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边是网信部门紧急出手,一口气处置了超 1.1 万个 AI 仿冒公众人物账号,像 “百货超市小店”“娜娜好物联盟” 这类账号,用 AI 换脸、合成语音模仿网红主播,卖假货、搞虚假宣传,不少网友哭诉 “看直播买的护肤品是三无产品,以为是真主播推荐,没想到是 AI
刚过去的 48 小时,两起 AI 相关事件在头条刷屏,评论区炸开了锅:
一边是网信部门紧急出手,一口气处置了超 1.1 万个 AI 仿冒公众人物账号,像 “百货超市小店”“娜娜好物联盟” 这类账号,用 AI 换脸、合成语音模仿网红主播,卖假货、搞虚假宣传,不少网友哭诉 “看直播买的护肤品是三无产品,以为是真主播推荐,没想到是 AI 造假”。
另一边,电商圈掀起 “反 AI 诈骗” 潮:有买家利用 AI 生成商品毁损图,比如把完好的衣服 P 成破洞、将崭新的电器合成 “进水故障”,再申请 “仅退款”,百元内小商品成了重灾区,甚至有 “造假教程” 在社交平台流传。一位淘宝卖家晒出后台数据,一周内遭遇 3 起 AI 造假退款,损失近 2000 元,无奈吐槽 “现在做生意还要防 AI 诈骗”。
头条大数据显示,这两起事件相关话题阅读量已突破 8 亿,“AI 造假”“AI 诈骗” 成搜索热词,其中 30-45 岁用户讨论度最高,占比达 52%,核心诉求集中在 “如何维权”“怎么识别 AI 骗局” 上 —— 当 AI 从 “黑科技” 变成 “坑人工具”,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
AI 技术本身是中性的,但当它被滥用时,背后藏着一套 “低成本、高收益、低风险” 的畸形逻辑:
1. 造假成本低到离谱:以前伪造商品毁损图需要专业修图技术,现在用 AI 工具输入 “衣服破洞、污渍明显”,10 秒就能生成以假乱真的图片;仿冒公众人物更简单,网上随便找张主播照片,AI 换脸工具几分钟就能合成 “新视频”,甚至不用露脸,AI 语音合成就能模仿主播的语气带货。
2. 诈骗收益立竿见影:AI 仿冒账号靠虚假宣传,一天能卖上百单假货,利润翻好几倍;而 “仅退款” 诈骗几乎零成本,成功一次就能白拿商品,就算被平台驳回,也不用承担任何惩罚,导致越来越多人跟风。
3. 监管和识别有滞后性: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分辨 AI 换脸视频、合成图片难度极大,尤其是老年人,很容易被 “熟悉的面孔”“真实的场景” 欺骗;而平台的审核机制还没跟上 AI 造假的速度,往往要等消费者投诉后才能追溯,给了骗子可乘之机。
更值得警惕的是,头条评论区有网友爆料:“现在不仅有 AI 仿冒主播,还有 AI 伪造领导微信、家长群消息骗钱的”。当 AI 技术降低了作恶门槛,诈骗的场景正在无限扩张,从电商购物到社交沟通,从直播带货到日常转账,每个人都可能被卷入 “AI 骗局”。
面对愈演愈烈的 AI 乱象,网信部门处置违规账号、工信部通报侵权 APP 的举措,得到了头条网友的一致支持,相关政策话题的点赞率高达 89%。但网友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封账号只是第一步,要从根上解决问题,还得堵上漏洞”。
要治理 AI 滥用,需要三方发力,形成 “防护网”:
对平台来说,要升级 “反 AI 诈骗” 工具:电商平台可以引入 AI 反欺诈系统,对比商品发货时的照片和用户上传的毁损图,识别合成痕迹;社交、直播平台要加强账号审核,要求主播进行实时人脸验证,杜绝 AI 换脸仿冒。就像头条网友说的:“平台不能只想着赚钱,得把用户的安全感放在第一位”。
对监管来说,要完善 “AI 治理” 规则:目前 AI 技术的发展速度远超法律规范,很多 AI 诈骗行为处于 “灰色地带”。需要尽快明确 AI 造假的法律责任,比如 AI 仿冒他人账号诈骗,平台和造假者该承担什么责任;同时建立快速维权通道,让消费者遭遇 AI 诈骗后,能及时追回损失。
对我们来说,要提高 “防 AI” 意识:面对网上的视频、图片、消息,多留一个心眼:主播带货时,看看是否有实时互动,避免被 AI 换脸欺骗;收到退款、转账要求时,主动电话核实,别被 AI 合成的消息误导。头条大数据显示,看过 “AI 诈骗识别技巧” 类内容的用户,被骗概率降低了 60%—— 多一份警惕,就少一份风险。
其实,AI 技术本身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AI 可以帮医生诊断病情,提高看病效率;可以辅助老师批改作业,减轻工作负担;可以给独居老人提供陪伴,带来温暖。但现在,有些人为了利益,把 AI 变成了诈骗、造假的工具,违背了技术发展的初衷。
头条上有个高赞评论说得好:“AI 没有错,错的是滥用 AI 的人;技术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约束的欲望”。这两起 AI 乱象事件,不仅是对我们安全感的挑战,更是对 AI 治理的提醒 —— 当技术快速发展时,不能只追求创新,更要守住底线。
未来,AI 技术还会不断进步,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期待的,不是禁止 AI 发展,而是让 AI 在规则的框架内运行;不是害怕 AI 带来的风险,而是通过完善的治理,让 AI 成为服务人类的 “好帮手”,而不是伤害他人的 “坏工具”。
最后想问大家:你遇到过 AI 造假、AI 诈骗吗?你觉得该如何防范 AI 滥用?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让我们一起为 “安全的 AI 时代” 发声!
来源:四方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