钇价暴涨4400%!中美稀土谈判倒计时,全球供应链面临重构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8 02:06 1

摘要:“我希望在感恩节前完成稀土协议。”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在11月16日接受福克斯新闻“周日早间期货”节目采访时这样表示。他的评论源于上个月达成的一项框架协议,其中华盛顿同意不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0%的关税,而中国则暂缓对关键稀土矿物和磁体实施出口许可制度

一场围绕稀土的谈判正在与时间赛跑,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设定了一个紧迫的最后期限——感恩节。

“我希望在感恩节前完成稀土协议。”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在11月16日接受福克斯新闻“周日早间期货”节目采访时这样表示。他的评论源于上个月达成的一项框架协议,其中华盛顿同意不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0%的关税,而中国则暂缓对关键稀土矿物和磁体实施出口许可制度。

这场谈判背后,是中美两国在关键矿产资源领域长期博弈的延续,也是全球供应链重塑过程中的一个缩影。

贝森特在采访中透露出对即将达成的稀土协议的信心,他强调,“我对我们在韩国的两国领导人会议后,特朗普总统和习近平主席之间,中国将遵守他们的协议充满信心。”

这一表态与上月达成的框架协议一脉相承,该协议暂时阻止了一场全面的贸易冲突升级。

贝森特还利用此次采访机会驳斥了《华尔街日报》最近的一篇报道,该报道称中国官员计划限制与军方有联系的美国公司获得稀土。

他直言不讳地批评该报道的不准确性,展现了美国政府在稀土问题上与中国达成协议的坚定意愿。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接受福克斯采访

稀土元素被称为“工业维生素”,是高科技产业和国防工业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

从F-35战斗机到“战斧”导弹,从电动汽车到风力发电机,这些现代化产品和装备都严重依赖稀土材料。

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稀土生产的绝对主导者,2024年全球稀土总产量为39万吨,中国稀土产量达27万吨,占据全球产量近70%的绝对优势。

相比之下,美国稀土消费高度依赖进口。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截至2024年,美国80%的稀土消费依靠进口,其中77%的稀土从中国进口。

这种不对称的依赖关系使得稀土成为了中美贸易摩擦中的关键筹码。

今年4月,中国宣布对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引发了全球稀土市场的震动。

作为回应,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表示,美国将从11月1日起对所有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100%的关税。

贸易摩擦的火药味突然变得浓郁

中国商务部随后回应指出,“9月中美马德里经贸会谈以来,短短20多天时间,美方持续新增出台一系列对华限制措施。美方的行为严重损害中方利益,严重破坏双方经贸会谈氛围。”

在双方紧张关系加剧之际,中国于10月9日进一步升级了管控措施,对含有中国成分的部分境外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这些措施被西方分析人士称为 “0.1%规则” ,即世界任何地区的企业,如果要出口含0.1%及以上原产於中国受控稀土金属的稀土磁体或半导体材料,都必须获得中方批准。

中国稀土的出口管制迅速对全球供应链产生了冲击。

特别是在元素“钇” 等特定稀土品种上,市场反应极为剧烈。据报导,欧洲钇氧化物价格自今年1月以来飙升了4400%,每公斤已达270美元,创造了史上罕见的涨幅。

美国航空工业协会坦言,钇是制造先进喷射引擎不可替代的核心材料,由于供应链高度仰赖中国,目前正面临成本升高的风险。

半导体行业也受到严重威胁。业界人士指出,钇在芯片设备中扮演关键的保护涂层与绝缘材料角色,缺货严重程度高达“9分”(满分10分)。

美国Great Lakes Semiconductor执行官理查德·瑟斯顿强调,钇供应不足将延长芯片生产周期、推升企业成本,甚至降低设备运作效率。

面对稀土供应链的脆弱性,美国正多管齐下寻求解决方案。

在国内层面,美国积极推动稀土产业链的本土发展。美国稀土关键矿物提炼公司ReElement Technologies宣布计划自12月起量产钇氧化物,初期每月产量约16吨,年产量约200吨。

这仅仅是美国构建本土稀土供应链努力的一部分。根据美国《国防工业战略》,美国力争在2027年建成“矿山-磁体”全产业链。

在国际层面,美国试图通过加强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盟友的合作,减少对中国稀土市场的依赖。

值得注意的是,非洲正成为中美稀土竞争的新战场。史汀生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经济参与总额达217亿美元,其中关键矿产项目约80至100亿美元。

而美国同年在非洲投资74亿美元,关键矿产投资仅约3亿美元,中国在非洲关键矿产投资规模远超美国。

面对稀土供应危机,欧洲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大力发展回收技术与循环经济

《关键原材料法案》应运而生,设定了国内开采、加工与回收的目标,旨在降低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

欧盟委员会已在13个成员国启动47个战略项目,助力关键矿产的全方位发展。

在实际行动上,欧洲各地涌现出一批致力于稀土回收的企业与项目。贺利氏Remloy在德国建成欧洲最大的稀土磁体回收工厂,计划大幅提升产能,满足欧洲超30%的新磁体需求。

法国Carmag公司、英国Ionic Technologies、比利时Hydrometal等企业也纷纷投入稀土回收领域,这些努力旨在构建全面的循环经济战略,减少对进口的依赖。

稀土博弈远未结束,它超越了简单的买卖关系,成为国家间科技实力与战略远见的竞赛。欧洲选择发展回收经济,美国加速本土供应链建设,而中国则稳步向上游技术领域延伸。

正如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者所言,在这个“战略相互依存的新时代”,韧性、创新和多样化的供应链才是关键。

当你下次使用智能手机或观看电动汽车新闻时,不妨思考一下:这些改变世界的技术背后,隐藏着一场无声的稀土博弈,它既关乎国家竞争力,也决定着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

来源:繁若星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