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聪明药” 真的存在吗?揭开盐酸哌甲酯的真相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8 08:49 1

摘要:“考前一粒聪明药,金榜题名不用愁!” 每到中高考季,这样的说法总会在家长群、学生圈里悄悄流传。只需吞下一颗小小的药片,就能在考试时保持高度专注、思路清晰,甚至 “超水平发挥”—— 这种听起来特别科幻的剧情,如今正悄然渗透进国内中高考生、考研族乃至高压工作的白领

“考前一粒聪明药,金榜题名不用愁!” 每到中高考季,这样的说法总会在家长群、学生圈里悄悄流传。只需吞下一颗小小的药片,就能在考试时保持高度专注、思路清晰,甚至 “超水平发挥”—— 这种听起来特别科幻的剧情,如今正悄然渗透进国内中高考生、考研族乃至高压工作的白领群体中。他们口中的 “聪明药”,实则是一种国家严格管制的第一类精神药品“盐酸哌甲酯”。

一、“聪明药” 的前世:从网球赛场到全球市场

盐酸哌甲酯的诞生,是一场偶然的科学发现。1944 年,瑞士汽巴 - 嘉基制药公司(如今诺华制药的前身)化学家莱安德罗・潘尼松,在实验室中首次合成出哌甲酯。当时,他并未立刻意识到这款新药的潜在用途,随后他的妻子玛格丽特在试用后发现这款新药能提高注意力,帮助她在网球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这份 “意外收获” 让潘尼松看到了新药的价值,因此潘尼松以妻子的昵称Rita将它命名为Ritalin就是我们熟知的利他林,并于1955年被FDA获准上市。最初用于治疗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等问题。随着临床应用的推广,人们逐渐发现它对发作性睡病(一种会突然毫无征兆入睡的罕见病)也有显著疗效,药物适应症进一步扩大。

到了 20 世纪末,利他林的专利保护到期,美国强生公司迅速抓住机会,研发出盐酸哌甲酯缓释片,并将其命名为 “专注达”(Concerta)。这款缓释剂型解决了普通片需要多次服药的麻烦,药效可持续 12 小时,能覆盖整个上学或工作时段, 2000 年一经上市便迅速风靡全球,成为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主流药物之一。但是,无论是利他林还是专注达,其核心有效成分都是盐酸哌甲酯。它们从治疗药物到被误传为 “聪明药”,背后是人们对 “快速提升能力” 的迫切渴望,以及对药物使用风险的认知缺失。

二、科学视角:盐酸哌甲酯如何 “起效”?为何被严格管制?

盐酸哌甲酯是一种用于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和发作性睡病的第一类精神药品。能通过抑制多巴胺转运体和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增加大脑前额叶和纹状体中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的突触间隙水平,提高注意力,从而改善注意缺陷、认知功能和多动现象。您可能要问啦,这么一款效果显著的药品为何要打上一类精神药品的标签进行最严格的管理呢?那如果我告诉您它与冰毒(甲基苯丙胺)都属于兴奋型苯丙胺类物质,滥用很可能会造成药物依赖,您能理解为何国家对它的管制会那么严格了吗?未患病儿童体内多巴胺水平并不低,而哌甲酯会阻断神经细胞对多巴胺的回收,导致体内多巴胺高于正常水平,虽然哌甲酯能让孩子们得到短暂的精神亢奋,但是等药物作用一过,孩子们的身体必然会出现代偿和抑制。有资料显示,健康孩子使用了哌甲酯,表明上精力会有短暂的充沛,但实际上身体已经严重透支,离开哌甲酯,就可能会出现焦虑、紧张、幻觉等精神病样症状。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所中学,曾出现过关于哌甲酯的集体成瘾事件,有学生一天要吃20片聪明药才能得到缓解。”

三、谁才真正需要盐酸哌甲酯?5 个核心使用条件

既然盐酸哌甲酯有严格的管制和潜在风险,那是不是所有 ADHD 患者都需要服用?答案是否定的。临床上,医生会综合评估患者的情况,只有同时满足以下 5 个条件,才会考虑使用盐酸哌甲酯治疗:

1. ADHD诊断明确

2. 年龄在6岁以上,环境调整和行为训练无效,或者效果不明显

3. 家长和孩子愿意接受药物治疗

4. 没有药物治疗的禁忌症

5. 家长承诺对药物治疗进行监管,能够让孩子规律服药

注意,不是每个ADHD的孩子都需要哌甲酯治疗,只有当至少满足以上5个条件时,才考虑使用。

四、何时可以停药?停药不是 “说停就停”

很多家长关心:孩子服用盐酸哌甲酯后,症状改善了,什么时候能停药?是否可以长期服用?事实上,ADHD 的治疗是一个 长期过程,停药需要严格”遵循指南建议,绝不能擅自决定。

根据《美国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学会(AACAP)ADHD 治疗指南》和《中国儿童 ADHD 防治指南》的建议:只有当 ADHD 的核心症状完全缓解,且持续至少 1 年以上时,才可以考虑尝试停药。而且停药需要选择 “低压力时期”,比如寒暑假、没有重要考试或重大生活变动的阶段 —— 因为停药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症状反弹,在压力大的时期停药,更容易影响学习和生活。

停药过程也需要 “循序渐进”:医生通常会建议逐渐减少剂量(如先减至原剂量的一半,观察 2-4 周),而非突然停药,以避免出现戒断反应(如焦虑、失眠、情绪低落)。同时,停药后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变化,至少每 3 个月复查一次:如果症状持续稳定,说明停药成功;如果症状再次出现,可能需要重新启动药物治疗。

结语:没有 “聪明药”,唯有脚踏实地才是真

从药学角度分析,盐酸哌甲酯这类药物本质上只是一种"对症治疗"的化学制剂。它确实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善使用者的注意力集中程度,但这种改善作用仅是暂时性的。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类药物绝不可能实现所谓的"提升智力"。智力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概念,其核心要素包括稳定的记忆力系统、深刻的理解能力以及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些核心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必须通过持之以恒的知识积累、反复的学习训练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逐步获得提升。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所谓的"聪明药"。与其浪费时间和精力去追求这种不切实际的"药物奇迹",不如脚踏实地,遵循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系统性的训练来持续提升自身能力—这才是最可靠、最持久的成功之道。

作者:程呈斌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来源:纵相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