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学子对话 方志馆这堂课让千年碑刻“活”了 →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8 10:14 1

摘要:11月16日,“薪火·传习”——北周文王碑教学实践活动成功举办。活动由成都方志馆、龙泉驿区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指导,成都方志馆成都师范学院分馆主办。活动通过营造“沉浸式体验+跨文化对话+多学科融合”的教学场景,活化利用地方志资源,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1月16日,“薪火·传习”——北周文王碑教学实践活动成功举办。活动由成都方志馆、龙泉驿区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指导,成都方志馆成都师范学院分馆主办。活动通过营造“沉浸式体验+跨文化对话+多学科融合”的教学场景,活化利用地方志资源,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国家文保单位里的沉浸课堂

领略巴蜀文化魅力
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周文王碑”院内,四川省社科院副研究员、四川省历史学会副会长王怀成,为来自成都师范学院的30名本科生和20名海外留学生做题为“北周文王碑的关陇风格与民间信仰”的专题讲座,结合方志文献生动讲述碑刻遗存。同学们在沉浸式学习中,辨识千年碑文的篆隶演变,感受佛道合龛的造像艺术,领悟宇文泰的治蜀智慧,领略巴蜀文化的魅力。

学术讲座嵌入文物保护场景的教学设计,使枯燥抽象的文献记载转化为可感可及的文化解读。

中外学子协同教学

再现文化互鉴生动场景

活动创新构建“中国学生+留学生”协同参与的教学机制。中国学生在现场担任文化向导,运用数字化工具解析碑刻拓片。留学生开展多语种碑文诵读,形成文化互学互鉴的生动场景。在“碑刻临摹工作坊”,中外学子共同研习北朝书风,在笔墨挥洒间感悟汉字艺术的魅力。跨文化教学既深化了学生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又搭建起文明交流互鉴的平台。

突破传统课堂边界

让千年碑刻“活”起来

活动突破传统课堂边界,构建“田野调查-学术研究-文化传播”三位一体的实践链条。通过文物数字化采集技术建立碑刻数据库,运用VR技术复原北周时期蜀地风貌,组织学生开发双语讲解系统。成都师范学院中华传统文化学院副院长张瑞介绍:“我们将努力把项目成果转化为‘行知中国’课程模块,计划明年推出全新展览,让北周文王碑文化陈列馆成为学院重要的文化育人载体。让千年碑刻‘活’起来。”

活动是成都市地志办深化校馆协同育人的新实践,依托成都方志馆成都师范学院分馆,联动国家级文保单位,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中外学子协同联动,赓续巴蜀文脉,讲好中国故事。下一步,成都市地志办将持续深化方志馆馆校共建模式,与更多高校、文保单位深化合作,持续推进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让地方志用起来,活起来。

来源:成都方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