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2岁那年,易烊千玺把金鸡奖杯揣回家,全网刷“最年轻的影帝”,可热搜还没凉,他就把奖杯往公司抽屉一塞,转身去拳馆练哑语了。
22岁那年,易烊千玺把金鸡奖杯揣回家,全网刷“最年轻的影帝”,可热搜还没凉,他就把奖杯往公司抽屉一塞,转身去拳馆练哑语了。
三年后,金像奖投票室里,87%的评委把票投给了一个听不见打铃声的拳击手——还是他。
别人拿奖讲感言,他拿奖练肌肉,这操作把同期小生直接整不会了。
更离谱的是,柏林电影节那帮看惯了大世面的老头,今年居然让26岁的中国小子坐主桌评片。
消息一出,外媒标题清一色“the youngest ever”,国内网友却操心他英语行不行,结果人家在发布会上用德语说了句“Vielen Dank”,口音土得掉渣,却能把场子热到鼓掌三分钟。
有人调侃:原来“国际烊”的口音也带着湖南味,真实得有点可爱。
别以为他只是会演戏,福布斯把名人榜第三的位置给他时,下面一行小字写得明白:LV全球代言+个人雕塑展。
对,雕塑展,不是写真集。
他拿焊枪在工作室敲敲打打,成品被UCCA提前一年预订,策展人原话:“那堆废铜烂铁里能看见少年长喉结的弧度。
”流量明星玩艺术常见,能把媒体挑剔到“这玩意儿得买保险”的可不多。
最让同行坐不住的,是他偷偷开的“千禧年代”影视公司。
第一部片子《少年维特》讲抑郁小孩,没流量密码,也没大IP,却拿到国家专项扶持。
业内饭局上有人酸:“太子爷资源硬。
”可看过片花的沉默不语——那镜头冷静得不像新人导演,像老炮儿。
曾国祥爆过料:易烊千玺在特教学校泡了九个月,每天帮脑瘫孩子擦口水,擦到能分辨肌张力等级。
后来《小小的我》里他手指蜷曲的角度,被康复师点赞“教科书级”。
这波操作,把“体验生活”从通稿词变成了动词。
粉丝爱吹“实绩图”,可真正吓人的是他的“沉默期”。
金鸡之后,他消失得最久一次是八个月,狗仔连根头发都没拍到,结果一露面,人瘦了一圈,说是在拳馆练成了“听不见也稳得住”的呼吸节奏。
市场最害怕艺人“断档”,他却用断档制造稀缺,品牌方只能咬牙把代言费再抬一个档——原来“饥饿营销”还能对自己下手。
有人把华语影坛比作晚自习,85后在刷题,90后在背公式,00后还在抄生字。
易烊千玺倒好,直接交卷,顺手把监考老师的卷子也写了。
你说他天赋异禀,中戏老师却记得大一汇报演出他紧张到顺拐;你说资本捧杀,可金像奖评委投票是实名,87%的数字赖不掉。
最合理的解释可能是:他把“努力”两个字熬成了老汤,别人闻到香时,他已经喝完刷锅了。
接下来要操心的,是观众还能接受他演“正常人”吗?
毕竟聋哑拳手、脑瘫少年、抑郁诗人……角色一个比一个狠。
可想起他19岁上《长安十二时辰》时,李必的台词“我要做宰相”,当时被嘲“少年不知天高”,如今再看,那台词像提前写给自己的注脚——只不过宰相换成了影帝,而路还长,抽屉里那只金鸡,依旧没被他拿出来当门面。
来源:乖巧饺子EN2iIt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