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天(11.17)周一刚上班,我接诊了一位71岁的患者。她绝经二十多年,离婚也二十多年,最近因为“阴道不规则出血五天”来就诊。检查时发现,她的宫颈已经长出了典型的“菜花样”增生物,质地很脆,一碰就出血——这是典型的宫颈癌临床表现。
昨天(11.17)周一刚上班,我接诊了一位71岁的患者。她绝经二十多年,离婚也二十多年,最近因为“阴道不规则出血五天”来就诊。检查时发现,她的宫颈已经长出了典型的“菜花样”增生物,质地很脆,一碰就出血——这是典型的宫颈癌临床表现。
我例行询问:“您平时同房后有出血吗?”她轻声回答:“医生,我已经离婚二十多年了……”这句话里,带着一丝难为情,也透露出一个许多人共有的想法:“我都这个年纪了,没有性生活了,妇科病应该跟我没关系了吧?”然而,残酷的检查结果告诉我们,关系很大。我们立即为她安排了TCT(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HPV(人乳头瘤病毒)检测,以及阴道镜下的病理活检,等待病理报告来最终确诊。
在沟通中,我了解到她更多的情况:她平时会参加老年体检,但基本不查妇科。六年前查过一次没有异常,之后因为没有任何不适,就再也没查过。
更让人感慨的是她家庭的处境:前夫去年罹患胃癌,仍在化疗,需要她照顾;女儿四十岁,深受子宫肌瘤困扰,六年内开了两次刀,肌瘤依然复发,已经预约了本月20日做子宫全切手术。
听着她的叙述,我不禁心生感慨。这一家人,都在为健康苦苦奔波。这也再次提醒我们:世上最重要,也最基础的幸福,就是身体健康。
“没有性生活,为何还得宫颈癌?”这可能是所有人最大的疑问。答案是:是的,完全有可能。 二十年没有性生活,得宫颈癌的风险确实比有性生活的女性低很多,但风险并不为零。
这就要从宫颈癌的“元凶”说起。几乎99%以上的宫颈癌,都源于高危型HPV病毒的持续感染。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1. HPV病毒像一种“潜伏者”:它的主要传播途径虽然是性接触,但并非唯一途径。极少数情况下,可能通过接触带有病毒的物品(如不洁的浴池、毛巾、马桶等)间接感染。
2. 病毒拥有超长“潜伏期”:这才是最关键的一点!HPV感染后,可以在人体内“潜伏”数年甚至数十年,相安无事。当您年轻、免疫力强时,身体能压制住它。但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力下降,这个“潜伏的敌人”就可能被激活,开始破坏宫颈细胞,最终引发癌变。
3. 她很可能属于“既往感染”:这位患者的情况,极有可能就是很多年前,甚至在她还有性生活时感染了HPV病毒,病毒一直潜伏在体内。直到最近,在年龄和操劳,照顾病人、担忧女儿,导致免疫力下降后,病毒才开始“兴风作浪”。
所以,有没有性生活、性生活频率如何,与当下是否会得宫颈癌,并非绝对的因果关系。 我们不能再抱有“没有性生活就绝对安全”的错误观念。
给所有女性的重要健康提醒。这个病例也暴露了一个普遍的体检盲区:很多人每年体检,只关注血压、血脂、血糖和肝肾功能CT等,却独独忽略了妇科检查。
尤其是绝经后或长期没有性生活的女性,更容易自我排除在妇科检查之外,从而让疾病在悄无声息中发展,一旦出现症状,往往已不是早期。
因此,我们强烈建议:定期筛查是唯一金标准:无论您是否有性生活,或年龄多大,定期的宫颈癌筛查都是保护自己最有效的方法。
筛查方法很简单:主要是HPV检测(查病因,有没有病毒感染)和TCT/TCT(查结果,宫颈细胞有没有异常)。两者联合检查,准确率更高。
别怕麻烦,主动咨询:建议从25岁开始,即使没有性生活,也可以咨询医生何时开始筛查。如果连续多年结果正常,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延长筛查间隔。
一句话总结: 过去我们无法改变,但对未来的健康,我们完全可以主动出击。有没有性生活,不影响我们去做一次让自己安心的筛查。
别担心,也别有心理负担。宫颈癌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可防可治的癌症。(如今已经有疫苗可以预防)正是因为了解了这些知识,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请记住,关爱自己,从一次不缺席的妇科检查开始。
来源:三姐日常录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