况。
"夜班辛苦吗?"她有一次问道。
"还好,夜班单量少但配送费高,一晚上能赚不少钱。"林昊说着,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而且夜里路上车少,骑车也安全一些。"
"那要注意保暖,最近天气转凉了。"
"谢谢方老师关心,我穿得挺厚的。"
通过这些零碎的对话,方瑾了解到林昊是外地来沪的打工青年,租住在离这里不远的一个老小区里。
他白天在一家快递公司做分拣员,晚上兼职跑外卖,为的是多赚点钱早日在上海立足。
"挺不容易的。"方瑾感慨道。
"年轻嘛,多吃点苦没关系。"林昊总是很乐观,"再说了,能遇到方老师这样的好客户,工作也变得有意思了。"
第六次送餐时,正值上海连续阴雨天。林昊浑身湿透地出现在门口,但依然保持着笑容。
"下这么大雨还出来送餐,真是辛苦你了。"方瑾看着他湿漉漉的样子,心中有些不忍。
"没事,这是我的工作。"林昊擦了擦脸上的雨水,"而且我知道方老师在等着吃饭呢。"
那一刻,方瑾忽然感到一种说不出的温暖。这个素不相识的年轻人,竟然会为了给她送一份普通的夜宵而在雨夜里奔波。
02
第七次送餐时,林昊提到了一个细节。
"方老师,你们小区的保安挺负责的,每次我进来都要登记。"他说道,"不过最近好像换人了,新来的保安看起来有点面生。"
"是吗?我平时不太注意这些。"方瑾确实很少与保安打交道,毕竟她上下班的时间比较固定,而且性格相对内向。
"嗯,不过也挺正常,保安这个职业流动性比较大。"林昊没有多想,"对了,你们楼层的走廊灯有一盏坏了,晚上有点暗,要不要跟物业反映一下?"
"好的,我明天联系物业。"
方瑾继续埋头工作,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着。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案,临床案例分析......这些专业术语在屏幕上不断涌现,形成一篇严谨的学术论文。
作为复旦大学心理学系的教授,她在这个领域已经耕耘了八年。
从博士毕业到现在,她发表了二十多篇高质量论文,主持过三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在学术界小有名气。
但成功的背后是巨大的工作压力。
特别是最近这段时间,为了准备国际研讨会的主题发言,她几乎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
三十二岁的年纪,事业蒸蒸日上,但个人生活却相对单调。
没有男朋友,很少社交活动,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和家里两点一线地奔波。
偶尔她也会想,这样的生活是否太过单调了?
但转念一想,能够在自己热爱的专业领域里取得成就,也算是一种幸福吧。
况且,还有林昊这样温暖的陌生人偶尔点缀着她的深夜时光。
四十分钟后,手机震动了一下。
"亲,外卖已送达楼下,马上上来哦。"
方瑾看了一眼消息,继续专注于手头的工作。
按照以往的经验,林昊从楼下到17楼大概需要五分钟时间,包括等电梯和在走廊里找房间号。
她住在青浦区一个比较新的小区里,24层的高层住宅,电梯比较快,但深夜时段为了节能,只保留一部电梯运行。
这个小区入住率不算太高,特别是她所在的17楼,总共八户人家,但只有四户有人居住。
其他几户要么是投资客买来出租的,要么就是还没有装修完毕。
因此,深夜时分的走廊总是格外安静。
五分钟过去了。
走廊里没有任何动静。
方瑾有些奇怪,透过猫眼往外看了一眼,没有人。
她重新回到电脑前,心想可能是电梯出了什么故障,或者林昊在楼下遇到了什么事情。
以前也发生过类似的情况。
有一次电梯维修,林昊爬了十七层楼梯才把外卖送到。还有一次小区停电,他在黑暗中摸索了半天才找到正确的楼层。
每次遇到这种意外情况,林昊都会主动发消息说明情况,并为延误道歉。但今天,手机里静悄悄的,没有任何解释。
又过了三分钟,手机再次震动。
不是林昊发来的消息,而是系统自动推送的:"外卖已送达,请及时取餐哦。"
方瑾皱了皱眉,这个自动推送有时候会比实际送达时间早几分钟,可能是骑手习惯性地提前点了"已送达"。她决定再等等。
03
就在这时,走廊里传来了轻微的脚步声。
很轻,很小心,像是怕惊扰到熟睡的邻居。
但这个时间点,邻居们都已经熟睡了,谁还会在走廊里走动?
方瑾放下手中的笔,仔细倾听。
脚步声确实存在,而且越来越近。
她能听出这是皮鞋底与大理石地面摩擦的声音,而不是运动鞋。林昊平时都穿运动鞋,这个细节她记得很清楚。
会不会是其他楼层的住户走错了?但电梯直达各层,很少有人会走错楼层。
脚步声在门外停下了。
方瑾屏住呼吸,悄悄走到门边,通过猫眼往外看。
走廊里确实站着一个人,但不是林昊。
这是一个中年男人,身材偏胖,穿着深色外套,正拿着手机在打字。
他的位置有些奇怪,不是站在门正前方,而是靠着墙壁,像是在躲避什么。
方瑾的心跳开始加速。这个男人的行为明显不正常,而且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出现,很难说是巧合。
男人打完字后收起手机,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瓶子。瓶子在走廊昏暗的灯光下闪着诡异的光芒,里面装着某种透明的液体。
他要干什么?
方瑾继续观察,心中的不安越来越强烈。
男人倒出一些透明液体在手心,然后四处张望了一下,确认走廊里没有其他人。他的动作很谨慎,很小心,显然不希望被人发现。
确认安全后,男人小心翼翼地走向方瑾家的门。
方瑾看到这一幕,几乎要惊叫出声。
她捂住嘴巴,强迫自己保持冷静。
这个男人明显是有预谋的,他对她的居住地址了如指掌,甚至知道她经常在这个时间点开门取外卖。
男人走到门前,弯下腰开始在门把手上涂抹那些透明液体。
动作很轻,很小心,显然是在试图避免发出声音。
方瑾想起了新闻里那些关于投毒案件的报道。
有些罪犯会在门把手上涂抹有毒物质,当受害者接触后就会中毒。想到这里,她不寒而栗。
如果不是因为林昊的延误,她可能已经开门取餐了。那样的话......
她不敢继续想下去。
04
就在这时,电梯门开了。
熟悉的蓝色头盔出现在走廊里。林昊手里拎着白色外卖袋,看起来有些匆忙。当他看到门前的中年男人时,明显愣了一下。
"你好,请问有什么事吗?"林昊的声音在寂静的走廊里显得格外清晰。
中年男人被吓了一跳,慌忙站起身来。透明液体的小瓶子从他手中滑落,掉在地上发出清脆的碰撞声。
"没......没事,我就是......走错楼层了。"男人的声音有些颤抖,说话结结巴巴的。
"走错楼层?"林昊显然不相信这个解释,他看了看地上的小瓶子,又看了看门把手,"那这是什么?"
男人没有回答,而是快步向楼梯方向走去。林昊想要阻拦,但对方的动作更快,已经推开安全门消失在楼梯间里。
走廊里重新恢复了安静。
林昊捡起地上的小瓶子,仔细查看。瓶子里剩余的液体散发着一股刺鼻的化学味道,一看就不是什么无害的东西。
他立即意识到刚才那个男人在做什么。
这是投毒!
如果方瑾开门取餐,接触到门把手上的有毒物质,后果不堪设想。
林昊想都没想,立即拿出手机给方瑾发了一条消息。
方瑾的手机再次震动,屏幕上显示着林昊发来的信息:"千万不要开门拿餐!"
她盯着这条莫名其妙的消息,完全摸不着头脑。透过猫眼看到林昊还站在门外,神情紧张地四处张望,手里拎着外卖袋,另一只手紧握着那个小瓶子。
"为什么不能开门?"方瑾回复道。
林昊看到消息后,快速打字回复:"刚才有个可疑的人在门把手上涂了什么东西,我怀疑是有毒的。千万别碰门把手,我马上报警。"
方瑾看完消息后,心中一阵后怕。如果不是林昊及时发现并阻止,她可能已经中招了。
"那外卖怎么办?"她问道。
"外卖就放在门口吧,等警察来了再说。"林昊回复,"现在保证安全最重要。"
方瑾透过猫眼看着门外的林昊,这个平时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外卖小哥,此刻却像一个守护神一样站在她的门前。
他拿出自己的手机开始报警,声音压得很低,但语气很急切。
"喂,110吗?我要报警。有人在居民家门把手上投毒......"
电话里传来接警员的声音,询问具体地址和详细情况。林昊一一回答,描述着刚才看到的一切。
"地址是青浦区翠湖家园17栋17楼1702室,有个中年男子在住户门把手上涂抹不明液体,疑似投毒。我是外卖员,亲眼看到的。"
"嫌疑人现在还在现场吗?"
"不在,他从楼梯跑了。但我捡到了他用的瓶子,里面还有剩余的液体。"
"好的,我们马上派人过去,请在现场等候。"
挂断电话后,林昊继续守在门外。他不时地四处张望,担心那个中年男人会再次出现。
方瑾在屋内听着林昊的叙述,这才完整地了解了刚才发生的事情。
那个中年男人显然是有预谋的,他选择在凌晨时分作案,利用外卖送达的时机,试图让她在开门取餐时接触有毒物质。
如果不是林昊恰好在关键时刻出现......
她不敢继续想下去。
05
十五分钟后,警察到达现场。两名穿制服的民警走出电梯,林昊立即迎了上去。
"同志,就是这里。"林昊指着方瑾家的门,"那个人在门把手上涂了这个。"他把小瓶子递给警察。
民警接过瓶子,用手电筒仔细查看。瓶子里的液体在灯光下呈现出诡异的蓝绿色,散发着浓烈的化学味道。
"这个需要拿回去化验,"其中一名民警说道,"能描述一下那个人的特征吗?"
林昊详细描述了中年男人的外貌特征:四十多岁,身高一米七左右,偏胖体型,穿深色外套,皮鞋,说话带有轻微的外地口音。
另一名民警敲了敲方瑾家的门:"里面的住户,我们是派出所的,请开门配合调查。"
"等等。"方瑾在门内说道,"门把手上可能有毒,我不能直接碰。"
民警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立即联系了专业的现场勘查人员,要求对门把手进行详细检测。
半小时后,现场勘查人员带着专业设备到达。他们穿着防护服,用棉签小心翼翼地采集门把手上的样本,装进密封袋中准备送检。
"从外观判断,这应该是某种腐蚀性化学物质,"现场勘查员说道,"如果直接接触皮肤,很可能造成化学烧伤。"
方瑾听到这话,更加庆幸林昊的及时发现。如果她当时贸然开门取餐,后果不堪设想。
经过专业处理后,门把手终于安全了。方瑾这才能够开门出来,当面感谢林昊的救命之恩。
"真的太谢谢了,"她诚恳地说道,"如果不是及时发现......"
林昊摆摆手:"这是应该的,我们做外卖的经常在小区里跑,对这些异常情况比较敏感。"
民警详细询问了方瑾的个人情况,包括工作单位、人际关系、是否有仇人等等。方瑾如实回答,但想不出任何可能与此事有关的线索。
"最近有没有遇到什么奇怪的事情?比如有人跟踪,或者收到威胁电话之类的?"民警问道。
方瑾仔细回想,确实想起了一些细节:"最近几天,我总觉得有人在盯着我。上班时在学校里,回家时在小区里,好像总有一种被人注视的感觉。但我以为是自己多虑了。"
"还有别的吗?"
"有时候会接到一些无声的骚扰电话,打通了但对方不说话,几秒钟后就挂断。我以为是推销电话。"
民警记录下这些信息,表示会展开进一步调查。他们调取了小区的监控录像,希望能够找到那个中年男人的身份线索。
忙活到凌晨四点多,现场处理完毕。林昊的外卖早就凉了,但方瑾坚持要支付餐费和配送费。
"这顿饭我请,"她说道,"改天请吃顿好的。"
林昊笑了笑:"不用客气,举手之劳而已。不过以后一定要小心,特别是深夜时间。"
"嗯,我会注意的。"
警察走后,天色已经微亮。方瑾重新回到书房,但完全没有了工作的心情。刚才发生的事情让她意识到,自己平时的安全意识确实太薄弱了。
一个人独居,深夜点外卖,从不设防......这些在她看来再正常不过的行为,在某些有心人眼里可能就是可乘之机。
她想起林昊刚才在走廊里的表现,冷静,机警,有责任心。如果换作其他人,可能早就扭头就走了,谁愿意惹上这种麻烦事?
手机里还躺着那条消息:"千万不要开门拿餐!"
短短几个字,却可能救了她一命。
第二天是周五,方瑾照常去学校上课。昨晚的事情让她一夜未眠,但职业素养让她依然保持着良好的精神状态。
心理学系的办公楼位于复旦大学邯郸校区的北区,一栋五层的老式建筑。方瑾的办公室在三楼,面积不大但布置温馨,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心理学专业书籍。
"方老师,早上好。"同事李教授路过她的办公室,习惯性地打了个招呼。
"早上好。"方瑾强打精神回应道。
"昨晚又熬夜了?看起来有点憔悴。"李教授关心地问道。
方瑾犹豫了一下,决定把昨晚的事情告诉她。李教授听完后大吃一惊。
"太可怕了,"李教授说道,"现在这些罪犯的作案手段越来越隐蔽。幸好那个外卖小哥发现得及时。"
"是啊,我现在想起来还后怕。"
"有没有想过可能的作案动机?"另一位路过的同事王教授也加入了讨论,"总不会是随机作案吧?"
方瑾摇摇头:"我想不出任何理由。我平时很少与人发生冲突,工作和生活都很规律。"
"会不会是学生?或者学生家长?"王教授提出了一个可能性。
这个推测让方瑾愣了一下。
作为心理学教授,她确实经常接触各种各样的案例,包括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在进行心理评估时,如果发现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她会如实记录并提出治疗建议。
但这种专业的诊断有时候会引起家长的不满,特别是那些难以接受孩子有心理问题的家长。
"应该不会,"她说道,"我和学生的关系一直很好。"
但这个念头一旦产生,就在她心中挥之不去。
上午有两节本科生的课,《发展心理学》和《心理咨询原理》。方瑾站在讲台上,面对着一百多张年轻的面孔,试图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上。
"心理创伤的形成机制非常复杂,"她在黑板上画着示意图,"它涉及到认知、情感、行为等多个层面的反应......"
学生们认真地做着笔记,偶尔有人举手提问。这种熟悉的课堂氛围让方瑾稍微放松了一些。
中午在学校食堂吃饭时,她又遇到了几个熟悉的同事。大家聊着日常的工作话题,气氛轻松愉快。
"下周的研讨会准备得怎么样了?"系主任关心地问道。
"基本准备好了,就差最后的润色。"方瑾回答道。
"那就好,这次研讨会对系里很重要,能邀请到国际知名专家来参加不容易。"
06
下午,方瑾正在办公室里准备下周的课件,桌上摊着厚厚的教案和参考资料。窗外秋日的阳光透过百叶窗洒在桌面上,一切看起来都很平静。
她拿起水杯喝了一口茶,继续修改PPT中关于焦虑症治疗方案的内容。这是她最拿手的专业领域,无数个案例在她手中得到了有效治疗。
办公室里很安静,只有键盘敲击声和偶尔传来的走廊脚步声。其他同事大多已经下班了,整栋楼显得有些空旷。
她想起昨晚林昊的话,关于小区保安的事情。是不是应该跟物业了解一下情况?虽然警方已经介入调查,但多一些防范总是好的。
就在她专心工作时,办公桌上的座机突然响了起来。
铃声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显得格外刺耳。方瑾看了一眼来电显示,是个陌生的号码。
她接起电话:"你好,复旦大学心理学系。"
"您好,这里是市第一医院急诊科,有个叫林昊的外卖员现在在我们这里抢救,他醒来后一直念叨着您的名字和地址,您能来一趟吗?"
方瑾手中的鼠标掉在了桌上。
"什么?林昊怎么了?"她的声音有些颤抖。
"具体情况我们也不太清楚,他是今天凌晨四点被人发现在小区垃圾房旁边的,疑似被人袭击。"护士的声音很平静,但传递的信息却让方瑾心跳加速,"他现在意识清醒,但一直说要见您,说有重要的事情要告诉您。"
"我马上过去。"方瑾放下电话,急忙收拾桌上的东西。
林昊被袭击了?什么时候?为什么?
无数个疑问在她脑中翻滚。昨晚警察离开后,林昊应该直接回家了才对。怎么会在凌晨四点出现在小区垃圾房旁边?
她想起林昊昨晚保护她的样子,心中涌起一阵愧疚。会不会是因为昨晚的事情,那个中年男人对林昊进行了报复?
方瑾匆忙打车赶往市第一医院。一路上,她不断回想着昨晚的每个细节,试图找出可能的线索。
医院急诊科里人声嘈杂,各种医疗设备的声音混成一片。方瑾在护士站找到了刚才打电话的护士。
"林昊在哪个病房?"她急切地问道。
"302房间,不过他现在状态不太好,只能简短探望。"护士带着她走向电梯。
"他的伤势严重吗?"
"头部受到重击,身上多处外伤,但幸好没有生命危险。"护士说道,"他醒来后一直在说您的名字,还说什么'门把手'、'毒药'之类的话,我们以为他是在说胡话。"
方瑾的心沉了下去。看来林昊确实是因为昨晚的事情而遭到报复。
病房里很安静,林昊躺在病床上,头部包着厚厚的纱布,左臂打着石膏,脸上还有几处明显的淤青。看到方瑾进来,他努力想要坐起身。
"别动,好好躺着。"方瑾赶紧按住他的肩膀。
"方老师,终于来了。"林昊的声音很虚弱,但眼神依然清澈,"我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告诉。"
"先别说话,好好休息。"
"不行,这件事不能等。"林昊坚持道,"昨天晚上,那个人没有离开小区。"
方瑾愣住了:"什么意思?"
"警察走了以后,我本来准备回家。但在楼下遇到保安,他说最近几天经常看到一个可疑的男人在小区里转悠,特别是在17栋附近。"林昊说话时显得有些吃力,但语气很坚定,"我觉得不放心,就在小区里转了一圈,想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线索。"
"然后呢?"
"我在垃圾房附近发现了那个男人的踪迹。他没有开车离开,而是躲在那里观察17栋的窗户。"林昊停顿了一下,似乎在回忆当时的情况,"我想偷偷拍照取证,但被他发现了。"
方瑾倒吸一口凉气:"他打了?"
"他手里有棒球棍,一看就是有备而来。"林昊苦笑道,"我和他扭打了几分钟,最后被他打晕了。等我醒来时已经在医院了。"
"看清楚他的样子了吗?"
"看清楚了,而且我认识他。"林昊的话让方瑾大吃一惊,"他是学生家长。"
"我的学生家长?"方瑾完全没有想到这个可能性,"怎么知道?"
"因为我之前见过他。"林昊解释道,"我有个朋友在复旦做保安,有一次我去找他,正好遇到这个男人在心理系门口闹事。听说是为了他儿子的事情。"
方瑾努力回想,心理系确实偶尔会遇到一些情绪激动的家长。特别是当她给某些学生做心理评估,发现存在严重心理问题时,家长往往难以接受这个结果。
"记得他儿子叫什么名字吗?"她问道。
"好像是叫......程什么来着,"林昊皱着眉头努力回忆,"程志远?程志强?反正姓程。"
程志远!
方瑾瞬间想起了这个学生。
那是两个月前的事情,一个大三的男生因为学习压力过大被室友送到心理咨询中心。
经过详细评估,方瑾发现他存在严重的焦虑症和轻度抑郁症,建议他暂停学业接受专业治疗。
这个诊断结果让程志远的父亲勃然大怒。
他认为是方瑾故意夸大了儿子的病情,影响了孩子的学业和前途。他还在心理系门口大闹了一场,声称要让方瑾为此付出代价。
当时方瑾以为这只是一个偏执的家长发泄情绪,没想到他竟然会选择这种极端的报复方式。
"就是他,"方瑾肯定地说道,"程志远的父亲程建华。"
林昊点点头:"对,就是这个名字。那天我朋友跟我说,这个人在学校里威胁老师,差点被保安赶出去。"
"我要立即报警。"方瑾拿出手机。
"我已经跟医生说了,他们帮我报了警。"林昊说道,"警察应该很快就到。"
果然,不到十分钟,两名民警走进了病房。其中一个正是昨晚出现场的那位。
"是方老师吧?我们又见面了。"民警说道,"林先生已经向我们描述了情况,现在基本可以确定,昨晚的投毒案和今天凌晨的伤人案是同一人所为。"
"嫌疑人叫程建华,是我学生的家长。"方瑾主动提供了更多信息,"他对我之前的诊断结果不满,曾经在学校里闹过事。"
民警详细记录了相关信息,包括程建华的基本资料和程志远的学籍信息。通过学校的档案,他们很快就找到了程建华的身份证号码和家庭住址。
"我们会立即派人去抓捕嫌疑人,"民警说道,"同时会加强对方老师的保护。在嫌疑人落网之前,建议不要单独外出,特别是夜间时间。"
方瑾点点头,然后看向病床上的林昊:"这次真的太感谢了,如果不是......"
"别这么说,"林昊虚弱地笑了笑,"我们做外卖的,保护客户的安全也是应该的。"
"好好养伤,所有的医疗费用我来承担。"
"那倒不用,我有医疗保险。"林昊摆摆手,"不过以后点外卖真的要小心一些,特别是深夜时段。"
07
当天下午,警方在程建华的住所将其抓获。
在搜查过程中,他们发现了更多作案证据:剩余的化学试剂、程志远的病历复印件、以及详细记录方瑾日常活动规律的笔记本。
原来,程建华已经跟踪方瑾长达两个月。
他详细记录了她的上下班时间、居住地址、生活习惯,甚至连她经常点外卖的时间都摸得一清二楚。
昨晚的行动只是他报复计划的第一步。
如果成功的话,他还准备在方瑾的车上和办公室里投放更多有毒物质。
程建华在审讯中承认了全部犯罪事实。
他坚持认为是方瑾毁了他儿子的前途,所以必须让她付出代价。至于林昊,只是一个意外的阻碍因素。
"我儿子本来可以正常毕业,找到好工作,"程建华在法庭上说道,"都是因为她的错误诊断,现在儿子只能休学治疗,前途全毁了。"
但事实上,程志远在接受专业治疗后,病情得到了明显改善。
他重新回到学校继续学业,并且因为及时治疗避免了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法院最终判决程建华故意杀人未遂和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
林昊在医院住了一个星期,头部的伤势逐渐好转。
方瑾几乎每天都去探望,两人从最初的客户关系发展成了真正的朋友。
"以后还做外卖吗?"方瑾问道。
"当然要做,这是我的工作。"林昊说道,"不过可能会更加小心一些,特别是遇到异常情况时。"
"那我以后还能点外卖吗?"
林昊笑了:"当然可以,不过最好不要太晚了。深夜时段确实不太安全。"
方瑾也笑了。经过这次事件,她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一个人独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
更重要的是,她意识到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像林昊这样的好人,愿意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保护陌生人的安全。
那条短信——"千万不要开门拿餐"——不仅仅是一个警告,更是人性善良的体现。
从此以后,方瑾再也没有在深夜点过外卖。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她学会了更好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她和林昊偶尔还会联系,通常是在微信上聊几句日常话题。
林昊回到工作岗位后,依然是那个热心肠的外卖小哥,只是在遇到异常情况时会更加警觉。
程志远在经过专业治疗后,不仅病情好转,还对方瑾的工作有了新的理解。
他主动给方瑾写了一封道歉信,为父亲的行为表示歉意,并感谢她当初的正确诊断。
生活重新回到正轨,但方瑾永远不会忘记那个深夜,一个普通的外卖骑手如何用简单的几个字挽救了她的生命。
来源:卡西莫多的故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