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创业经商者而言,时间窗口更为重要。移动互联网浪潮时期,即便没有PPT,仅凭个人能力就能拿到上千万元投资;但现在,即便APP做得优秀、PPT精美,融资也难如登天,这由资本市场环境决定。
赚钱的机会藏在新闻联播中。
分析数百期新闻联播后,笔者发现了钱越来越难赚的核心原因:大环境变化、经济快速转型,但90%的人的商业思维未能跟上这一变化。
本次将讲透对每个人都有意义的三种商业思维,以及一系列风口和趋势。本文信息量较大,建议收藏留存。
2019年的直播带货是典型的时间窗口红利,素人仅凭一部手机开播,做得好一年可赚上百万。
但现在再入局,若无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投流费用,很难取得成效。核心原因是红利期结束,投入与产出回归对称甚至残酷的状态。
对于创业经商者而言,时间窗口更为重要。移动互联网浪潮时期,即便没有PPT,仅凭个人能力就能拿到上千万元投资;但现在,即便APP做得优秀、PPT精美,融资也难如登天,这由资本市场环境决定。
想要抓住红利,关键是识别时间窗口。市场早期规划未完全建立时,入场成本极低,潜在回报极高,仅需较小试错成本,就可能撬动巨大收益。
判断行业处于黄金时间窗口的三个信号:
人才极度稀缺,薪资反常上涨。企业愿意用远超市场平均水平的价格抢人,说明行业爆发式增长,供给完全跟不上需求;规则模糊,标准缺失。行业无统一玩法,充斥野蛮生长的机会,为创新者提供巨大空间;政策和资本开始涌入。但大众认知严重滞后,新闻频繁提及但身边人谈论时仍一脸迷茫。当三个信号同时出现,就是入局的最佳时机。以未来两年确定性极强的低空经济为例,很多人认为其离自身遥远,觉得飞行器、无人机等过于高科技,这正是典型的认知滞后。
国家发改委专门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释放最强政策信号;各大央企、科技巨头纷纷布局,资本持续涌入;低空产业链相关人才及熟练无人机飞手,当前均存在市场缺口,三个信号全部齐备。
不同基础的人可通过不同方式抓住这一时间窗口:
能力和资源较强者,可入局低空经济产业链上游。近期参加多个低空经济、数字经济相关展会,发现不少优质企业,例如专注于拦截无人机的“反无人机”无人机,在安全领域市场空间广阔;无相关技术或资源背景者,可借鉴19世纪美国淘金潮的思路——真正赚大钱的除少数淘金者,还有卖帆布牛仔裤的李维斯特劳斯(李维斯牛仔裤创始人),这种思路被称为“配套思维”。在低空经济这一新淘金潮中,可聚焦周边配套和服务。
央视报道过云南的典型案例:以前农民靠人力、骡马运输山上的香蕉,现在有卡车货运从业者成立无人机运输队,大幅降低运输成本,从中获利。
未来,无人机运输业务将如同当前的汽车物流,门槛不高且时间窗口适宜。此外,低空经济相关的人才培训、中介服务、无人机维修保养、低空旅游路线规划等,都是低成本高回报的切入点。
当一个产业崛起时,其生态位处于空白状态,只需找到自己能胜任的环节,就能轻松卡位。
很多人觉得找不到机会,并非自身不够优秀——能坚持看完本文,说明你具备足够好奇心和耐心,核心问题在于信息差。本文的初衷就是帮助大家消除信息差。
但仅靠机会不够,还需一套将机会转化为绝对优势的打法,第二种思维将告诉你如何实现降维打击。
降维打击思维听起来略带科幻色彩,但已在现实中真实发生。该词源自刘慈欣的《三体》,指用高维度武器攻击低维度对手,使其毫无还手之力。
商业竞争中亦是如此,很多传统行业老板勤勤恳恳奋斗一辈子,最终被采用全新模式的年轻人击败,这就是降维打击。降维打击的本质是引入新变量,打破原有竞争格局,这个新变量可能是新技术、新空间或新模式。
新闻联播高频出现“人工智能+”,国家层面鼓励各行业应用人工智能(AI),掌握这一武器,可对多个行业实行降维打击。
普通毛绒玩具售价50元,若植入能接入大模型的AI芯片,使其能与孩子进行有逻辑、有情感的对话,售价可提升至300元甚至500元。
此时它与普通玩具已不属于同一品类,售卖的不再是棉花和物料,而是陪伴和启蒙价值,这就是AI对传统玩具产业的降维打击。
笔者有一位创业的朋友,其公司已成为该市场头部企业,获得数亿元投资,核心原因是该领域想象空间巨大,相当于重新定义了玩具。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无需开发大模型(门槛过高),机会在于成为最懂运用AI的行业专家。例如一位做家具设计的粉丝朋友,最快15分钟就能设计出一套带效果图的方案。
若他深耕AI设计方案、生成效果图的工作流,15分钟可生成上百个方案,效率将大幅提升。这正是当前很多家具、箱包工厂的转型方向——当同行仍用传统方式作业时,你已借助新技术实现效率飞跃,这就是降维打击。
我在大学为研究生讲授AI与产品相关课程,认为无需神话AI,当前仍有很多AI无法完成或做不好的事情,但更不能忽视AI的价值,同行应用而你不用,就会陷入被动。
人们习惯在平面上思考问题,例如开餐厅优先选择好地段,做物流则多购置货车。但若打开思路,向空中和地下拓展,将发现新的机遇。
空中维度即前文提及的低空经济,除无人机外,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英文eVTOL,简单来说就是用造电动车的思路造飞机)是重要方向。
目前这类飞行器已实现深圳到珠海的首次演示飞行,全程仅需20多分钟,立体化交通网络是未来大趋势。
地下维度方面,地下空间的利用是另一大机会。城市中存在大量闲置地下空间,例如地铁配套空间、“平战结合”的地下人防工程空间等。
国家出台政策,地下空间可减免土地出让价款和租金,同一地段的地下空间租金远低于地面空间,此时开展商业经营或共享仓库业务均具备优势。
政策鼓励地下空间合理布局商业、仓储物流设施等项目,禁止布局居住、学校、托幼、养老等项目,需重点牢记。这正是新的红利机会。
物理维度的降维打击,核心是当他人仍在平面内卷价格、服务时,你通过开辟新空间维度,直接重塑游戏规则。
关键要记住:商业思维的核心是升维思考、降维攻击。
需不断自问:能否引入新技术或开辟新空间,让竞争对手望尘莫及?想通这一点,商业格局将彻底打开。
接下来将讲解最后一个思维,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前面提到的寻找时间窗口、实现降维打击,均有一个终极前提,否则所有努力都将成为空中楼阁,这就是痛点穿透思维。
痛点穿透思维过去几年,元宇宙等高大上的概念层出不穷,资本疯狂追捧,故事极具吸引力,但最终大多偃旗息鼓。
核心原因是技术再先进,若不能解决现实世界的真问题,无法让用户心甘情愿付费,就毫无价值。相反,技术即便简单,只要能精准切中痛点,就能创造巨大商业价值。
共享充电宝技术并不复杂,但解决了现代人手机没电的巨大焦虑,这一刚性需求使其成为百亿规模的生意。
未来两三年,大量机会在于将成熟技术应用到需要的场景中。前文提到的AI+毛绒玩具就是典型案例,技术上采用成熟的AI大模型,关键是结合小朋友玩玩具时渴望交流、陪伴的痛点。
真正让用户愿意付费的痛点往往并不高大上,但能解决实际问题。例如一款AI产品,仅需拍摄饭菜照片,就能分析出食材各自的热量,对普通人而言需求不高,但对控制饮食、想要减肥的人来说就是刚需,因此很多人愿意付费,产品盈利丰厚。
这类产品无高深技术,仅运用AI大模型的已知能力。
这种思维在各行业普遍存在:覆盖人群极广的需求往往难以满足或竞争激烈,而看似狭窄的需求,若能深耕,更容易成功,关键是找到有价值的问题并解决。
寻找有价值问题的三个标准:
高频性:用户是每天遇到,还是每年仅遇到一次;痛点程度:问题解决后,用户是否有“得救了”的感受;付费意愿:用户是否愿意为解决方案付费,这是检验真伪需求的唯一标准。你的核心任务是找出这些痛点,再寻找能解决痛点的工具,而这些工具相关的技术往往并不复杂,只是此前未应用于这些痛点场景。
未来2-3年,大多数人想要突围,必须完成三大思维升级:
时间窗口思维:寻找正在发生的风口,以最小成本试错,成为市场早期入局者;降维打击思维:拒绝在同一平面内卷,学会用技术跨界和空间破壁两大高维武器,重新定义竞争格局;痛点穿透思维:聚焦狭窄但足够痛的刚需,深度深耕,用成熟技术解决真实且用户愿意付费的问题。来源:马力在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