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冻、防病、防干旱:晚播小麦越冬管理的“三重门”与破解之道!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8 09:04 1

摘要:近期,持续阴雨天气让不少地区的小麦播种较往年推迟了10到20天,冬前有效积温不足,麦苗长势偏弱。

面对晚播小麦的寒冬考验,掌握这些管理技巧,让“慢半拍”的麦苗也能安稳过冬、来年丰收。

近期,持续阴雨天气让不少地区的小麦播种较往年推迟了10到20天,冬前有效积温不足,麦苗长势偏弱。

今年冬季预测气温波动大,小麦面临冻害、病害和干旱的“三重门”风险。这些难关不突破,将直接影响来年的收成。

第一重门:防冻害

晚播小麦最让人忧心的就是冻害风险。今年冬季气温波动大,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可能性高,那些整地质量不高和弱苗尤其容易受冻。

应对冻害,关键在于增温保墒。

在低温或寒潮来临前,对墒情不足的麦田及时沟灌,调节田间小气候。寒潮来临前2—3天喷施芸苔素内酯或叶面肥,能显著提升小麦植株的抗寒能力。

对于已经出现的旺长苗,及时控旺是关键。推荐采取镇压控旺方式,遵循“压干不压湿、压软不压硬”的原则,既能压实土壤裂隙增温保墒预防冻害,也能抑制地上部分徒长。

第二重门:防病害

土壤湿度大,病害发生的风险自然也加大。晚播小麦由于苗小苗弱,更容易受到病害侵袭。

种子处理是防病的第一道防线。坚决避免“白籽下地”,科学选用种衣剂包衣或拌种,重点预防小麦茎基腐病、根腐病、纹枯病等土传病害。

对于化学除草,时机选择尤为重要。播后苗前土壤墒情适宜时及时进行封闭除草,切勿在田间积水时操作。

如果播种后因湿度大、未能进行封闭除草,可等到小麦3叶1心期后,看杂草生长情况化除。一定要选择晴天上午10点到下午3点,无风,且3天内无大雨和低温霜冻的天气进行。

第三重门:防干旱

别看前期雨水多,今年冬季降雨偏少,加上气温偏高,土壤失墒快,麦田旱象已经有所抬头。

应对干旱,适时冬灌是关键。对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的麦田,应在日均温3℃左右、夜冻昼消时浇越冬水。

冬灌要采用“小白龙”、微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措施,灌后及时划锄松土,一般亩浇水量不超过40立方米,切忌大水漫灌。

对于单根独苗的晚播弱苗可不进行冬灌,避免降低地温,影响苗情转化。

破解之道:综合管理

除了应对这“三重门”,晚播小麦还需要综合管理,做到“促生根、促长叶、促分蘖,促弱转壮”。

升级沟厢质量是基础。及时打通排水沟、深挖田间厢沟、腰沟,确保田间“三沟”配套,做到沟沟相通,雨止田干。这不仅能防渍,也能抗旱。

因苗施肥很重要。对晚播弱苗、渍水弱苗和底肥施用不足的麦苗,应提早在3叶期追肥速效氮肥或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而对于越冬前分蘖1—2个的田块,亩追施16—20公斤高氮复合肥。

尽管晚播小麦面临诸多挑战,但只要技术到位,‘慢半拍’照样能高产。农谚说得好:“只要地不冻,小麦尽管种”。抓住冬前管理的关键时期,突破“三重门”的阻碍,明年麦收时节,晚播麦田同样能迎来丰收的喜悦!

面对晚播小麦的困境你有什么成功经验?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交流!

来源:稻香老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