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发誓与我白首情深,后来他忘了,三宫六院,一个都没落下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8 09:29 1

摘要:后来,他成了九五之尊,也忘了昔日盟誓。三宫六院,环肥燕瘦,他一个也没落下。

我与李承璟,曾是金陵城里最相配的少年夫妻。

他执我之手,发誓要共赴白头,情深不移。

后来,他成了九五之尊,也忘了昔日盟誓。三宫六院,环肥燕瘦,他一个也没落下。

我是他明媒正娶的皇后,苏窈。也是这坤宁宫里,最早被他遗忘的旧人。

转折发生在那年秋狝。

他为了护住心尖尖上的纯妃,不惜以身犯险,从受惊的御马上坠落,当场摔坏了脑子。

消息传回宫时,我正百无聊赖,和淑妃、轻罗她们凑了一桌叶子牌。

窗外秋风萧瑟,我摸起一张牌,却无端走了神。

“说来也怪,”我轻声自语,指尖摩挲着牌面,“我近来总梦见一个梳着垂鬟髻的小姑娘,粉雕玉琢的,睁着大眼睛叫我母后。”

我蹙了蹙眉:“这梦太过真切,倒让本宫恍惚,难道我真曾有过一个女儿?”

淑妃和轻罗交换了一个微妙的眼神,忙不迭地打岔:

“哎呀,娘娘您怎么做梦都惦记着小公主!这话要是让小太子听见,该多伤心呐!”

“就是就是,娘娘莫要贪心!不说这个,快出牌,轮到您了!”

我揉了揉隐隐作痛的眉心,端起手边的茶盏。茶水已经微凉。

“唉,许是最近睡得不好,迷糊了。”

一口茶还没咽下,殿门就被人从外面撞开了。

陛下跟前的总管太监纪公公,连滚带爬地闯了进来,嗓音都劈了叉:

“皇后娘娘!不好了!”

“陛下在围场堕马,口中呕血,眼下昏迷不醒——”

我握着茶杯的手纹丝不动,只是抬眼,瞬间察觉到了疑点。

“陛下出猎,向来有御林军近身扈从,层层护卫,怎会轻易堕马?”

纪公公的嘴唇哆嗦了两下,视线飘忽,不敢看我:

“回、回娘娘……是纯妃娘娘的坐骑不知何故受惊发狂,陛、陛下为了救人,奋不顾身扑了上去,才被那疯马甩了下来……”

我心中了然,又问:“纯妃如何了?”

纪公公的眼神愈发游离:“纯妃娘娘被陛下护在怀里,毫发无伤,只是受了些惊吓。”

“哦。”我淡淡地点点头,放下了茶盏,重新拈起一张叶子牌。

“既然纯妃安好,那就让她去养心殿伺疾吧。”

“本宫这里牌局正紧,”我面无表情地打出牌,“没空。”

2

上京的冬日,总是阴雨连绵。这几天,我睡得尤其不安稳。

可偏偏今夜,我竟久违地,梦见了年少时的李承璟。

那时的他还不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只是金陵城中一个闲散藩王的世子。

是我家隔着一堵高墙的,竹马哥哥。

金陵浮生,岁月偷闲。

他总是爱穿着一身劲装,利落地翻过将军府的墙头,像只献宝的大狗,高高举起手里的油纸包。

衣袂在风中翻飞,他还是那个不知愁滋味的少年郎。

“窈窈——快来!我给你带了城北徐记的甜糕!”

他的眼神亮得惊人,得意洋洋,仿佛做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这可是头一份!天不亮我就去守着了,刚出笼,还热乎着!”

很多年,很多年之后。

我和他早已是同床异梦的帝后。

有一天夜里,我也不知是哪根筋搭错了,竟忽然想起了年少时那口甜糕的滋味,便讲给了恰好在我榻前批阅奏折的李承璟听。

“甜糕?”

他从堆积如山的折子里抬起头,诧异地挑了挑眉,随即语调变得叹息而疏离。

“皇后,你已经不是小姑娘了。”

他甚至都懒得多说一个字,只道:“人不能总活在过去,你已是六宫之主,当沉稳持重。”

我几乎是在那一瞬间,就彻底明白了他的意思。

我已经不再年轻了。

那年我才二十三岁,可是在这深宫里,和那些十几岁鲜妍明媚、如春日花朵般的小姑娘相比,我确实已经老了。

可是,在无数个夜深人静、拔去鬓边偶生白发的瞬间,我总会想起李承璟曾经那么珍而重之,在我耳边烙下的滚烫盟誓。

“我与窈窈,情深意长,此生白首同心。”

情深意长,白首同心。

他没能做到。

人心易变,原也不过三年五载的光景。

如今阖宫上下,人尽皆知。

我是陛下青梅竹马的结发妻,却也是这宫里,最无宠的皇后。

3

晚些时候,太医院那边终于递了准话回来,说陛下龙体暂无大碍。

只是那一跤摔得狠,磕到了头,醒来之后,或许……会有失忆之症。

“幺鸡!”

我浑不在意,指尖敲着桌面,窝在坤宁宫里继续我的叶子牌局。

倒是纯妃,果然衣不解带地在养心殿的龙榻前,看顾了整整六日。

第七日,李承璟醒了。

他醒来的时辰很巧,恰逢纯妃来我宫里请安。

彼时,她正端着茶盏,向我炫耀她那无人能及的圣眷正浓。

“真是羡慕皇后姐姐,能这般高枕无忧,在宫里享着清福。”

她故作姿态地叹了口气,用帕子掩了掩唇角,

“不像妹妹,陛下片刻都离不得我,事事都要我亲力亲为。照顾陛下这几日,妹妹人都熬瘦了一圈呢。”

纯妃的眉眼,细看之下,有我旧时七分的影子。

尤其是在她这般娇蛮跋扈、刻意挑衅的时候,更像。

我看得有些出神,随即笑了笑,吩咐轻罗:“时辰不早了,送纯妃回宫吧。”

纯妃朝着我规规矩矩地福了一福,那身段娉娉袅袅,真真是百媚千娇。

可她走出几步,却像忽然想起了什么,猛地回过头。

“皇后娘娘。”

她的眼神里,竟带着一丝毫不掩饰的怜悯。

“这几日,臣妾在养心殿陪着陛下,无意间,倒是听说了一些陛下和娘娘您的旧事。”

纯妃叹了口气,摇了摇头,那悲悯的神情仿佛在看一个将死之人。

“说句逾矩的话,若臣妾走到您这个地步,宁可自请下堂求去,也好过这般……苟延残喘。”

轻罗当即变了脸色,厉声呵斥:“放肆!纯妃,在皇后娘娘面前言行无状,你可知罪?”

“皇后?”

纯妃像是听见了什么天大的笑话,竟真的掩唇笑了起来。

“娘娘您有多久没踏足过养心殿了?您肯定不知道吧,”她的声音压低,却字字如刀,“陛下的书案上,正压着一封废后诏书。”

她脸上的讥讽如有实质,一字一句地扎在我心上:

“养心殿的太监、宫人,出入养心殿的嫔妃,乃至前朝的重臣……来来往往,人尽皆知。”

“唯独您这个皇后,被蒙在鼓里,一无所知。”

纯妃以为她精准地戳中了我的伤疤,笑得弯下了腰,得意至极。

“娘娘,您可真是……可悲啊。”

话音刚落,殿外,却猛地响起一个怒气冲冲的少年声音。

“你是谁?!你好大的胆子,怎么敢如此冒犯皇后?”

4

李承璟失忆了。

他的记忆,精准地停留在了他登基之前,还是那个无忧无虑的金陵小世子的时候。

可如今,是永宁十年。

他登基已满十年,这宫里宫外,早已物是人非。

李承璟根本不顾纯妃哭得梨花带雨的哀求,直接一挥手,令宫卫把人强行撵了出去。

“若不是窈窈心善,替你求情,我今日非要杀了你不可!”

他满脸怒容地警告完纯妃。

转过头,却又笑意盈盈地望着我,满眼都是亮晶晶的、失而复得的期待。

“窈窈。”

他的语气是那样雀跃,那样小心翼翼。

“告诉我,我真的……真的得偿所愿,娶到你了吗?”

我看着他那张既熟悉又陌生的脸,很轻地点了一下头。

李承璟便瞬间欢喜得像个十几岁的少年,他大笑一声,竟不顾帝王仪态,拦腰将我整个抱了起来,还在原地转了个大圈圈。

“!”

我猝不及防,吓得惊呼一声,下意识地死死抱住了他的脖子。

宫装宽大的织金裙摆在空中荡开,裙裾飞扬。

如同开至荼蘼的繁花。

他清朗的笑声响彻殿宇,响在我的耳畔。我甚至能清晰地听见他胸腔里那急促如鼓的心跳。

“窈窈,我好高兴!我真的好高兴!”

他笑得傻兮兮的,像只找到了家的大狗,用脑袋一个劲儿地蹭着我的颈窝,弄得我有些痒。

“我终于娶到你了!你终于是我的妻子了!”

李承璟抱着我,喋喋不休地讲了好久,全是少年时的痴话。

忽地,他像是察觉到了什么,疑惑地停下了话头。

“不对啊,窈窈。”

他迟疑地问:“我一路过来,却见你这宫殿的牌匾,为何是『坤宁』二字?”

他皱起眉头:“为何不是『关雎』?”

他问我,为什么不是关雎宫?

我望着他那双认真、不解,甚至带着一丝被背叛感的眼睛,有一瞬间的恍惚。

少年时的李承璟,记得他对我所有的许诺。

只因我的名字里带一个“窈”字,他便说,将来一定要为我筑一座天下无双的关雎宫。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那年,他在桃花树下念着这首古老的情诗。

眉梢眼角,全是化不开的缱绻情谊。

……不能再细想了。

我狼狈地别开眼,从他怀里挣脱下来,轻声道:“后来……有人说,关雎宫这名字听着轻浮,失了皇家威严。”

他顿时急了,握住我的手腕:“是谁?!是谁敢这么说!”

是谁呢?

我扯了扯唇角,笑意冰冷。

5

这座宫殿,最开始的时候,确实是叫关雎宫。

直到纯妃进宫那年。

她出身当朝第一世族崔氏,簪缨世家,门生故吏遍布朝野。她父亲更是朝中炙手可热的权臣。

相比之下,我这个皇后,则混得凄惨许多。

我苏氏一门,早已为国尽忠,满门战死沙场,连个能在朝堂上为我撑腰的子侄辈都没能留下。

李承璟要想坐稳他这个皇帝,最不能得罪的,就是崔家。

所以,当纯妃哭诉,污蔑我善妒,害她掉了腹中龙胎时,自然没有人肯为我这个无权无势的皇后撑腰。

朝堂之上,废后的呼声一波高过一波。他们都说,皇后苏氏蛇蝎心肠,德不配位,不配为一国之母。

李承璟怒气冲冲地杀到我殿里时,我正伏在案上,一字一字地写着陈情书。

他拔出佩剑,一剑挑开了我的发冠,满头青丝瞬间散落。

他近乎咬牙切齿地低吼:“皇后!你怎得善妒至此!”

“朕让你母仪天下,你的母仪在哪里?”

在他身后,纯妃哭得梨花带雨,缩在他怀里,好不可怜。

“陛下……臣妾也不知究竟是哪里得罪了皇后娘娘……许是、许是半月前臣妾请安时,

无心说了一句这『关雎宫』的名字似有些轻佻,娘娘她……她便记恨在心……”

李承璟闻言,当即冷笑:“爱妃说的对,这名字,确实轻浮!”

他当场命工匠,换下关雎宫的牌匾。

那块沉重的、由他亲笔题字的牌匾,被人从宫门上撬下,重重地砸在地上。

四分五裂。

从前宫中人尽皆知,关雎宫是陛下对皇后独一份的偏爱和情意。

可是从那一刻起,没有了。

那是纯妃给我的下马威。这宫里的传闻,从今往后,便只有皇帝和纯妃情深似海,相爱相亲。

……

忘却了这一切的李承璟,却还在执着地等着我的回答。

迎上他那双写满愤怒和保护欲的目光,我笑了笑,重复了那句曾让我心死的评价。

“倒也没说错。”我说,“这名字,确实轻浮。”

可是为什么,明明早已不在意了,还是掉眼泪了。

李承璟瞬间慌了神。

他紧紧攥着我的手腕,连声音都在不易察觉地颤抖。

“别哭,窈窈,你别哭啊……”

他笨拙地、无措地想要来哄我,一如少年时那样。

我却只是从他的掌中,用力抽回了手。“臣妾今日倦了,陛下请回吧。”

李承璟僵在原地,没有动。

良久。

“哗啦”一声清响。他猛地抽出了腰侧的佩剑。

剑身清亮如水,正映出他一双因愤怒而通红的眼。

“窈窈,这些年,是不是有人欺负了你?”

“是谁?你告诉我,是谁?我杀了他!”

见我只是垂眸不语,他提着剑,怒气冲冲地转身就往宫门外闯。

“在这宫里,有我在,我绝对不会让你受一丝一毫的委屈!”

“窈窈,你不告诉我,我自己去找!”

我看着他决绝的背影,很轻地笑了一下。

“好呀,陛下。”

所有的委屈,都在这宫里,都在这十年里。

你去看吧,你去找吧。

我倒要看看,年少的李承璟,要如何去杀掉……十年后的你自己。

6

东宫太子李祈,是我的儿子。他素来懂事,每逢初一十五,都会雷打不动地来坤宁宫陪我用晚膳。

今日却反常。眼看就到了酉时三刻,都不见太子的踪迹。

我正要吩咐轻罗去东宫看看,是不是被功课绊住了,一个小太监却跌跌撞撞地闯了进来。

“皇后娘娘,不、不好了!”

“太子殿下和二皇子在下学后,不知怎的在御花园动起了手……太子殿下他……他失足落水了!”

我猛地站起身,赶到东宫时,太子已经高烧昏迷,失去了意识。

他今年才十岁。

一张小脸深陷在明黄的锦被里,惨白得没有一丝血色。

殿内烛火冷清,只有两个小宫女端着铜盆,在给太子擦拭额头的冷汗。

“太医呢?”我环视一圈,宫里竟没有一个太医当值,眉头瞬间蹙起。

宫女“噗通”一声跪下,声音都染上了哭腔。

“回娘娘……二皇子也受了伤,纯妃娘娘……纯妃娘娘把整个太医院的人,都叫去怡春宫了……”

我咬紧了牙关,口腔里甚至泛起了一股血腥味。

纯妃,她当真是欺人太甚!

我正准备亲自杀去怡春宫要人,榻上的太子却忽然呜咽着,紧紧抓住了我的袖子。

“母后……是祈儿给母后惹麻烦了。”

他惶恐地颤着眼睫,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一颗颗砸落。

“……可是李彦他该死!此事与母后无关,父皇要责罚……尽管罚我一人!”

他已经烧得神志不清了,却还是在哭着,在恐惧着。

我心痛如绞。

他是李承璟的长子,是一出生就被册封为东宫太子的孩子。

本该是这世上最高贵,享万千荣宠的孩子。

如今,却只因为我这个生母无宠,竟然被一个嫔妃所出的二皇子,欺压至此!

“不,”我握紧了他滚烫的小手,指甲掐进了掌心,“一切都是母后的错。”

我俯下身,轻声向他许诺:

“母后会完完整整的,把祈儿该有的东西,一样不落地,全都拿回来。”

太子迷迷糊糊地呜咽着说了一句什么,我没听清。

李承璟偏宠他的纯妃,偏爱他的二皇子。

我从前可以不在乎,可以冷眼旁观。

但我却不能不保全我的太子。

从前,确实是我错了。

“轻罗。”我冷声开口,解下腰侧那枚象征皇后身份的凤纹玉佩,

“拿着这个去怡春宫,让所有太医立刻、马上,都到东宫来。”

“还有,”我顿了顿,声音没有一丝温度,“二皇子目无兄长,不孝不悌,即刻将他押来东宫,向太子谢罪。”

“带上东宫禁卫。若有抗旨者,格杀勿论!”

7

纯妃带着二皇子哭哭啼啼地来了。

二皇子的眼角确实被打破了,高高肿起好大一块青紫。

“皇后娘娘!”她一进来就哭倒在地,梨花带雨,“是太子先动的手!”

“此事,上书房外的宫女太监皆可为人证!您不能这般偏袒啊!”

手上一重,是榻上的太子又一次紧紧攥住了我的袖口。

我安抚似地拍了拍他的手背,示意他安心,随即起身去了外殿。

“二皇子言语冲撞太子在先,太子身为兄长,管教不成器的弟弟,天经地义。”

“太子乃国之储君,金尊玉贵,如今却被害得落湖高烧,险些丧命!你敢说二皇子没有谋逆之心?!”

纯妃被我这番话堵得瞪大了眼。

从前,她仗着圣眷正浓,我为保全苏家最后的名声和太子的安危,处处避让。

她何曾见过我这样疾言厉色、争锋相对的时候。

“来人——”

我懒得再与她废话,冷冷开口:“二皇子冲撞东宫,德行有亏。即刻起禁足半年,好好在宫里将《四书》抄上一百遍。”

纯妃瞬间慌了神。

两个月后就是祭天大典,她这阵子日日在李承璟耳边吹枕头风,

就是指望着李承璟到时候能带着二皇子同去,在百官面前压过太子一头,为将来夺嫡铺路。

她动了动唇,还未出声,眼中却蓦然一亮,仿佛看到了救星。

“陛下!”

李承璟一身便服,风尘仆仆地从殿外跨进门槛。

想来是刚收到消息,就从宫外匆匆赶来了。

“陛下,您看呐!彦儿他被太子打破了相,还险些瞎了眼睛!”

美人垂泪,我见犹怜。

“皇后娘娘却因和臣妾的私怨,竟还要这般苛责彦儿——陛下,您可要为臣妾和彦儿作主啊!”

纯妃哭喊着,娇柔无骨地向着李承璟的怀中倒去。

然而,她却扑了个空。

李承璟像是见了什么脏东西,被吓得“噔噔蹬”连退三大步,完美地避开了她的投怀送抱。

身后的纪公公下意识想上前,把这位宠妃接住。

纯妃却不愿被太监触碰,硬生生在半空中换了个方向。

“啊!”

她倒地的姿势太过诡异,以至于一个不慎,结结实实地崴了脚。

李承璟惊魂未定。

他指着倒在地上的纯妃,满脸幽怨地向我告状。

“窈窈,我是清白的!我什么都没干!是她自己莫名其妙凑过来的!”

尽管纯妃连他的衣角都没碰到,他还是极其厌恶地拍了拍衣袖,随即目光扫过满殿怔然的宫人。

“都发什么愣?皇后方才吩咐了什么,就是什么。”

“即刻执行!忤逆皇后者,杀、无、赦!”

二皇子哭闹着被禁卫拖走,纯妃不可置信地瞪大了那双美眸,顾不得脚腕的剧痛,爬过来想抱李承璟的腿:

“陛下!陛下!彦儿是冤枉的啊——陛下——”

“吵死了。”李承璟皱起眉头,“拖下去,堵上嘴。”

说完,他脸上瞬间换上笑容,轻快地在我身边的位置坐下。

他像变戏法似的在怀中摸索了半天,然后掏出了一个还冒着热气的油纸包。

“窈窈,快看!我给你买的甜糕!我出宫排了好久的队呢。”

说着,他眼睛亮亮地盯着我,没有半分方才的戾气,只有纯粹的欢喜。

“你快尝尝看!风味虽比不上金陵徐记的,但已经是我在上京城里能找到的、顶顶好吃的了。”

我扫了眼他身上那件微湿的便服。

“所以你今天一整天,都在宫外……给我买甜糕?”

李承璟摸了摸鼻子,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

我知道为什么。

少年时,李承璟每次惹我生气,又哄不好的时候,他就会翻墙出府,跑遍金陵城的大街小巷,给我搜罗各种各样的好吃的。

很多年来,一直如此。

我看着那包因为被他紧紧捂在怀里,尚且保留着一丝温热的甜糕,忽然觉得一阵从未有过的无力。

“李承璟——”

我深吸一口气,刚想说些什么,内殿里,却忽然走出一个小小的、虚弱的人影。

“儿臣,见过父皇、母后。”

8

李承璟那副玩世不恭的少年姿态,猛地一顿。

他好奇地打量着太子的眉眼,那是一种看陌生人的眼神。

“你……就是我和窈窈的孩子?”

“哎呀,和阿爹客气什么,地上凉,快起来,让阿爹好好看看——”

太子跪在地上,没有动。

他深深地拜了下去,额头抵着冰冷的金砖。

“今日之事,是儿臣先动的手。”

我怔住,又听太子用沙哑的嗓音一字一句道:“父皇若要责罚,儿臣绝无怨言。只是儿臣有一事,必须陈明。”

李承璟被他这副严肃的样子弄得摸不着头脑,“什么事?”

“是二皇子李彦,先在儿臣面前出言不逊,毁谤安乐公主,儿臣……儿臣一时激愤,才动的手。”

“安乐公主?”

我心中猛地一震,忽地一阵头疼欲裂。这个名字……好熟悉。

李承璟也皱起了眉,“安乐公主是何人?”

太子再拜,声音里带上了压抑的哭腔:

“回父皇,是儿臣一母同胞的亲妹妹,年方五岁。”

李承璟骤然起身,面上全是掩不住的喜色!

“窈窈!你怎么没告诉我,你还给我生了一个女儿——太好了!真是太好了!快,快带我去见见小公主!”

我没有动。

我只是怔愣地看着跪在地上的太子,喃喃自语。

“……女儿?”

满殿宫人,包括轻罗在内,全都“噗通”跪倒在地,无一人敢动弹。

夜风拂过殿中的纱幔,烛火被吹得忽地熄灭了几盏。光影昏暗下来。

我转过头,却见我最贴心的侍女轻罗,早已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怎么了?”

李承璟目露茫然,他看看我,又看看满地跪着的宫人,小心翼翼地问:

“难道……难道小公主,和我不亲近么?”

“并非如此,父皇。”

李承璟刚松了一口气,便听见太子用一种近乎麻木的、沙哑的声音说道:

“只是因为,安乐她……早已不在人世了。”

我麻木地垂下眼,脑海里有什么被尘封许久的记忆,正在痛苦地复苏。

那些被我刻意遗忘的、记忆的最深处。

那个用红色发带扎着双髻的小姑娘,眼睛笑得像天上的月牙。

她总是仰着小小的脑袋,朝我伸出藕节似的白嫩胳膊,用最甜软的嗓音撒娇:

“母后,安乐要抱抱——”

……

我想起来了。

我确实……

曾经,有过一个女儿的。

9

我的安乐,和纯妃的二皇子,是同一年出世的。

我怀上她的时候,正是纯妃宠冠六宫、风头无两的时候。我和李承璟的关系,也降到了冰点。

阖宫上下,都在传言,说陛下不日就将废后,扶纯妃上位。

甚至安乐出世后很久,李承璟都没有来看过她一眼。

我以为他只是忙于朝政,便托轻罗去养心殿传了好几次话。

每一次,李承璟的回复都是相同的,冰冷而敷衍。

“纯妃将要临盆,身子不爽利,朕抽不开身。”

安乐的百岁宴,李承璟本来答应了要来。

可宴席刚开,他又半道被纯妃宫里的人截走——理由是二皇子突发惊厥,高烧不退。

直到深夜,他终于得以脱身,从怡春宫急急往坤宁宫赶。

那夜,夜雨倾盆,宫门紧闭。

“皇后。”

他站在殿外的冷雨里,被淋得浑身湿透,声音嘶哑得不成样子。

“你开门,让朕……让朕见一见你,见一见安乐,好不好?”

我抱着怀中因体弱而夜啼不止的小安乐,只是转身,背对着那扇门。

“安乐体弱,受不得寒气。”

“夜深了,陛下请回吧。”

那一夜,坤宁宫的灯火燃到了天明。

李承璟也在殿外,站了整整一夜。

直到天明时分,他才被纪公公催着,拖着湿透的龙袍,匆匆离去上朝。

轻罗打开殿门时,在冰冷的台阶上,轻轻“咦”了声。

她从湿漉漉的窗台下拿起什么,递给我看。

那是一块长命锁。

上好的白玉制成,触手犹带一丝他残留的体温。

只是那上面的雕工,却显得有些笨拙,全然不似内造之物。

旁边,还放着一个被雨水打湿的油纸包,里面的甜糕,早就已经凉透了。

我拈起一块,放入口中,索然无味。

如同那句,早已过期的盟誓。

10

前朝后宫,本为一体。

纯妃家族势大,崔相权倾朝野,李承璟很多时候,不得不退让。

可是,我不愿看到我的孩子也成为他政治的牺牲品。

二皇子今年七岁,我的安乐却永远停留在了五岁那年。

安乐生性纯善,玲珑可爱,阖宫上下都很喜爱她。

倒是纯妃所出的二皇子,生得矮小阴郁。

二皇子很喜欢粘着安乐,一口一个“姐姐”的叫着,安乐心软,也就真的把他当弟弟看。

随着年岁渐长,安乐和二皇子入上书房开蒙念书。

安乐聪慧,过目不忘,教导她的夫子都对她赞不绝口。

二皇子却愚钝笨拙,听不懂也学不会,太傅捻着山羊须连连摇头。

纯妃出身名门,岂能容许自己的儿子如此。

这对她来说,简直是其奇耻大辱。

她对二皇子愈加严厉,下了学之后,又将他关在宫中温书。

“那个小妮子都会背的东西,你为什么背不下来?”

“我怎么会生出你这样的儿子?伸手!”

后来有一次,安乐在宫里偷偷摸摸找玉容膏。

我一问才知,原来二皇子来找安乐玩的时候,满臂都是浮肿的戒尺痕。

我是听说过这件事的。二皇子被关在怡春宫里背书,背不下来的地方,纯妃就用戒尺抽他的手臂。

怡春宫里,总是传来幼童的哭声。

安乐和这个幼弟感情深,心疼地直掉眼泪。

可她不知道。二皇子是天生的恶种,喂不熟的白眼狼。

纯妃对他的严苛,他全部归结到了安乐身上。

——就是因为她,母妃才这样对我。

永宁八年,七月七,安乐刚过完五岁生辰。

我再也不会忘记,淑妃抱着没有气息的安乐,声嘶力竭的样子。

安乐也是她一点点看着长大的孩子。

“来人啊!来人!公主溺水了!”

二皇子那天和安乐在御花园玩耍。

他不知从哪里偷来了蒙汗药,下到茶水里,药晕了看顾的宫人。

他把安乐推进了井里,若无其事地回了怡春宫。

等到淑妃路过御花园时,看到倒了一地的宫人,才发现不对。

太医们围着安乐,很多的血和水从她口鼻中流出来,她始终没有睁开眼睛。

我的安乐溺亡了。

小小的,白软的一团,那么安静地躺在我怀里,仿佛只是睡去。

却手脚冰凉,没了气息。

“安乐?”

我轻轻唤了一声。

无人回应。

11

那夜是七夕。

我赶到行宫时,李承璟正一手牵着纯妃,一手抱着二皇子看花灯。

三人其乐融融,有说有笑。

宫里的消息,想必还没有传到此处来。

“陛下。”

我抱着冰冷的安乐,站在他们身后,轻轻唤了一声。

李承璟蓦然回首——

就是此时。

我猛然上前,袖中长剑直刺二皇子咽喉。

“噗呲。”

极沉闷的一声响,血花从二皇子脖颈前爆开,他惊愕地睁大了眼睛。

一剑封喉。

鲜血顺着长剑,流了我一手。

二皇子像只被折断脖子的鸡,脑袋无力地耷拉下去。

纯妃惊恐地尖叫起来。

“有刺客——”

“护驾、快护驾!”

“弓箭手准备——”

李承璟猛然大喊,“等等!”

他像是也察觉到了反常,语气中竟有颤抖。

“皇后,你怎么了?”

我说:“安乐死了。”

我漠然抬眼,看向尖叫的纯妃。

“你的儿子杀了我的女儿,所以,我来索你儿子的命。”

满目血色。

御林军终于把我团团围住,沉重的剑柄敲上我的后脑。

我眼中最后所见,是李承璟惊痛的目光。

醒来的时候,我盯着枕边小小的白玉长命锁发了一会呆。

“这是什么?”

我又看向案上放着的,织了一半的虎头帽,又拧了一下眉。

“这是我给祈儿织的么?看起来小了呀。”

淑妃蓦然睁大了眼睛。

二皇子被我一剑封喉,本该必死无疑,却不知崔家动了什么手脚,他现在还活得好好的,聪明伶俐,如同换了个人。

崔家向李承璟施压,此事最后不了了之。

至于那些小帽小鞋,被轻罗和淑妃收了起来,她们心照不宣,再也没在我面前提起。

安乐的名字成了宫中的禁忌。

仿佛只是我闲暇时,做了一场记不清的梦。

12

太子的最后一个字落下,殿内死寂无声。

我怔怔看向太子,他伏跪在地,手臂上都是泪痕。

“母后。不要忘了安乐。”

“她一个人,很孤单……会害怕,会哭。”

我哑声问:“安乐葬在何处?”

轻罗敛目,“凤凰台。”

又是一个禁忌的名字。

粉饰的太平被撕破,露出鲜血淋漓的内里。

李承璟终于没办法若无其事地买甜糕。

他急促地喘息着,几乎生生拧断太师椅的扶手。

我们的女儿死了。悄无声息。

李承璟张了张嘴,“从纯妃进宫起,就是这样了吗?”

他问着我,又像是在喃喃自语。

“怎么办……窈窈……我要怎么做……”

我按着额角,闭目不答。

“李承璟。”

“他们都说,养心殿的书案上,有一封废后诏书。你醒来这么久的时间里,都不曾看见过吗?”

他沉默下来。

答案呼之欲出。

我忽而起身,向殿外走去。

李承璟紧张地跟了上来,“窈窈,你要去哪里呀?”

“你连自己亲笔写的废后诏书都不相信。那我就带你故地重游。”

“告诉你,这十年里发生了什么。”

我提起一盏宫灯,安静回首。

“不要再逃避了,陛下。”

13

一路行去,在经过一处芍药花圃时,李承璟停下了脚步。

“窈窈。”他的目光顿了一下,“你何时喜欢上了芍药?”

“我记得,你不是一碰到芍药花,手臂上就要起疹子吗……”

不待我回话,他忽然按着额头,喃喃自语。

“我总觉得,这里,该有一片桃花。”

我笑起来。

于是我告诉他:“这里确实曾有一片桃花林。永宁元年,从金陵移植而来。”

“你我大婚那夜,曾在这林中醉卧。”

李承璟的肩膀忽然颤抖了一下。

我语调不变:“后来没有了。满宫的桃花都没有了。纯妃不喜欢桃花,她喜欢芍药。”

满宫芍药,在夜风中摇曳。

还有很多很多。

我带着他一路走,一路看。

冷冷清清的东宫。

逾制修建的怡春宫,却灯火不熄。

还有,他登基第一年为我筑的高台。

那也曾是少年李承璟对我的承诺之一。

他说宫中四面红墙,看不见宽阔的天空。

所以他要为我修筑一座高台,让我 日日能看见天光。

“就叫它『凤凰台』好不好?”

少年帝王撑着下巴,一笔一划地勾勒着我们的未来。

“凤凰于飞,夫妻恩爱。譬如我和窈窈。”

“说好了,咱们情深意长,白首同心!”

那年我十五岁。

陪他跋涉三月,来到金陵千里之外,人生地不熟的上京。

陪他一步步登上高台,坐上那个冰冷彻骨的金椅。

山呼万岁的声浪快要将我淹没。少年的脸在我眼中渐渐模糊。

他即位的第一年,我的父兄为了江山稳固,驻守北疆。

李承璟遵循着对我的承诺,自己缩衣减食,用重修金銮殿的钱修建了关雎宫,后宫只我一人。

他很忙,却怕我深宫寂寞,总是抽出时间与我同游凤凰台。

年末,我诞下皇长子。李承璟欣喜若狂,一出生便封为太子,为他起名“祈”,以为这是上天送给他的珍宝。

这是我记忆里最浓墨重彩的一年。

或许也是李承璟最爱我的那一年。

第二年,匈奴进犯,李承璟和苏氏、赵氏主战,以崔氏为首的其他世家主和,两拨人吵得不可开交。

李承璟更忙了,宵衣旰食,鬓边隐约有了白发。

第三年,朝廷和匈奴开战,朝廷的兵马和粮草却被延误,迟迟不到。

战事平定,苏氏满门战死,赵氏元气大伤。

武将一盘散沙,群龙无首。

满朝竟再无可用之人。

李承璟孤立无援,只得依附世家。

第四年春,崔氏的嫡长女被送进了宫,封为纯妃。

此后,陆陆续续,又有很多世家女被送入宫中。

淑妃出身赵氏,武将世家,是我曾经闺中的密友。

得知她也进宫的消息后,我吃了一惊。

她最不喜束缚,只爱喝酒跑马逛南风馆。

宫中规矩大又多,对她来说,与酷刑无异。

她本不必进宫的。

我匆匆赶去见她,她却早知我要问什么,攥紧了我的手。

“阿窈。我来陪你。”从来大大咧咧的女子,却红了眼。

“我听说,你在宫里的日子并不好过。”

纯妃娇纵跋扈,依仗着她如日中天的家族,处处和我针锋相对,在宫中立威。

李承璟爱惨了纯妃,日日留宿怡春宫,大小事务一律拉偏架。

就差没把我这个皇后废了,把凤位捧到纯妃面前。

阖宫皆知,皇后无宠,纯妃圣眷正浓。

崔家对他的识时务很满意,李承璟终于坐稳了这摇摇欲坠的帝位。

只有我午后小憩,很偶然的几个瞬间,会想起十五岁那年,我随着李承璟离开金陵,前往上京那夜。

星月稀疏,夜风沁凉。

白马拉车,奔向不可知的前路。

我和李承璟挨挨挤挤地靠着,如同互相依偎取暖的小兽。

我天真地问他:“到了上京,如果你真的当了皇帝,会不会纳很多妃子,把我忘了?”

少年怔了怔,随即握紧了我的手。

“不会。我保证。”他怕我不信,举起四指立誓。

“窈窈,若真有那一日,你就杀了我,教我不 得 好 死。”

夜风吹过破败的凤凰台。

凤凰已经离开很久了。这里如今蔓草丛生,处处都是腐草和流萤。

李承璟站在夜风里仰头,注视着荒废的高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十年。我和李承璟之间,隔了太多东西。

隔着年少盟誓,隔着簪缨世家和皇权,隔着荒废的凤凰台。

凤凰台下还葬着我的安乐。她死去那年只有四岁。

我小姑娘再也长不大了。

事已至此,无可回头。

“李承璟。”

他回头,分明旧时衣衫,却再不是少年。

我听见自己的声音,很哑。

响在夜风里,像只飘忽不定的幽灵。

“你愿不愿意,为我去死?”

14

宫中传闻,帝后夜游凤凰台,不欢而散。

当夜,陛下留宿怡春宫,纯妃复宠。

次日,我素衣散发,去到养心殿的时候,李承璟还在和纯妃调情。

“陛下~”

纯妃痴痴枕在他胳膊上,正往他嘴里喂葡萄。

“陛下。”我平平唤了一声,“您都想起来了?”

李承璟抬眼看来。

他唇边染了葡萄汁水,像个昏君。

“是啊。朕都想起来了。”

他笑了笑,叹息似。

“皇后,你已经不年轻了。”

下一句话,忽然变得很轻。

“皇后,你有没有什么话想要和朕说的?”

我平静道:“有。”

轻罗上前,将东西呈在案前。

那是皇后的金印金宝。

最下面,还压着一纸和离书。

纯妃惊呼。她抱紧了李承璟的胳膊,眼神变得幸灾乐祸。

李承璟沉默地看着我。

他没能出声。

俯身拜下的瞬间,十年间无数人和事如同走马灯,在我眼前翩跹而过。

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

隔着久远的时光,我张了张嘴。

如同年少的自己,跨过久远的时空开口。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余光里,我看见了那封废后诏书。

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它被放在长案的正中,整个养心殿最显眼的地方。

李承璟忽然起身,纯妃吓了一跳,惊疑不定地看着他。

“好……好得很!”

“苏窈,还是你骨头硬!”

他被气笑了,捏起我的下巴,眼神却很哀伤。

“那么想被废,朕就成全你!”

“来人,传朕旨意——”

“皇后苏氏,天命不祐,华而不实,不可以承宗庙、母仪天下。今废为庶人,幽禁冷宫,非死不得出。”

15

“今夜这牌,怎么打得这么凶。”

冷宫里,我、轻罗,和溜进来的淑妃,又凑了一局叶子牌。

“明日祭天大典,听说陛下还是准备带太子去。”

淑妃念念叨叨,和我们分享着外面的情报。

她颇有些幸灾乐祸:“纯妃这两个月的枕头风算是白吹了,她气得不轻!”

这是我进冷宫的第七天。

宫里宫外,表面的平静之下,暗流涌动。

山雨欲来风满楼。

这夜,李承璟遣人送来了一块玉玦。

冷宫外值守的宫女太监见此,都说废后再无东山再起之日。

他们说,玦,诀也,陛下要与我死生不复相见。

玉玦触手生温,我对着烛火,看了很久。

淑妃收拾完桌上的牌局,凑了个头过来。

“搞得人心惶惶的,这狗皇帝是什么意思?”

我很轻地笑了一下:“他的意思是,让我不要犹豫,当机立断。”

玦,决断也。

谋定当决,缘尽当断。

淑妃一愣,嘴里嘟囔了句什么,却还是点了点头。

“这有点像我认识的李承璟了。”

夜色里,百十个身披银甲的暗卫忽而现形。

为首那个看着我手上的玉玦,半跪下来。

“皇城暗卫,奉陛下之命,保护娘娘。”

“不必。”我平静道:“都去护卫东宫。”

月色清明,这或许是宫中最后一个平静的夜晚。

很远很远的地方,养心殿还亮着一点微末的灯火。

我忽然,很想见李承璟。

16

一宿未睡。

夜四鼓,宫门处忽有异动。

这个点,文武百官本该恭候在承天门外,等着皇帝出宫的车銮。

“娘娘,崔氏车马进宫,逼立太子!”

我蓦然起身,走到殿门前。

天色暗沉,却有一女子黑色劲装,策白马而来。

轻罗讶异地瞪大了眼,“那是……淑妃娘娘?”

我笑着摇头,“她不喜欢『淑妃』这个名字,还是叫她赵潇吧。”

说着,赵潇滚鞍下马,朝我行了一个武将礼。

“赵氏全族,愿追随太后娘娘。”

她微微抬手,掌中,是半块虎符。

剩下半块,我刚遣人从苏氏祠堂中取出。

虎符硌着掌心,冰凉坚硬。

就在这时,盯着养心殿的宫人也来报信了。

“纯妃逼立不成,毒杀陛下——”

火光由远及近亮起。

赵潇的父亲横刀立在偏门,身后是无数年轻的面孔。

我们的父兄,并肩作战过很多次。

这一次,也不例外。

当年苏氏满门战死,赵氏看似隐退,实则养精蓄锐,以待来日。

他们等这一天很久了。

夜风里,我听见自己坚定的声音。

“反贼崔氏,祸乱朝纲,倒行逆施,鸩杀天子,罪无可赦!”

“众人随我杀进宫中,诛杀此等无君无父之逆贼!”

另一边,纯妃的父亲也得知了皇帝被毒杀的消息。

他惊愕地睁大了眼睛。

“怎么会、怎么会——”

以崔家的权势,只要不是当庭弑君,他们可以压得住任何的事。

这次也一样。

他们对李承璟的性子再了解不过。

车马迫近宫门,一方面因皇后已废,太子便成了水中飘萍,李承璟权衡利弊,立二皇子为储,势在必行。

另一方面,是要彰显他崔家的滔天权势。

可是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李承璟死了,死在崔家的女儿手上。

一步走错,满盘皆输。

他喃喃自语:“不可能……”

纯妃不可能杀了李承璟。

他大概在想,李承璟这个傀儡皇帝做的好好的,为什么忽然死了。

他不知道的是,半个月前的一个夜晚,风吹过荒废的凤凰台,吹起年轻帝王的衣袖。

面对我的诘问,李承璟笑得快意极了。

旧日清风朗月一样的少年气,在他的眉梢眼角复活了。

譬如惊鸿照影。

“窈窈。”他笑:“为你而死,再好不过了。”

李承璟是自己服的毒。

17

天色微明之时,宫中血流成河。

崔氏叛党,尽数伏诛,待秋决后,午门斩首示众。

“不是我!我没有!”

纯妃早就没有了从前的风仪,披头散发,浑身是血。

她无助地嘶喊着:“我没有害陛下!”

我笑:“养心殿的宫人都看见了,陛下是喝了你喂的葡萄酒后呕血不止,你还有什么话要说?”

纯妃恨道:“陛下晚膳之时,接触食水众多,你凭什么就认定是我做的?”

剩下和崔氏划清界限的文武百官,惊疑不定地看过来。

“是吗。”我拍了拍手,“把人证带上来。”

纯妃怨恨的眼神,变成了惊愕。

只因被押上来的人,是二皇子。

他踉跄着站定,面无表情地指认纯妃。

“昨日卯时,祖父托人给母妃带了一包毒药,说若父皇不立我为太子,便毒杀父皇,令母妃垂帘听政。”

众人惊愕。

“一派胡言!”纯妃气得浑身颤抖,“你、你这个小贱种!你根本就不是我儿子——”

“人证物证俱在,这妖妇还敢狡辩——来人!”

我冷声吩咐:“拔了她的舌头。”

纯妃的惨叫声戛然而止。

我回身看向二皇子,“你做的很好。”

“祸不及子女,轻罗,带他去坤宁宫领赏吧。”

二皇子千恩万谢地走了。

我心中冷笑。

为何当初被我一剑封喉的二皇子还能活着?

对此,淑妃也有疑惑。

她暗中调查,结果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二皇子换了人。

纯妃生产时大出血,再不能有孕。

二皇子死后,她担心自己在宫中的地位不稳,于是偷梁换柱,在崔氏的子侄辈中挑选了一个年纪、面目、身量都和二皇子相仿的孩子。

可惜那是个平庸的孩子。

对外,纯妃用了很大的力气,才给他造出聪明伶俐的名声。

对内,他不是纯妃亲生骨血,纯妃稍有不顺,便对他非打即骂,毫不顾忌。

他对纯妃恨之入骨。

所以今日事发后,他甚至主动找上了轻罗,愿意为此作证,只求崔氏满门问罪时,能够留他一命。

他并不聪明,却是个颇有心机的孩子。

此子断不可留。

坤宁宫内,没有所谓的奖赏,只有一个赵潇坐镇。

她年少时曾在苏家与我一同学武。

苏家见血封喉的快剑,她学的很好。

18

诸事平定,我去见了李承璟最后一面。

“窈窈,你来了。”

他面色惨白,却有乌色的血源源不断地溢出唇角。

我怔怔看他许久,忽而伸手,扯断了他鬓边的丝丝缕缕的白发。

我今年二十五岁,他比我大两岁,今年也才二十七。

“嘶——”

李承璟委屈地嘟囔了声,“好疼啊,窈窈。”

我掐进了掌心,尽量保持语调平稳。

“这么怕疼,为什么不选死得快一点的毒药?”

他笑了,如同年少时指责我不解风情那样,嗔怪地点了点我的鼻头。

“因为我怕死的太快,来不及见你最后一面——诶诶,怎么哭了!?”

李承璟手忙脚乱地想给我擦眼泪,却牵动脏腑,捂着胸口呛咳起来。

“你别哭,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好不好?”

我忍着眼泪,“什么?”

他眨眨眼睛,声音变得很低。

“窈窈,如果我说,我从来没有变心,也从来没有忘记安乐,你信吗?”

他紧紧盯着我,神情有几分紧张。

见我点头,李承璟笑了。

如同放下最后一桩心事,整个人瘫软下去。

“如今朝堂清平,留给你和太子,这很好,我很放心——只是崔氏的关系盘根错节,万不可掉以轻心。”

他絮絮叨叨地嘱咐了好久,声音忽然软了下来。

“窈窈,我真的知道错了。”李承璟像个半大少年,小心翼翼地扯着我的衣袖,

“下辈子,我不要生在帝王家了……我还能来见你吗?”

眼泪簌然滑落,我颤抖着握住他苍白消瘦的手。

“可以。”我哽咽道:“但你要给我买很多甜糕。”

李承璟忽而笑了。

那个笑温柔极了,柔软明净,毫无一丝阴霾。

仿佛只是在一个再寻常不过的午后,他揣着油纸包,兴冲冲地翻过将军府的墙头。

衣袂翻飞,还是少年。

李承璟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

“这些年,我做的混账事太多了。我先下去和岳父和兄长谢罪,然后再布置我们来世的家……”

他很轻地弯了眉眼。

“莫哭了,窈窈。来世再见。”

那只冰凉的手垂落下去,我再也抑制不住,哭出了声音。

明知他听不见,我还是固执地俯下身,凑到了他的耳边。

“你要等我,李承璟。”

抬眼之时,我愣住了。

李承璟的床榻深处,有几行斑斑驳驳的小字。

经年久岁,隐蔽刻骨。

不要负了窈窈

不要忘记安乐

为祈儿铺好路

19

给赵潇送行那日,上京城的桃花初发。

“阿窈。”她骑着白马,吊儿郎当笑着,一如年少。

“这深宫真是待烦了,我去替你守北疆了,拜拜!”

轻罗刚倒完践行酒,回头一看赵潇骑着马跑了,急地连连跺脚。

“跑那么快做什么——娘娘,你看她!”

我只是笑:“江湖儿女,不拘小节。”

赵潇边跑着马,忽然回过头朝我们大喊。

“阿窈!轻罗!”

她朝我们大力挥了挥手,腕上旧旧的红色发带在风中摇曳。

那是安乐的旧物。

她说,要带安乐去看看宫墙之外,自由的风光。

“帮我给祈儿捎句话——好好干活,姨姨和妹妹,都挂念着他。”

“我们走了!”

帝薨,太子即位,改元长宁。

太后苏氏,垂帘听政。

自此,八方宁靖,海内承平。

【全文完】

来源:向阳花的故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