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下一个“黑马城市”已亮相,远超咸阳,成为新的希望之星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7 05:41 1

摘要:陕西的城市格局里,西安当省会的位置一直不能被撼动,在人们惯性地把咸阳、宝鸡当成省内关键的增长点的时候,陕北高原上杀出了一匹“黑马”,这就是榆林市。这座原本默默无闻的塞上古城,现在凭借着自身的独特资源、重要的战略地位以及加快转型的发展态势,正逐渐成为陕西省继西安

陕西的城市格局里,西安当省会的位置一直不能被撼动,在人们惯性地把咸阳、宝鸡当成省内关键的增长点的时候,陕北高原上杀出了一匹“黑马”,这就是榆林市。这座原本默默无闻的塞上古城,现在凭借着自身的独特资源、重要的战略地位以及加快转型的发展态势,正逐渐成为陕西省继西安之后又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端,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汇处。东邻山西,西接宁夏、甘肃,北抵内蒙古,南依延安,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榆林古称“上郡”,历史文化悠久,是全国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黄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明代时,榆林为九边重镇“延绥镇”所在地,素有“小北京”之称。

康熙皇帝曾经给榆林赐予“两守孤城,千秋忠勇”的刻碑,“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更是形象地描述了榆林古城的奇特建筑格局。从自然地理上看,榆林位于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交界处,是黄土高原向内蒙古高原过渡地带,平均海拔约1200米左右,以古长城为分界线,北部属于风沙草滩区,南部属于黄土丘陵沟壑区。榆林气候属暖温带、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较差大,无霜期短。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造就了榆林独特的地方风貌,也使榆林农业具有特殊性。

榆林是“中国的科威特”,不是虚名。这里能源矿产资源丰富,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就在榆林市境内,中国陆上探明的最大整装气田—陕甘宁气田也在榆林市境内。榆林煤炭资源很丰富,2023年榆林原煤产量6.06亿吨,在全国煤炭产量城市排名中位列第二。这里有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木煤田,探明储量560多亿吨,相当于50个大同矿区、100个抚顺矿区。

榆林产煤的质量也非常好,95%以上的煤炭都是侏罗纪精煤,有着特低灰、特低硫、特低磷、中高发热量的特点,是优质的动力煤。除了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之外,这里还有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以及岩盐等矿藏资源。这里是国家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也是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过去的榆林是一座贫穷且满目疮痍的塞上小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点煤成金”已经成为现实,如今的榆林已经成为了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西煤东运”的核心地区、“西气东输”的起点区域、“西电东送”的起始地。

2024年榆林拿出了非常漂亮的经济成绩单,它的名义GDP增速达到17.6%,GDP增量超过了苏州、杭州、青岛这些超大城市,排在全国第五位,榆林的经济总量进入到了“7字头”,这一年生产总值达到了七千五百多亿,在整个陕西都是名列前茅的,这让榆林稳居在了中西部非省会城市的第一城的位置上,远胜同级别别的宜昌、襄阳、鄂尔多斯以及洛阳等地市。

比起一年的经济数据,这一年对整个煤炭城市来说是艰难的一年。煤价低、需求不足,环渤海动力煤价格从年初938元/吨波动下降到776元/吨。山西同样是产煤大市,经济发展也遭遇瓶颈,在前三季度山西地区生产总值低于去年水平,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速只有1.8%,但榆林却迎风而上,不仅延续了原煤生产的速度还能以超过8.4%的速度增长着规上工业增加值在14个千万亿吨的城市中也是唯一一个实现翻盘破除煤矿“资源魔咒”的一座城

榆林能够破解资源城市周期“铁律”的秘诀,是其走出了成功的发展转型之路。榆林没有止步于单一的能源经济,而是积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从产业结构来看,榆林基本上告别了“一条腿走路”。在煤炭价格出现波动的时候,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成为了稳定的增长点,增速直接由负转正,达到了7%,2023年榆林发电量达到1696.14亿度电,相当于两个三峡电站的发电量,差不多能供整个北京用电。

榆林市市长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资源鸿沟跨过去就是柳暗花明,跨不过去就掉进资源陷阱。”这句话道出了榆林转型发展的决心和智慧。榆林的转型战略可以追溯到2003年时就开始推进“三个转化”,即煤变电、煤电变载能工业品、煤油气盐变化工产品,这种思路一直沿用到现在。

近年来,依托“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落地的契机,榆林上马了一大批千亿级、百亿级资源转型项目。如延长榆林煤制清洁燃料项目、神信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陕煤二期项目、国能煤炭综合利用项目等总投资均达数百甚至上千亿元。新能源方面,榆林亦有可为。榆林是陕西最大的新能源基地,风能、光能等清洁能源丰富,目前榆林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电厂装机总量的51%。

氢能产业也是榆林发展的一大重点,氢气作为煤炭工业的副产品,榆林的总供氢量在60万吨/年左右,“西部氢能之都”正在打造中。中国西部氢谷氢能产业园已经在榆林开工了,总投资2800亿元,要形成完整的氢能产业链条。

经济发展不是榆林的唯一目的。榆林市委、市政府清楚,解决民生问题,让“民生答卷”有温度、有质感,实现共同富裕才是城市发展的最终目标,在城市建设方面,2024年榆林开始162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安装了175部电梯,这些改造使很多老小区焕发新生机,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区域共同致富方面,神木市蹚出了一条新路子。神木市把80家工业企业同88个行政村结成对子,推动工业农业协调发展,这些结对企业按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路,依照当地实际情况,引领产业发展,助力结对村子可持续发展。

纳林采当村曾经是尔林兔镇唯一一个没有产业、集体经济、劳动力和增收渠道的“四无”村,在这种新的模式带动下,现在变成了致富村、明星村。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给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让更多的村民尝到了甜头。

榆林的区位优势是它能崛起的一个因素。榆林处在我国中西部交汇之处,“一带一路”倡议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关键节点就是这里,榆林处于黄河“几”字弯都市圈的核心区域,并且是中国唯一一个位于五个省份交界处的地级市,从这儿出发去太原、呼和浩特以及银川这三座省会城市,高铁都在两小时以内到达。“十三五”期间,榆林在交通设施方面的建设速度飞快,正在朝着成为全国范围内的综合交通枢纽迈进方向发展。

铁路方面,榆林正在全力推进“十字型”高速铁路网络建设,将来会构建起从榆林出发可以直达西安、北京的高铁线路,去西安的路途也会缩短很多。公路层面,“四横四纵一环”的高速公路网不断健全起来。航空领域,榆林榆阳机场是陕西第二大航空港,它有着诸多条航线包含7条国际航班路线。2024年,陕西省首座县级机场-府谷府州机场全面动工兴建,预计在明年10月份投入使用。加上榆林榆阳和定边两个机场,到时候榆林就会成为陕西第一个拥有三个民用机场的地级市。而榆林也在创建以煤炭为主的大宗货物公铁联运物流枢纽,大力推进交通与物流、旅游等产业相融合的发展模式,一个立体化且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加速成形当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榆林也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软实力,让城市更有内涵。榆林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人文与自然风光兼备。这里拥有世界上第一个万里长城—镇北台、中国最古老的史前最大石城遗址—石峁遗址、匈奴在地球上唯一遗留下来的都城—统万城遗址、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白云山道观、陕西省规模最大的摩崖石刻—红石峡。

自然风光上,榆林有全国最大沙漠淡水湖红碱淖、龙州丹霞地貌等景点吸引众多游客;陕北民歌、剪纸等非遗在榆林产生;独特的黄土风情文化逐渐受到关注。“清爽榆林”夏季旅游、“陕北榆林过大年”等活动将这座古城变成愈来愈火的旅游目的地。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陕西省榆林市)顺利通过验收,成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在区内对当地非遗项目实行整体性保护,注重活态传承。

通过建设非遗综合展馆、 专题馆、传习所这些基础设施,给非遗文化的展示,传承和发展赋予了关键平台,榆林依靠本地高校资源,在榆林学院创建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研究基地,积极展开非遗理论探究,宣传推广和教育实践活动。

现在的榆林,已从中西部非省会城市中脱颖而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呼包鄂榆”城市群建设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效应下,榆林迎来了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期。

对于陕西,乃至于整个西北地区而言,榆林的崛起不仅是一个城市的逆袭和重生,更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走出一条新路。不会成为第二个西安,但也完全可以另辟蹊径、自成一派 , 成为陕甘宁蒙晋等接壤地区经济腾飞的新动力源。你会看好榆林的发展前景吗?你相信这片塞上古城会真正打破“资源之城”的诅咒吗?欢迎你在下方评论区表达自己的态度与期待!

来源:轻舟一号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