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传理论、故事话发展!阳山理论宣讲让“百千万工程”走进群众心坎里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8 08:45 1

摘要:“吃鸡要吃清远鸡,到了清远要吃阳山鸡,到了阳山要吃江英鸡!”在阳山县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阶段,“韩愈讲堂”基层理论宣讲队成员潘洁莹走进江英镇江南村,用地道乡音为数百名群众解读清远(阳山)鸡产业与“百千万工程”的紧密关联,引发全场强烈共鸣。这

“吃鸡要吃清远鸡,到了清远要吃阳山鸡,到了阳山要吃江英鸡!”在阳山县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阶段,“韩愈讲堂”基层理论宣讲队成员潘洁莹走进江英镇江南村,用地道乡音为数百名群众解读清远(阳山)鸡产业与“百千万工程”的紧密关联,引发全场强烈共鸣。这场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的宣讲,正是阳山县推动基层理论宣讲走深走实,助力“百千万工程”落地生根的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阳山县锚定“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目标,以讲好高质量发展故事为核心,依托“韩愈讲堂”成熟宣讲品牌,创新推出“理论+案例+文艺”的“点单+配送”模式,在全县13个乡镇开展基层理论巡回宣讲活动,让政策理论跳出会议室,走进田间地头,融入百姓生活,凝聚起全社会共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强大合力。

建强队伍优内容

精准宣讲绘就发展蓝图

为确保宣讲工作高效有序推进,阳山县以深化“韩愈讲堂”品牌建设为抓手,构建起多元化、高素质的基层理论宣讲体系。专门组建3支优秀宣讲队,秉持“线下巡讲、线上传播”双线思路,统筹整合体制内外优质资源,将政治敏锐性强、表达能力突出的党员干部、青年骨干、巾帼代表,以及“乡村名嘴”“乡村能人”“文艺骨干”“乡村新闻官”、创业青年、道德模范等纳入“理论宣讲人才库”,形成坚实的人才支撑。

宣讲内容紧扣党的二十大精神主线,聚焦“百千万工程”应知应会知识点,结合阳山发展实践精心打磨。宣讲员系统备课,针对不同受众群体定制分众化、对象化教案,以10分钟左右的精炼宣讲时长、总时长不超过80分钟的活动安排,兼顾政策传递精准性与群众接受习惯。从特色村镇规划、产业发展施策,到乡村治理创新、美丽圩镇建设,从党员干部实干担当到群众积极参与,从生活环境蝶变到民生福祉提升,一个个鲜活案例串联起阳山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画卷。

产业一线的奋斗故事成为宣讲亮点。宣讲员袁学友以《党建引领走出振兴新“稻”路》为题,用乡音土话讲述农耕文化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历程;卢海玉在《外来媳妇:透过“百千万工程”看家乡之巨变》中,细数农村从“脏乱差穷”到“产业兴、环境美、乡风淳”的华丽转身;文诗华在《石蛙跳进湾区,飞地架起云梯》宣讲中,以“石蛙”为喻,生动讲述了阳山特色农产品借助“飞地经济”走向大湾区市场的故事,让观众真切感受到“百千万工程”为乡村振兴注入的强劲动力。

此外,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志愿服务助力“一老一幼”、文明和谐家庭建设等暖心内容,让宣讲既有政策高度,更有民生温度。

创新形式扩覆盖

理论传播焕发鲜动活力

“请听题——‘百千万工程’的全称是什么?”“‘百千万工程’就是‘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百千万工程’的‘领头雁’是指——?”“我会!我会!是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大家回答得都好快啊,太棒了,为你们点赞!”……

为打破传统宣讲刻板印象,阳山县创新推出“巡讲+巡演+巡展”模式,将理论传播与问答互动、文艺创作、视觉展示深度融合,让政策宣讲既有“理论高度”,又有“民生温度”和“趣味浓度”。

“走上场,竹板起,一段快板献给你,移风易俗很重要,利国利民为崛起”“无需大举办婚宴、反对大口要彩礼,旅行就结婚、不要大彩礼”“百善孝为先、薄葬扬正气”“勤俭节约好传统、永远永远记心里”……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圩镇广场、乡村百姓大舞台等群众聚集场所,快板说唱、三句半、方言故事、有奖问答等喜闻乐见的形式轮番上演,韩愈文化、红色文化、本土非遗等特色元素巧妙融入,让“书面语”变成“家常话”,让理论宣讲“活”起来、“潮”起来。

活动现场同步开展摄影、书画流动展览,以直观视觉呈现“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阳山在乡村风貌、生态环境、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的巨大变化,让群众在欣赏作品中真切感受家乡发展成果。

线上线下协同发力扩大宣讲覆盖面。线下依托“两中心一平台”、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结合群众日常休憩特点,采用“理论+案例”互动宣讲方式,开展高质量发展、绿美阳山建设、国防教育等各类宣讲490余场次,覆盖群众4.2万多人次,将党的理论政策送到百姓“家门口”,实现“零距离”政策解读。线上打造“流动课堂”,借助融媒体中心制作推出“百千万工程”系列云宣讲之“村党组织书记带你看阳山乡村新变化”“主播带你看阳山乡镇新变化”等传播宣讲内容,实现党的“声音”与基层群众“呼声”同频共振。

民心共鸣聚合力

实干兴乡谱写发展新篇

接地气的宣讲内容与创新的传播形式,让“百千万工程”从抽象“政策名词”变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实景。

蒲芦洲村柚子成熟。邓燕南摄

岭背镇蒲芦洲村村民借助政策支持,广泛种植沙田柚,全村年收入破3000万元。村民感慨:“路修到田边、灌溉有技术、游客能采摘,跟着政策干准没错!”张阿姨望着村里整洁的巷道、精致的“四小园”和热闹的口袋公园,满脸笑容地说:“现在村里跟花园似的,住着心里敞亮!”

宣讲提及的长者饭堂5元热乎饭、残疾人就业帮扶、妇女家门口就业、青年返乡创业机遇等民生举措,覆盖不同群体需求,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政策实惠。返乡大学生小周听完宣讲后,坚定了留乡创业决心,计划以专业知识助力乡村文旅产业发展;老党员主动带头参与村庄建设,退休教师为民生保障点赞,村妇联代表对妇女儿童关爱举措充满期待。群众纷纷表示,这样的宣讲“没有空话套话,全是咱关心的事”,愿意积极投身“百千万工程”,为家乡发展献智出力。

目前,阳山县“理论宣讲人才库”已形成多元化人才梯队,为基层理论宣讲提供坚实支撑。下一步,阳山将持续深化基层理论宣讲创新,优化内容、创新形式、扩大覆盖,让党的政策声音与群众呼声同频共振,凝聚起全社会参与“百千万工程”的强大合力,奋力实现“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目标。

来源:阳山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