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商场开业三天吊顶脱落,官方说法不一致,伤者下落成谜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8 11:35 1

摘要:公共场所的安全防线,从来容不得丝毫侥幸。2025年11月17日下午,西安龙湖长乐天街商场内突发的吊顶脱落事故,像一记沉重的警钟,敲醒了沉浸在新商场开业喜悦中的市民。开业仅3天,这个号称“西北地区首个TOD标杆项目”的商业体,就因约30平方米的吊顶轰然坠落,将“

公共场所的安全防线,从来容不得丝毫侥幸。2025年11月17日下午,西安龙湖长乐天街商场内突发的吊顶脱落事故,像一记沉重的警钟,敲醒了沉浸在新商场开业喜悦中的市民。开业仅3天,这个号称“西北地区首个TOD标杆项目”的商业体,就因约30平方米的吊顶轰然坠落,将“安全”二字重新拉回公众视野。扶梯旁散落的建材碎片、地面未干的血迹、应急管理局前后矛盾的回应,以及商场方的沉默,共同构成了一幅令人不安的画面。这场事故不仅让伤者承受身体与心理的双重创伤,更让无数消费者对新商场的安全底线产生了深深的质疑。

11月14日,西安龙湖长乐天街正式开门迎客。作为龙湖集团在西北地区布局的首个TOD项目,它将地铁2号线与商业体无缝衔接,开业初期推出的“消费满减”“明星见面会”等活动,吸引了大量市民前来打卡。开业前三天,商场内人头攒动,每层扶梯口都排起长队,社交媒体上随处可见“西安新晋网红商圈”“周末必逛打卡地”的推荐内容。谁也没想到,这份热闹与喧嚣,会在第四天被一声巨响彻底打破。

惊魂瞬间:扶梯口的坠落与混乱

11月17日下午3点15分,西安的阳光透过商场的玻璃幕墙,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市民李女士正带着5岁的女儿乘坐三层扶梯下行,准备去一楼的儿童乐园。“当时扶梯上的人挺多的,前面还有几个推着婴儿车的家长。”事后接受记者采访时,李女士的声音仍带着颤抖,她下意识地抱紧了身边的女儿,“突然头顶传来‘嘎吱’的声响,像是金属断裂的声音,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就有东西砸了下来。”

最先坠落的是几块轻质石膏板,随后是连接吊顶的金属龙骨,约30平方米的吊顶瞬间垮塌,像一张破碎的网砸向正在扶梯上的人群。石膏板碎裂的粉末弥漫在空气中,呛得人不停咳嗽。“快跑!”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扶梯上的人群瞬间陷入混乱,有人试图转身往上跑,有人慌乱中摔倒在地,孩子的哭声、大人的惊叫声混杂在一起。

李女士亲眼看到,站在她前方两步远的一位中年男子被一块龙骨砸中肩膀,身体失去平衡从扶梯上滚落,重重摔在一楼地面。“他当时就不动了,额头上全是血,地上很快就流了一滩。”李女士赶紧捂住女儿的眼睛,抱着她从拥挤的人群中挤出来,跑到安全区域后才发现,自己的后背被细小的石膏碎片划伤,渗出点点血痕。

现场目击者拍摄的视频显示,事故发生后,三层至一层的扶梯已停止运行,扶梯两侧和下方的地面上,散落着大量石膏板碎片和金属构件,碎片堆中夹杂着几张带血的纸巾,血迹从扶梯口一直延伸到商场的通道处。几位穿着商场保洁制服的工作人员正拿着扫帚清理现场,但扬起的灰尘让周围的人纷纷避让。有市民试图用手机拍摄伤者情况,被赶来的商场保安拦住:“别拍了,赶紧离开这里,避免二次危险。”

“我当时就在三楼的服装店,听到声音后跑出来看,只见扶梯口围了很多人,有人躺在地上,旁边有热心人在给他做简单的止血处理。”服装店店员张小姐说,事故发生后,商场的广播很快响起,循环播放“请各位顾客保持冷静,有序撤离事故区域”的提示,但现场的混乱还是持续了近20分钟,直到民警和医护人员赶到。

下午3点40分,急救人员抬着担架冲进商场,将受伤的几位市民小心地放在担架上,用纱布包扎好伤口后迅速送往附近的西安市中心医院。“当时能看到有三个人被抬上救护车,其中一个人的腿好像骨折了,被固定着,脸色特别苍白。”现场目击者王先生说,救护车离开时,他注意到商场的工作人员正在用警戒线将事故区域围起来,禁止无关人员靠近。

矛盾回应:官方说法的混乱与商场的沉默

事故发生后,第一段现场视频在下午3点30分被网友发布到社交平台,短短10分钟内就获得了上万次转发。“西安龙湖天街吊顶掉了,砸到人了!”的话题迅速在本地论坛和微博上发酵,网友们纷纷留言询问伤者情况和事故原因,期待官方给出权威回应。

下午4点,有媒体记者首先联系了西安市应急管理局。一位接线的工作人员表示,事故发生后,他们“第一时间就派出了工作人员赶赴现场处理,目前正在排查安全隐患,具体情况还在调查中”。然而,当记者进一步询问伤者人数和受伤程度时,这位工作人员却表示“暂时不清楚,需要等现场排查结束后才能统一通报”。

令人费解的是,半小时后,另一位记者再次拨打西安市应急管理局的电话,接电话的工作人员却给出了截然不同的回应:“没听说这个事啊,龙湖天街?哪个区的?我们这里没有接到相关的事故上报。”当记者说明此前已有同事得到“第一时间处理”的回复时,这位工作人员沉默了几秒,随后说“可能是不同科室负责,我这边确实不清楚”,便匆匆挂断了电话。

应急管理局前后矛盾的说法,让网友们更加困惑。“到底有没有人去处理?这么大的事故,怎么会出现两种说法?”“官方回应能不能统一一点,别让我们猜来猜去。”类似的质疑声在评论区不断涌现。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联系涉事商场,试图了解事故的具体情况。

潇湘晨报的记者拨打了西安龙湖长乐天街的官方客服电话,接线的工作人员语气谨慎:“关于事故的情况,我们需要向上级汇报后才能给出回应,请您留下联系方式,我们会尽快回电。”但截至当天晚上8点,这位记者仍未收到商场的任何回复。新黄河记者则通过多方渠道核实,得到的信息是“伤者情况还在进一步核查中,具体受伤人数和伤情严重程度暂时无法确定”。

下午5点30分,记者赶到西安龙湖长乐天街商场,发现商场仍在正常营业,但通往事故区域的扶梯已被蓝色的警戒线围起,警戒线外站着两名保安,禁止市民靠近。三层扶梯上方的天花板上,露出一个巨大的缺口,几位穿着工程制服的工人正站在脚手架上,用手电筒照射天花板内部,似乎在排查隐患。

“我们也是下午才接到通知过来的,具体是什么原因导致吊顶脱落,我们也不清楚,只是来做安全检查。”一位正在作业的工人告诉记者,他们是商场临时叫来的第三方检测人员,“从现场情况看,可能是吊顶的龙骨固定不牢固,但具体是材料问题还是施工问题,得等详细检测后才知道。”当记者询问是否有赶工期的情况时,这位工人犹豫了一下,没有正面回应,只是说“新商场开业前,施工进度都比较紧张”。

公众质疑:赶工期的隐患与验收的漏洞

随着事件的发酵,关于“新商场为何会突发吊顶脱落”的讨论成为焦点。有网友发现,西安龙湖长乐天街的建设周期仅为18个月,相较于同类商业体2-3年的建设周期,明显缩短了不少。“这么短的时间,能保证施工质量吗?”“会不会是为了赶在年底开业,所以在施工上偷工减料了?”

从事装修行业多年的张先生,在看过现场视频后给出了自己的判断:“从坠落的构件来看,这个吊顶用的是轻质石膏板,本身重量不大,正常情况下不会轻易脱落。最大的可能是固定龙骨的膨胀螺丝没有拧紧,或者是龙骨的材料厚度不够,承受不住吊顶的重量。”张先生表示,这种问题在赶工期的工程中很常见,“工人为了加快进度,细节上就容易疏忽,比如膨胀螺丝没有拧到规定深度,或者龙骨拼接处没有固定牢固。”

张先生的说法得到了不少业内人士的认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建筑工程师告诉记者,近年来,不少商业项目为了抢占市场先机,都会刻意缩短建设周期,“有些开发商甚至会要求施工方‘边建设、边招商、边装修’,这种‘三边工程’最容易出现安全隐患。吊顶安装属于装修的收尾阶段,如果前面的结构工程还没完全稳定,就急于安装吊顶,很容易出现问题。”

除了施工质量,商场的验收环节也引发了公众的质疑。按照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商业建筑在正式投入使用前,必须经过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联合验收,验收合格后才能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这么大的安全隐患,验收的时候为什么没发现?”网友们纷纷追问,“验收单位是不是只是走了个过场?”

记者查询西安市住建局的官方网站发现,西安龙湖长乐天街的竣工验收备案信息显示,该项目于2025年11月10日完成备案,距离11月14日开业仅相差4天。“备案完成后,商场有没有进行全面的安全排查?”建筑工程师表示,竣工验收备案并不代表项目完全没有问题,“有些细节问题可能在验收时被忽略,开业前的全面排查至关重要,但从这次事故来看,显然这一步没有做到位。”

有去过现场的市民向记者反映,开业前三天,商场内的部分区域还在进行收尾工作,“我15号去的时候,三楼还有工人在安装广告牌,地面上堆着装修材料,当时还觉得挺乱的,没想到这么快就出事了。”这位市民的说法,进一步印证了“赶工期”的猜测,也让公众对商场的安全管理更加担忧。

未决的疑问:伤者信息与责任归属的迷雾

事故发生后,最让公众牵挂的,是伤者的具体情况。11月17日晚,记者赶到收治伤者的西安市中心医院,在急诊室的登记台查询到,当天下午共有4名因“吊顶坠落受伤”的患者被送入医院,其中2人受轻伤,经过清创缝合后已自行离开;1人腿部骨折,已办理住院手续接受进一步治疗;还有1名60岁左右的老人,因头部受到撞击,被送入ICU观察,截至当晚8点仍处于昏迷状态。

“老人是被一块金属龙骨砸中头部,送来的时候血压不稳定,还有颅内出血的迹象,我们正在全力抢救。”急诊室的一位医生告诉记者,老人的家属已经赶到医院,情绪十分激动,“他们一直在问事故的原因,还说要找商场讨说法,但我们也不清楚具体情况,只能先全力救人。”

然而,对于这些伤者信息,商场和相关部门始终没有公开回应。11月18日上午,记者再次联系西安龙湖长乐天街的客服,对方依旧表示“需要等待上级通知”;西安市应急管理局则发布了一条简短的情况说明,称“11月17日下午,龙湖长乐天街发生吊顶脱落事故,造成数人受伤,目前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对于伤者人数、伤情以及事故责任等关键信息,仍未提及。

“伤者是谁?他们的治疗费用由谁承担?”这些基本问题,成了悬在公众心头的疑团。有法律界人士表示,根据《民法典》规定,商场作为公共场所的管理人,负有保障消费者人身安全的义务,“如果商场没有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导致消费者受伤,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赔偿伤者的医疗费、误工费等相关损失。”

但截至11月18日中午,商场方面仍未与伤者家属就赔偿事宜进行沟通。“我们现在就想知道,商场到底有没有责任,后续的治疗费用能不能承担。”腿部骨折的伤者家属告诉记者,他们曾试图联系商场的负责人,但对方一直避而不见,“保安说领导不在,客服电话也没人接,我们现在只能自己先垫付医药费。”

除了伤者的赔偿问题,事故的责任归属也尚未明确。是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问题?还是商场在运营过程中未尽到安全检查义务?抑或是验收环节存在疏漏?这些疑问,都需要相关部门给出明确的答案。有网友呼吁,应成立专门的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全面排查,“不仅要查施工方,还要查监理单位、验收单位,不能让任何一个责任方逃脱。”

11月18日下午,记者再次来到龙湖长乐天街,发现商场依旧正常营业,但事故区域的警戒线仍未拆除,三层扶梯口围起了高高的挡板,挡板上贴着“设备检修,暂停使用”的通知。几位穿着便装的工作人员正在挡板内忙碌,不时有保安在周围巡逻,阻止市民靠近。

“现在除了出事的扶梯不能用,其他地方都正常,生意比昨天冷清了不少。”商场内一家餐饮店的老板告诉记者,开业前三天,他们的营业额每天都能达到上万元,“昨天出事后,下午就没什么客人了,今天上午也没几桌,估计接下来生意会更差。”这位老板的担忧,代表了商场内不少商户的心声,他们既担心商场的口碑受损,更担心类似的安全事故再次发生。

安全的警钟:公众对公共场所的信任危机

这场开业仅三天的吊顶脱落事故,不仅让西安龙湖长乐天街陷入舆论漩涡,更引发了公众对所有新开业公共场所安全的担忧。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分享了自己遇到的类似经历:“去年我们这里有家新超市开业,不到一个月就出现了地砖松动的情况,差点把人绊倒”“我去过一家新开业的电影院,放映厅的天花板有明显的裂缝,当时就觉得不安全,再也没去过”。

“现在的商家都太注重宣传和营销了,把钱都花在请明星、做活动上,却忽略了最基本的安全问题。”市民王女士的话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她表示,以后再去新开业的商场,一定会先留意安全设施,“看到装修痕迹明显的地方,肯定会躲得远远的,安全第一。”

从事公共安全研究的李教授认为,这场事故暴露了部分商业项目“重营销、轻安全”的问题,“开发商追求短期利益,赶工期、降成本,把安全责任抛在脑后;监管部门的验收和日常监管存在漏洞,没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这些问题叠加在一起,就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李教授建议,应加强对商业建筑施工和验收环节的监管,“建立终身责任制,只要是在工程质量保质期内出现问题,不管是施工方还是监理方,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商场在开业前必须进行全面的安全排查,排查不合格的坚决不能开业。”此外,他还强调,商场在日常运营中,应定期对建筑设施进行维护和检查,“尤其是吊顶、电梯、消防设施这些关键部位,要建立常态化的排查机制,防患于未然。”

11月18日晚,西安市住建局发布通知,要求全市所有新开业的商业体开展安全隐患自查工作,重点排查吊顶、幕墙、电梯等设施的安全情况,“自查不合格的要立即停业整改,确保消费者的人身安全。”这一通知的发布,被网友视为对此次事故的回应,但大家更期待的,是对龙湖天街事故的彻底调查和明确通报。

夜幕下的西安龙湖长乐天街,依旧灯火通明,但往日的热闹已不复存在。商场门口的LED屏幕上,还在播放着开业活动的宣传视频,画面中的笑脸与事故现场的混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几位市民站在商场门口,对着事故区域的方向指指点点,脸上满是担忧。

11月19日清晨,商场的工作人员开始更换事故区域的吊顶,新的石膏板和龙骨被运送到现场,工人们戴着安全帽,小心翼翼地进行安装。阳光再次洒进商场,照亮了地面上尚未清理干净的石膏粉末,也照亮了公众对安全的期盼。事故的调查还在继续,伤者的治疗还在进行,关于责任的追问也从未停止。这场脱落的吊顶,不仅砸伤了几位市民,更砸醒了所有人对公共安全的重视——无论商业项目多么光鲜亮丽,只有把安全底线筑牢,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与青睐。

在西安市中心医院的ICU外,伤者的家属仍在焦急地等待。走廊的尽头,透过玻璃窗能看到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他们的等待,是对生命的期盼;而公众的等待,是对真相与责任的追问。这场事故留下的,不应只是散落的吊顶碎片,更应是一份关于安全的警示,提醒着每一个公共场所的管理者:安全无小事,容不得半点马虎与侥幸。

来源:夏津资讯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