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聂荣臻的秘书问毛主席:若无西安事变,我们现在会怎样?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8 10:31 1

摘要:古城西安的空气里,除了烧煤的烟火味,还飘着一股子浓烈的火药味,就差一颗火星。

一架飞机闷头闷脑地扎进了1936年冬天西安灰蒙蒙的天。

蒋介石从飞机上走下来,带来的是一股子能把人冻成冰碴的寒气。

他不是来这儿嘘寒问暖的,他是来这儿下最后通牒的。

古城西安的空气里,除了烧煤的烟火味,还飘着一股子浓烈的火药味,就差一颗火星。

所有人都知道,一场大戏就要开场,唱主角的是他,还有地主张学良和杨虎城,只是没人猜得到这出戏的结局。

那会儿的东北军,心里都窝着一团火。

五年了,从1931年沈阳城头炮声一响,几十万大军就这么稀里糊涂地退进了关内,家没了,地盘也没了。

黑土地上,爹娘妻儿不知是死是活,自己却背着个“不抵抗”的黑锅,在别人的地盘上讨生活。

这口怨气,像一根刺,扎在每个东北兵的心里,白天疼,晚上更疼。

他们做梦都想打回老家去,把日本人赶出东北。

可蒋介石不这么想。

他把这支憋着劲儿要报仇的军队,从北边调到寸草不生的西北,让他们去打红军。

这就好比让一群饿疯了的狼去啃石头,还美其名曰“攘外必先安内”。

自己人打自己人,枪声一响,死的都是中国人。

东北军的弟兄们越打越憋屈,越打越迷茫。

这枪口,到底该对着谁?

他们对南京那位最高领袖的最后一丝念想,也快被这黄土高坡上的内战炮火给磨光了。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张不知道从哪儿传来的小报纸,在军营里悄悄流传。

那是共产党发的《八一宣言》。

上面那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大白话,一下子就说到了所有人的心坎里。

张学良瞅着这份宣言,心里亮堂了。

他偷偷派人联系上了陕北的中共代表,几番密谈下来,他发现,原来这帮被他围剿的“共匪”,跟自己想的是一码事——先把日本人干出去再说。

一种新的可能,在他心里生了根。

另一边的杨虎城和他的西北军,日子也不好过。

他们是本地人,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地盘成了战场,老百姓流离失셔,心里也不是滋味。

两支同样被当枪使的地方部队,怀着同样的心思,背着蒋介石,悄悄跟他们的“敌人”红军搭上了线。

三股力量,拧成了一股绳,一张看不见的大网,就这么在蒋介石眼皮子底下铺开了。

12月4号,蒋介石到了西安,直接住进了风景最好的华清池。

那地方,以前是皇帝老爷泡温泉的,现在岗哨林立,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一只鸟都飞不进去。

他把张学良和杨虎城叫过去开会,一坐下,脸就拉得老长,屋里的空气都像是结了冰。

他连一句客套话都没有,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训,说他们剿共不卖力,磨洋工。

然后,他慢悠悠地抛出了自己的计划:把张学良的东北军调到安徽去,把杨虎城的西北军调到福建去,这西北的地盘,全由他的中央军接管。

这话一出口,张学良和杨虎城心里“咯噔”一下。

这哪是调动,这分明是要他俩的命。

在那个年代,没了军队就等于没了根,跟拔了牙的老虎没区别,只能任人摆布。

这是要把他们彻底架空,变成光杆司令。

张学良还想最后再争取一下。

他站起来,话说的很恳切,劝蒋介石看在国家快要亡了的份上,暂停内斗,大家伙儿一块儿打日本人。

可蒋介石把桌子一拍,话说得斩钉截铁:“攘外必先安内,这是定好的国策,谁也别想改!”

他看着张学良,眼神里带着警告,意思是你们要是不听话,就别怪我不客气。

话说到这份上,就没什么好谈的了。

张学良看着蒋介石甩手离开的背影,原本还抱有一丝幻想的眼神,彻底冷了下去。

好说好商量的路已经堵死,剩下的,只有一条谁也不想走的路了。

十二天后的凌晨,西安城还在黑甜的梦里。

骊山脚下的华清池,却已经是杀机四伏。

张学良的卫队营,像一群幽灵,悄无声息地包围了整个行辕。

士兵们穿着厚棉袄,嘴里哈出的白气瞬间在冰冷的空气里结成霜。

刺刀在微弱的月光下,泛着幽幽的蓝光。

凌晨三点多,一声清脆的枪响,像是撕开黑夜幕布的信号弹,瞬间点燃了整个华清池。

蒋介石的警卫队虽然号称精锐,但哪儿想到自己人会动手。

外围的哨兵还没反应过来,就被东北军的冲锋枪撂倒了。

睡梦中的蒋介石被密集的枪声吓得从床上一蹦而起,连假牙都来不及找,穿着睡衣,在侍卫的拉扯下,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后山跑。

他想仗着山路难走,躲进山里。

可他忘了,这骊山的地形,张学良比他熟。

东北军的士兵早就把所有下山的路都堵死了。

天蒙蒙亮的时候,几个士兵在一个半山腰的石缝里,找到了光着一只脚,冻得瑟瑟发抖的蒋介石。

这位昨天还威风八面,指点江山的最高统帅,此刻脸上蹭着泥,狼狈不堪。

“我们不是要造反,我们是要抗日!”

冲上来的士兵对着他大喊。

几乎就在枪响的同一刻,西安城里,杨虎城的部队也动了手,迅速控制了火车站、银行和所有政府机关。

天亮之后,一份署着张学良和杨虎城名字的电报,发往了全国。

电报里,他们痛陈国土沦丧之危,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释放政治犯,联合各党派共同抗日。

整个中国,整个世界,都因为这骊山的一声枪响,炸开了锅。

时间快进到十二年后,1948年的夏天,山西的一个温泉池子里,热气腾腾。

毛泽东泡在水里,正跟身边的几个工作人员聊天。

秘书范济生忽然问了一句:“主席,要是当年没有西安那一下子,咱们现在会是啥样?”

周围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着毛泽东,等着他说话。

毛泽东把抽了一半的烟在池边的石头上摁灭,伸手在水里划拉了一下,不紧不慢地说:“没有西安事变,我们也会发展起来。”

他顿了顿,眯着眼睛看着远处升腾的雾气,接着说:“这事儿,不由着他蒋介石的性子来。

张学良和杨虎城是铁了心要抗日的,你不让他们抗日,他们早晚要跟你翻脸,这是大势。

就算他们不动手,日本人也不会给咱们留出时间来慢慢打内战。”

“日本人步步紧逼,等到卢沟桥那边打响了,全国的火都点起来了,他蒋介石就算再不乐意,也得硬着头皮跟我们合作。

不然,前线他顶不住,后方人心也散了,他的队伍就没法带了,最后只能垮得更快。”

“那些敌后的国民党军队呢?”

又有人问。

毛泽东笑了笑,胸有成竹:“只要是真心想打鬼子的中国人,就不会看着国家完蛋。

老百姓的心在哪边,谁能带着大家保家卫国,谁就能站得住脚。

人心所向,这个是最大的道理。”

张学良护送蒋介石回到南京,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软禁生涯。

杨虎城则在多年流亡与监禁后,于重庆解放前夕被秘密杀害。

[美] 罗斯·特里尔. 《毛泽东传》.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杨天石.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8.

来源:招财史思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