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王羲之集字书法,《集王圣教序》西泠本高清30图全册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8 07:50 1

摘要:《集王圣教序》全称《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由唐代长安弘福寺僧怀仁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于咸亨三年(672年)刻制成碑。

文◎赵磊

《集王圣教序》全称《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由唐代长安弘福寺僧怀仁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于咸亨三年(672年)刻制成碑。

碑文共1900余字,不仅包含太宗李世民为玄奘法师翻译佛经所作的序文,太子李治所作的《述圣记》,还有玄奘撰写的《谢表》与《心经》等。

《集王圣教序》的诞生,与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的推崇密切相关。

太宗曾举全国之力搜罗王羲之书迹,命虞世南、褚遂良等鉴别真伪,并安排专职拓书人摹拓王书,分赠宗室大臣。

这种收集与复制活动,使王羲之书法在唐代上层社会与民间迅速传播。

怀仁和尚以二十余年心血,从内府所藏王羲之墨迹中集字刻碑,开创了书法史上集字刻碑的先河。这一创举不仅迎合了太宗崇尚王书的意愿,也满足了佛教传播的社会需求。

相比前代多以隶书、楷书入碑的惯例,《集王圣教序》选择行书入碑,是一个重大转折。

在此之前,王羲之书法多以小型尺牍传世,《集王圣教序》首次以大型碑刻形式展示王字,为后人学习王羲之书法提供了全新的媒介。

使转笔画中的棱角也是王字的重要特点。怀仁在集字时保留了这些关键特征,碑中绕笔虽圆转流畅,却没有一味追求圆滑,而是在关键处留有棱角,形成节奏变化。

《集王圣教序》原碑至今仍存于西安碑林,但历经千年风雨,碑面已出现残损。

传世拓本因而成为研究王羲之书法的重要资料,其中西泠社所藏版本(西泠本)在书法界享有盛誉。

由于《集王圣教序》碑面随着时间推移不断磨损,早期拓本更能反映怀仁集字的原貌。

西泠本作为较早的拓本,保存了碑刻初期的风貌,笔画的起止、转折与牵丝清晰可见,有助于研究者深入理解王羲之的笔法特征。

在唐代,由于皇室对王羲之书法的推崇,该碑影响广泛,催生了多件集王字碑刻的出现,如《集王兴福寺碑》《集王金刚经》等。

《集王圣教序》西泠本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来源:汉府书画中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