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土流失治理如何“对症下药”?2025年11月17日,记者在宁夏水利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宁夏水科院”)获悉,由该院主导研发的“宁夏水土流失精准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成果,以58.6万元技术许可价格成功签约一家咨询公司,标志着这项为水土流失治理装上“智慧
科技成果转化签约。
水土流失治理如何“对症下药”?2025年11月17日,记者在宁夏水利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宁夏水科院”)获悉,由该院主导研发的“宁夏水土流失精准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成果,以58.6万元技术许可价格成功签约一家咨询公司,标志着这项为水土流失治理装上“智慧大脑”的技术正式从实验室走向实践一线,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提供“宁夏方案”。
宁夏作为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份,长期受水土流失治理技术不精准、区域模式“一刀切”等难题困扰。此次转化的成果突破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瓶颈,通过GIS技术绘制出首张宁夏全域“水土流失风险图”,精准锁定21.68%的重点综合治理区域,让水土保持从“凭经验”转向“看数据”。
水土保持科技工作者在田间地头获取一手资料。
在精准识别基础上,在流域重点水土流失部位构建三大核心技术体系:以“导、排、消、护”为核心的侵蚀沟道治理技术,可减少泥沙侵蚀量30%;“砂石路面处理+集雨坑+植被”的乡村道路治理方案,较传统工艺降低75%成本;坡耕地坡改梯优化技术不仅提升40%综合效益,更通过“秸秆+菌肥”改良方案使马铃薯产量提高39.54%,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
针对宁夏多样地貌,成果创新推出“定制化”治理模式:贺兰山土石山区构建四道生态防线,六盘山形成“修复-兴业-治理”协同路径,中部干旱区强化预防保护,南部黄土丘陵区打造 “山顶戴帽、山腰束带、沟底穿鞋”立体模式,并探索“水保+文旅”“水保+产业”融合路径。成果精准指导海原县创建 “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其关桥梨花小镇实现年产值千万元,林草覆盖率达 80.75%。
据悉,该项转化过程8月完成科技登记,10月第三方评估定价、挂网公示,达成5年许可期的转化协议。“技术转化是起点而非终点。”宁夏水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成果将为全区水土保持规划编制、生态工程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助力完成宁夏“十五五”水土流失治理目标。(宁夏日报记者 裴云云/文)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