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者 | 可可摘要:Hello大噶好,我是可可,极专业的选手下场写文章~最近我的咨询名额收得很紧啦,今年开始只服务长期咨询包的用户,所以大家有咨询寻求的尽量选择长期陪跑,愿我们长期彼此守护。:)
Hello大噶好,我是可可,极专业的选手下场写文章~最近我的咨询名额收得很紧啦,今年开始只服务长期咨询包的用户,所以大家有咨询寻求的尽量选择长期陪跑,愿我们长期彼此守护。:)
之前有可爱的VIP让我点评翁青雅采访朱珠的片段,好嘞,今天安排!
翁青雅的小事故对于我们来说挺有借鉴意义的。它关系到一个非常精妙的社交哲学。
1. 很多人在面对比自己地位更高、气场更强的人时,很容易感受到威胁与紧张,俗称气场被碾压哈哈,然后进入一个“心智封闭”的状态。
什么叫心智封闭。处理紧张情绪非常消耗心神,就像一台电脑同时运行几个大程序会卡壳。一旦心神用于处理紧张,就很难有多余的算力去思考如何“得体”,如何如水般共情他人。
翁青雅在采访朱珠时就是这个局面。
我看一些博主说,她这么自我是因为她是白富美大小姐,所以根本不在乎别人目光啦。
我太不认同这些分析。她的确自我,但这个“自我”是由于紧张造成的无暇顾及他人,而非由于家境优渥。
一般来说,见过越大世面的白富美大小姐,在社交场合越不容易在礼节上出错。
翁青雅作为新人的错误或许我们每个人都会犯,来看看如何修正~
2. 心态修正的方法。
1)不要去适应环境,而是“内化”环境。
这是我自己总结的小诀窍哈哈,分享给你们。
——到了任何地方,尤其是新的酒局、饭局、会议室,就像回到自己家一样。
先多观察哪里可以挂衣服,哪里可以洗手,哪里是放水壶茶壶的地方,哪里能开关空调。也就是,把陌生环境内化为“满足我自己需要”的一部分。
这时候,新环境就不是一个陌生的存在,而更像是我的家,只是改变了房间结构。
如此从心理层面,更像是空间的主人,而非访客。
大家仔细看青雅的采访视频,她对朱珠原本呆的酒店房间很陌生,进入房间后的表现很机械,比如一下子就坐在沙发的主座上,进房间后不主动关门。
我觉得想在社交场合表现得体从容,首先都不是和人的关系要好,而是要和环境关系要友好。沙发、门,都是环境的一部分,要花心思观察它们,才能知道如何与它们互动。
小案例:
我与人约吃饭,如果进餐厅后,发现这家餐厅的布局是一个桌子,一边座位是凳子,另一边是沙发,都会让对方坐沙发(更舒适)。
所以从进门开始,会就刻意走向离凳子更近的地方。这样落座凳子时更自然,不绕来绕去。
再比如如果和一群人离开会议室,如果我觉得这个场合需要我按电梯门,那么会在离开会议室后,先瞟一眼电梯在的位置,刻意走得离电梯更近,方便当我们这群人走向电梯时,我可以自然地按到按钮,把大家送入电梯间。
当提供服务的时候,最好无痕,不动声色,行云流水。
之前常有人问,到底什么是最好的服务精神呢?让人“感受不到服务的存在”,却又妥帖地被服务了,这就是服务精神。
服务不是为了被看见,而是为了让整体场域的运转更顺畅,更和谐。
这背后亦是对环境的感知。“到哪儿都像是回家一样轻巧灵便。”
2)众生皆平等的修炼
这里的智慧在,“我们共振于同一个场域”。
我面对一桌子的人,一般都会让自己特地去关注身份之外的东西。
比如A的眼睛很好看,B今晚说话的逻辑很清楚,C今晚的笑容很多应该情绪很好吧,D特别喜欢吃某道菜。
由于这种关注很深度,很沉浸,也很平等,都是作为“自然人”的微小共情,所以更能有一种与当下的大家的鲜活状态产生共振的效果。
而非一直思考他们的社会名片,却与他们的情绪状态割裂。
这是一种“临在”的修行,能让我们从社交的旁观者,变成场域的融入者。
在翁青雅对朱珠的采访中,大家可以关注到,她对朱珠的关怀与融入是很不到位的,仿佛人在,但感受隔离。
所以她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从未与采访的当下交融。
最近很爱研究无为的智慧。不迎不拒地感知全场能量的流动,充分浸润其中,方能自然契合其节拍。
我们不是“在”席间。我们即是席间本身。
好啦,今天内容就要水灵灵结束了哈哈。大家周二快乐!!
我的长期咨询VIP用户,别忘了给我发信息哦,你们想看什么选题,我来写成文章么么哒。
唠叨一句,我今年开始接咨询名额已经缩得很紧,想要咨询陪护的宝贝抓紧预约今年的名额哈,这样我可以更有规划地安排工作。
来源:Chic原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