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早上挤地铁,外套厚到出汗,进公司空调一吹又冷得打抖,这种狼狈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早上挤地铁,外套厚到出汗,进公司空调一吹又冷得打抖,这种狼狈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昨晚刷到Zara上新,一排石榴红西装挂在黑白灰里像警报灯,我直接点进详情页,价格标签却把我拉回现实:想体面,先得出血。
我把这篇官方趋势报告翻了三遍,发现它把“体面”拆成了三档。
第一档是快时尚给的糖,石榴红、桃粉、橄榄绿,颜色炸,剪裁还是老样子,穿两次就松垮。
第二档是环保牌,Reformation一件再生羊毛外套三百多刀,标签写着“拯救地球”,可拯救不了我的年终奖。
第三档最狠,NASA同款温控西装,硅谷精英已经穿上,价格够我交一个月房租,功能只有一条:进出空调房不哆嗦。
我盯着这三档,忽然懂了:职场穿搭根本不是选衣服,是选站位。
你穿快时尚,老板觉得你只能做执行;你穿环保轻奢,同事暗地给你贴“家里有矿”;你穿黑科技,客户先信你三分,再谈合同。
颜色也一样。
上周例会,隔壁组新来的姑娘穿了件灰西装,内搭淡粉高领,荧光黄包包放在桌角,全场目光被她牵着走。
汇报完,总监直接夸她“思路清晰”,其实内容也就那样。
我回家翻出自己一柜子的黑白灰,忽然觉得它们像一张辞职信,提前写好了“我无所谓”。
报告里还有一条扎心数据:穿得得体,晋升机会高23%。
我算了算,自己去年错过两次升岗,一次穿的是起球的针织衫,一次是皱巴巴的棉衬衫。
原来打败我的不是PPT,是纤维。
最讽刺的是,报告建议把40%预算砸在外套上,25%给鞋子,剩下才是内搭和配饰。
我打开记账本,过去一年我把50%的钱花在奶茶和打车,外套只有两件,其中一件还掉色。
数据冷冰冰地告诉我:我根本不是职场女性,我是职场女性脚下的地毯。
今晚我决定干一件事:把衣柜里所有穿两次就变形的外套打包挂闲鱼,标价9.9,备注“买奶茶送”。
然后用这笔钱去二手平台淘一件九成新的Theory灰西装,再配一条石榴红丝巾,只露一点点边。
下个月例会,我要让那23%先看见我,再听我说话。
体面不是钱堆出来的,是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让颜色替你先开口,让剪裁替你收尾巴。
明天进公司,我打算把空调调到22度,外套不脱,汗水不流,先赢这一回合再说。
来源:热闹花猫tyHzW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