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75年重庆的夏天,说热是真热,空气跟捂在蒸笼里似的。歌乐山金刚坡那块地方,白天光是站着都一身汗。村里人赵炳贵像往常一样下地,想着赶紧把玉米田松松土。
1975年重庆的夏天,说热是真热,空气跟捂在蒸笼里似的。歌乐山金刚坡那块地方,白天光是站着都一身汗。村里人赵炳贵像往常一样下地,想着赶紧把玉米田松松土。
他正弯着腰忙活,锄头突然撞到什么硬邦邦的东西,发出一声脆响。他一惊,以为又是碎石头在土里,就顺手拨拉两下。结果泥一扒开,他就看见了个黑乎乎的铁疙瘩露出来。
他还纳闷这是什么玩意儿,再抖两下,竟然挑出了一截骨头。
当时赵炳贵整个人都僵在那儿,手上动作停住了,脑袋里一下子乱了。他坐在地上缓了半天,心里直嘀咕。
他咽了口唾沫,又伸手把周围的土往外扒。越扒越多,很快一副完整的骨架露了出来。最扎眼的是那双手,两只手腕被生锈的铁手铐死死扣着,手在胸前紧紧缩着,整个人像被迫蜷成一团。
这种光景,别说赵炳贵,换谁看了背脊骨都发麻。
村里很快炸开了锅,消息一传,大家第一时间选了最稳妥的办法、报警。
杨汉秀烈士
没过多久,重庆市公安局的人、法医,还有研究党史的专家都赶来了。天开始黑,公安在玉米地里打起了大灯,亮得跟白天一样。法医戴着手套,蹲在那具骨架旁边,小刷子一点点掸着土,每一个动作都特别轻。
现场安静得吓人,法医越看,脸上的神色越凝重。他们看出了几样关键的东西,第一,死者是个三十岁左右的女人。第二,头骨左侧有明显被重物砸过的痕迹。
第三,她的颈椎骨节歪得厉害,这不是自然形成的,是典型的被勒断脖子的迹象。
再加上那副只给女性用的小号铁手铐,这人怎么死的,基本不用多猜。法医根据骨头和土层的样子估摸,一下子就把时间段卡住了、大概埋了二十五年左右。
这个“二十五年”,在场的人听了心里都咯噔一下。因为那正对上 1949年重庆解放前的那段时间。
歌乐山是什么地方?老重庆人都知道渣滓洞、白公馆就在那里。那一年国民党边撤退边搞清算,里面的同志很多都没能走出来。当时烈士遗骸虽然被集中收殓过,但也始终有几个人的下落成谜。
没人想明白这个被铐住的女人,会不会就是那些没找到的烈士之一?
事情的严重性一下子就拉满了。当晚重庆市公安局立刻成立了个专案组,名字就按发现日期定成“七·二三”。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难。调查一上手,才发现像是在摸黑走石头路。
先查档案。1945到1950年间,重庆周边失踪的年轻女性档案全被翻出来。可那个时代,档案能保存下来的不多,很多不是烧了就是丢了,查起来几乎等同于大海捞针。
再找证人。专案组请来当年从渣滓洞、白公馆逃出来的几位幸存者。老人们站在那具骨架前,认真地、反复地回忆,可时间实在太久,他们怎么努力都拼不出谁是谁,只能摇头。
剩下的就靠物证。这副手铐成了唯一能咬住的线索。图纸被送到兵工档案馆,工作人员查了半个月,连一条像样的记录都没撞上。
调查就这样被卡死在那里。大家心里急得很,可也没办法往前推。
杨汉秀烈士
转机出现在1976年春节前。
有人突然提到一个名字徐春生。这个老人以前在国民党监狱当过狱医,对他们用的东西特别熟、专案组把他请来,把图纸递上。老人戴着老花镜看了半天,忽然指着图上的一处问:
“这边,锁舌旁那个位置,是不是应该有两个字母?U 和 S?”工作人员赶紧拿放大镜去看,一刮铁锈,还真就隐隐约约露出两个字母。
这下所有人都站直了。
杨汉秀烈士
徐春生认得很准,这是美制三十二型手铐,当时重庆特别庭才用得着。他说的特别庭,就是国民党特务审要犯的地方。老人说他一生中只见过一次这种手铐被套在一个女人手上。
那女人的名字,他也记得叫杨汉秀。这名字一说出来,专案组里研究党史的人当场变了脸。
因为他们太清楚这个人是谁了、杨汉秀,是四川杨森的亲侄女,家世显赫。1949年,她因叛徒告密被特务抓走,押去渣滓洞,后来被秘密杀害。
杨汉秀烈士
几份旧资料也陆续被翻了出来,其中一位被处决前的特务交代过:他们确实埋过一个杨森的亲戚,埋的地点就在歌乐山金刚坡的旧碉堡底下。
地点对上了。时间对上了。手铐型号对上了。身份越来越清晰。
法医那边也传来结果:从手铐缝里提取到一点残留组织,血型是 AB 型。杨汉秀在老档案里登记的血型,也是 AB 型。
最后一步,是最关键的颅像重合。
专家把杨汉秀生前唯一找到的一张正面照片,与这具头骨的标准角度影像叠合,几天下来,结论出来了,一致。至此,所有线索都指向一个确实的名字。1977年,四川省委、重庆市委向中央递报告,请求追认她为烈士。很快中央批复同意。
1980年11月25日,歌乐山烈士陵园里,为她补上了迟到三十一年的葬礼。那天,很多在场的人眼眶都是红的。她的遗骨被盖上党旗,庄重安放。
那副锈迹斑斑的美制手铐,也被作为一级文物收藏,让更多人知道她经历过什么。
她沉在地下那么多年,没人知道她是谁。可名字一旦被找回来,她就又重新站在了历史里。
不当富贵大小姐, 投身革命做贡献。 要随革命潮流行, 誓为主义献终身。 为了革命得胜利, 再大危险也不惧。说句心里话,杨汉秀这样的人活在那个年代,真就是照亮别人的一束灯。她本来可以过好日子,也有人护着她,可她偏偏走上了另一条路,走到老百姓和国家需要她的地方去。
她明知道前面是刀山火海,她照样往前走。咱们今天不用流血流汗去打什么仗,可做人做事,不也得留点骨气、留点坚持嘛?不管是干活、生活,还是对待身边的人,只要你心里想的是正事、干的是对的事,总归不会走歪。
我们这些后来人记住一句最简单的话:好人不会白白受苦,时代总会记得他们。你可能我可能做不到像烈士那样,但至少能做到一点,别忘记他们,别把好日子当成理所当然。
说到底我们今天的安稳,是别人拼命换来的。为了新中国为了劳苦大众过上好的生活,无数革命先烈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时刻!杨汉秀烈士就是其中之一,向革命先烈致敬!
来源:小周说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