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世纪中叶的越南,是世界上战争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1945年宣布独立后,先是经历了长达九年的抗法战争。1954年法国撤军,越南本以为迎来和平,但1955年美国又发动了旷日持久的越南战争。连续三十年的战火,使国家满目疮痍,社会秩序崩溃。
20世纪中叶的越南,是世界上战争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1945年宣布独立后,先是经历了长达九年的抗法战争。1954年法国撤军,越南本以为迎来和平,但1955年美国又发动了旷日持久的越南战争。连续三十年的战火,使国家满目疮痍,社会秩序崩溃。
战争结束时,越南的损失极其惨重。根据多方统计,死亡人数高达数百万,其中大多数是青壮年男性。这导致全国男女比例严重失衡,部分地区甚至达到1比7。失去劳动力的农村陷入瘫痪,工业建设停滞,社会重建的压力巨大。
面对人口锐减、劳动力不足的现实,越南政府不得不将“恢复人口”视为国家重建的核心任务。这一时期,政府陆续推出了一系列特殊而激进的措施,其中包括默许一夫多妻制、降低法定结婚年龄以及鼓励多生育政策。这些政策一度带来了显著的人口增长,但同时也埋下了深层次的社会隐患。
001
战后的越南社会,男性数量锐减成为最突出的问题。劳动力的缺乏不仅影响经济生产,也使国家安全面临挑战。为了尽快恢复人口结构,政府在1950年代末到1970年代间,采取了较为非常规的社会政策——在民间默许一夫多妻制。
这一制度虽然没有写入法律,但在实践中被地方政府默认,甚至受到鼓励。在一些地区,男性被允许娶两到三位妻子,只要能承担家庭生活开支。官方宣传称,这样能让更多的女性获得婚姻机会,从而增加出生人口。
然而,这一制度在现实中造成了诸多问题。首先,女性地位明显下降。她们被鼓励或被迫接受“共享丈夫”的现实,婚姻关系中的平等权几乎被剥夺。其次,家庭内部矛盾增加,妻妾间的竞争导致家庭关系紧张,许多妇女生活在长期的不安与压抑之中。
更严重的是,一夫多妻制使得女性被工具化,国家人口增长目标凌驾于个人意愿之上。对于经历战争创伤的女性而言,这是一种新的社会压迫。
002
与此同时,越南政府还出台了另一项政策——降低法定结婚年龄。根据当时的规定,男性18岁、女性16岁即可结婚。这项政策在农村地区被广泛执行,部分地方甚至出现未满16岁的早婚现象。
政府的出发点很明确:让年轻人尽早结婚生子,以加快人口恢复速度。配合这一政策,各地还推行了“多生奖励”措施。生育多个孩子的家庭可以获得补贴,孩子数量越多,补助越高。生五个以上子女的家庭,每月能得到相当可观的津贴,而生育十个以上的母亲,还可被授予“英雄母亲”的称号。
这种荣誉称号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政府用来宣传“女性为国家奉献”的精神。但从社会层面看,这种激励机制让女性被迫承担过度生育的负担。许多年轻女孩在身体尚未成熟的情况下怀孕生子,导致高危分娩和产妇死亡率上升。
003
在短期内,这些政策确实带来了显著成效。根据越南政府公布的数据,1975年战争结束时全国人口约为4500万,到1992年已超过7100万,增长率居东南亚前列。充足的年轻劳动力为越南的工业化提供了支持,使经济开始复苏。
但随着时间推移,问题逐渐显现。首先,快速的人口增长加剧了资源紧张。教育资源不足,学校设施落后,教师短缺,许多儿童无法接受系统教育。医疗体系同样捉襟见肘,医院床位紧缺,医疗人员不足。
其次,多生育家庭的生活压力不断上升。虽然有补贴,但随着孩子数量增加,家庭支出远超政府资助,贫困反而更严重。部分农村地区出现“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
此外,早婚早育使女性的教育水平大幅下降。女孩辍学结婚成为普遍现象,女性文盲率明显高于男性。性别不平等在社会中固化,女性就业机会减少,工资水平低,社会地位普遍较低。
004
从社会结构角度看,一夫多妻制和鼓励生育政策也对越南的伦理和家庭观念造成冲击。传统家庭结构被打乱,婚姻稳定性下降。早婚、早育、多妻现象增加了家庭冲突,离婚率上升,家庭暴力事件频发。
到了1980年代末,越南政府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人口过快增长不仅拖慢了经济发展,还引发了教育、就业、住房等一系列社会矛盾。于是政策方向开始转变,从“鼓励生育”转向“控制人口”。计划生育口号逐渐取代了“多生光荣”。
这种急转弯的政策变化,使许多“英雄母亲”成为尴尬的群体。她们曾被赞为国家的功臣,却在新政策下被要求“少生优生”,甚至被强制节育。由此可见,越南政府在人口政策上的摇摆,折射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常见的矛盾——国家利益与个体权利之间的冲突。
005
回顾越南的战后人口政策,可以发现其逻辑具有典型的功利主义特征。政府在极端条件下,将人口视为经济恢复的关键因素,而忽视了人口质量与社会结构的平衡。短期的人口增长确实缓解了劳动力短缺,但长期看却造成了教育落后、社会贫困和性别不平等等问题。
这种以数量优先的发展模式,虽然在短时间内创造了增长奇迹,却在社会层面留下了深刻的后遗症。人口的快速膨胀并没有带来持续的繁荣,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拖慢了越南的现代化步伐。
006
历史证明,一个国家的复兴不能仅依靠人口数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提升人口质量和社会公平。越南的战后经验说明,过度依赖生育政策来解决经济与劳动力问题,只能带来暂时的表面繁荣。
真正的社会重建,应以尊重个体权利、提升教育水平和改善民生为基础。只有当每一个人都能获得公平的机会,国家的发展才具有持续性。
越南从战争中走出,也在不断从自己的历史中学习。那些被迫成为“生育工具”的女性,曾经被忽视,但她们的经历提醒人们:人口不是数字,而是生命。任何以牺牲人权为代价的政策,最终都要由社会整体来偿还。
资料来源
《越南战争与战后社会结构变迁》 《东南亚研究》期刊 1998年第4期
《Vietnam Population Policies: History and Impact》 亚洲发展银行(ADB)政策报告 2003年
《The Heroic Mothers of Vietnam》 BBC Asia Documentary 1995年
《越南社会变革与性别研究报告》 联合国妇女署 2010年
来源:清闲的清泉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