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3个亿,净利润只有1%!猫砂比大米还贵,为什么就是不赚钱?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7 21:30 1

摘要:“一斤木薯猫砂10块钱,换一次猫砂花100元,比买卫生纸贵三倍,比大米贵两倍”——这是当下无数铲屎官的共同吐槽。2024年中国城镇猫消费市场规模突破1445亿元,同比增长10.7%,猫砂作为养猫刚需品,市场需求持续爆发,2025年上半年电商渠道规模已超25.6

“一斤木薯猫砂10块钱,换一次猫砂花100元,比买卫生纸贵三倍,比大米贵两倍”——这是当下无数铲屎官的共同吐槽。2024年中国城镇猫消费市场规模突破1445亿元,同比增长10.7%,猫砂作为养猫刚需品,市场需求持续爆发,2025年上半年电商渠道规模已超25.6亿元,抖音渠道增速更是高达67%。但诡异的是,一边是消费者抱怨“猫砂太贵”,一边是商家哭诉“赚不到钱”:网红品牌“许翠花”2023年营收3.02亿元,净利润仅308万元,净利率仅1%,最终无奈被收购;众多中小厂家更是直言“每吨猫砂净利润不足150元,快撑不下去了”。

猫砂价格堪比粮食,行业流水动辄数亿,利润却薄如蝉翼。这中间的钱到底去哪了?看似繁荣的猫砂市场,为何会陷入“消费者嫌贵、商家不赚钱”的怪圈?背后是成本高企的挤压、恶性竞争的内耗,还是产业链结构的深层矛盾?本文将从成本构成、市场竞争、产业链格局三大维度,拆解猫砂行业“高售价、低利润”的核心谜题。

一、成本“五座大山”:从原料到终端,利润被层层吞噬

猫砂的利润,早在产品走出工厂前就被各类成本提前“瓜分”。从原材料采购到终端交付,设备、原料、环保、物流、包装五大成本环节环环相扣,形成了压在商家身上的“五座大山”,即便售价远超大米,也难有盈利空间。

1. 设备投入:百万门槛起步,中小厂家难承压

猫砂生产看似简单,实则有着不低的设备门槛。一条基础的石英砂猫砂生产线,设备投入就需46万元起步,若要达到时产600吨的规模化产能,设备预算将飙升至140万元。核心生产设备中,颚式破碎机、圆锥破碎机、制砂机等“三件套”单价在4万至20万元不等,而能节省40%二次加工成本的重锤式破碎机,价格更是让中小厂家望而却步。

更棘手的是,环保政策收紧后,单纯的生产设备已无法满足要求。一套完整的除尘系统需搭配旋风除尘与水幕除尘双装置,初始投入超5万元,部分地区还要求配备污水处理设施,进一步增加了固定资产投入。许多中小厂家被迫选择二手设备,但随之而来的高故障率和频繁维修成本,又成为新的负担。对于年营收数千万元的企业而言,设备折旧费用分摊到每吨产品中,就足以吞噬不少利润。

2. 原料价格:坐地起价成常态,成本占比超七成

原材料是猫砂成本的核心,也是波动最大的环节。三年前,膨润土作为主流矿砂原料,每吨运输成本仅30元,如今采购价已突破200元/吨,优质产区报价甚至高达400元/吨;植物猫砂的原料成本更高,结团植物猫砂的主要原料豌豆渣,大规模生产成本达1500元/吨,若添加硅藻土、瓜尔胶等辅料,成本还会进一步攀升。

高端猫砂的原料价格更是“过山车”式上涨。2025年泰国木薯淀粉含税价最高达3600元/吨,而国产库存持续减少,导致木薯猫砂的原料成本大幅增加。数据显示,原料成本占猫砂总成本的比例已从三年前的60%飙升至70%,部分高端产品甚至超过80%。“去年豆渣价格上涨8.5%,蒸汽费用涨了15%,但产品售价根本不敢涨,一涨就没人买”,山东某猫砂厂负责人的无奈,道出了众多商家的困境。

不同类型猫砂的原料成本差距显著:A级豆腐猫砂原料成本约5000元/吨,B级在4000-4500元/吨,C级也需3500-4000元/吨;而普通膨润土猫砂原料成本虽仅400-600元/吨,但受产区集中、环保限产等因素影响,价格波动频繁,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3. 环保与人工:隐形成本持续飙升

环保投入已成为猫砂企业的“必修课”,也是一笔不小的隐形开支。除了初始投入的除尘、污水处理设备,日常运营中的耗材更换、环保检测费用也持续增加。某中型猫砂厂透露,仅环保设备的年维护费用就达10万元以上,若未能达到环保标准,还可能面临停工整改,损失更为惨重。

人工成本的上涨同样不容忽视。随着劳动力短缺加剧,猫砂生产企业的用工成本逐年攀升,当前人工成本占总产值的比例已突破15%。对于自动化程度较低的中小厂家而言,分拣、包装等环节需要大量人工,进一步推高了成本。而全自动化改造需要巨额资金投入,多数企业难以承受,陷入“不改造则成本高,改造则资金紧”的两难境地。

4. 包装与物流:最后一公里的利润“黑洞”

当猫砂走下生产线,包装和物流环节又会吞噬大量利润。为保持产品品质,猫砂普遍采用真空镀铝防潮包装袋,单价较普通塑料袋高出30%,全自动包装线的耗材每月就要消耗数万元。电商渠道的包装要求更高,为避免运输途中破损,厂家需增加防震填充物和外箱厚度,导致单件包装成本上升40%。

物流成本更是让商家苦不堪言。“从潍坊运到湖南,每吨运费超过300元,占售价的三分之一”,某厂家负责人表示。行业数据显示,运输成本已占到猫砂总产值的3%-7%,对于低价走量的中低端产品,物流成本甚至能占到利润的一半以上。即便通过云仓集单优化,3公斤段快递费压降至2元/单,对于5斤装的猫砂而言,物流成本仍不可小觑。

以5斤装混合型猫砂为例,出厂价7元/包,加上真空包装1元、纸箱1元,基础成本已达9元;物流费3元/单、仓库人工分拣费1元/单、平台5%佣金0.74元、运费险0.8元,硬性成本合计14.54元,而电商平台零售价仅14.8元,毛利润仅0.26元,若再分摊设备折旧、环保投入等固定成本,几乎无利可图。

5. 营销费用:不投流就没曝光,新品牌被迫“烧钱”

在猫砂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当下,营销投入成为决定品牌生死的关键。新品牌想要突围,必须在抖音、小红书、电商平台等渠道大量投流,这笔开销往往比原料成本还高。高端豆腐猫砂虽单件利润可达15元,但需投入20%销售额作为推广费,实际净利润大幅缩减。

网红品牌的崛起更是加剧了营销内卷。为了获得曝光,商家需支付高额的主播坑位费、达人佣金,一场直播下来,营销成本可能占到销售额的30%-50%。对于中小品牌而言,不投流则没有曝光,投流则可能亏损,陷入“两难困境”。而头部品牌为维持市场份额,同样需要持续投入营销费用,进一步压缩了全行业的利润空间。

二、市场“内卷”加剧:190万新企业涌入,价格战打穿利润底线

如果说高成本是猫砂行业不赚钱的外因,那么恶性竞争的“内卷”则是内因。随着养宠热潮兴起,猫砂市场被视为“低门槛、高复购”的蓝海,但大量参与者的涌入,让这片蓝海迅速变成“红海”,价格战愈演愈烈,最终将净利润压至1%的冰点。

1. 行业门槛低,涌入者扎堆

猫砂行业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尤其是中低端膨润土猫砂,一套简单设备、一个小作坊就能生产。2023年新成立的宠物相关企业就有190万家,其中不少企业选择从猫砂切入市场,导致“同行比顾客还多”。全国2/3的膨润土猫砂来自内蒙古宁城县,当地聚集了数十家生产企业,产能严重过剩,为价格战埋下隐患。

这种低门槛的涌入,让市场供给快速超过需求。数据显示,2024年宁城县膨润土猫砂产量超200万吨,但国内市场年消耗量仅150万吨左右,大量产能只能依赖出口,而出口市场同样面临东南亚企业的竞争挤压,进一步加剧了价格压力。

2. 缺乏统一标准,恶性竞争无底线

当前国内猫砂产品仅有少数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这成为恶性竞争的根源。部分小作坊为降低成本,采用劣质原料生产“毒猫砂”,粉尘超标、结团性差,却以“9块9包邮”的低价抢占市场。

在这种无序竞争下,正规企业被迫卷入价格战。早些年蓝海市场时,一吨猫砂净利润最高能达50%,2018年左右回落至30%,而现在普遍只有5%-10%,部分中小厂家甚至不足3%。“有的小作坊赔钱都敢卖,你敢涨价立马没人买”,山东某猫砂企业负责人表示。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让正规企业的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只能通过降低成本维持运营,形成恶性循环。

3. 国内外市场反差强烈:国内净利率1%,国外高达12%

与国内市场的惨烈“内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海外市场的猫砂企业利润丰厚。日本市场的猫砂企业净利率能达到8%-12%,而国内头部品牌仅4%,中小品牌更是低至1%。造成这种差距的核心原因,在于海外市场的规范与有序。

日本市场对猫砂产品有严格的标准要求,劣质产品难以进入,新品牌进入门槛高,避免了低价竞争的乱象。同时,海外消费者更注重产品品质,愿意为优质猫砂支付高价,品牌无需通过低价抢占市场。而国内市场一方面缺乏标准约束,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导致品牌只能通过低价吸引客户,最终压缩了自身利润。

即便是出口海外的国内企业,也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近几年,国内出去的企业越来越多,东南亚市场也开始卷了”,某出口型猫砂企业负责人表示,原本依赖出口的企业,如今也面临价格压力,利润空间持续缩小。

4. 品牌溢价难建立,陷入“低价怪圈”

猫砂作为刚需耗材,消费者更注重性价比,品牌忠诚度相对较低。在低价产品的冲击下,正规品牌难以建立品牌溢价,只能通过降价维持市场份额。即便是头部品牌,也很难将产品价格定得过高,否则就会流失客户。

网红品牌“许翠花”的经历颇具代表性。该品牌2023年营收3.02亿元,净利润仅308万元,净利率1%,最终被依依股份收购,依靠收购方的供应链优势,才将净利率提升至4%。这说明,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仅靠品牌营销难以提升利润,必须依靠供应链整合降低成本,才能在价格战中存活。

三、产业链困局:上游垄断、下游分散,中间企业两头受气

猫砂行业的利润困境,还源于产业链结构的失衡。上游原料产地集中、供应商垄断,下游渠道分散、话语权强,中间的生产企业夹在中间,两头受气,难以掌握定价权,只能被动承受成本上涨和价格下压的双重压力。

1. 上游原料垄断,定价权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猫砂的核心原料产地高度集中,导致上游供应商具备较强的定价权。国内2/3的膨润土猫砂原料来自内蒙古宁城县,优质膨润土资源被少数企业掌控,价格波动受产地政策、环保限产等因素影响较大,生产企业难以通过分散采购降低成本。

植物猫砂的原料同样面临垄断问题。木薯淀粉主要依赖泰国进口,豌豆渣、玉米淀粉等原料的价格受农产品市场波动影响,生产企业只能被动接受价格上涨,难以转嫁成本压力。这种上游垄断的格局,让生产企业的成本控制变得十分困难,原料价格的每一次上涨,都直接侵蚀利润。

2. 下游渠道强势,平台抽成进一步压缩利润

下游销售渠道的强势,进一步挤压了生产企业的利润。当前猫砂主要通过电商平台、宠物门店、商超等渠道销售,其中电商平台占据主导地位。平台不仅要收取5%左右的佣金,还会通过促销活动、广告位等方式变相收费,生产企业为获得流量,不得不参与平台活动,进一步降低售价。

宠物门店渠道同样话语权较强,要求较高的返点和陈列费,部分门店返点比例高达30%,让生产企业不堪重负。而直播电商等新兴渠道,虽然增速快,但主播坑位费、佣金等成本高昂,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在这种渠道强势的格局下,生产企业的定价权被严重削弱,只能在成本和渠道费用之间寻找平衡,利润自然所剩无几。

3. 产业链整合不足,规模效应难以发挥

猫砂行业的产业链整合程度较低,多数企业都是“小而全”的模式,缺乏规模效应。中小厂家采购量小,难以获得原料采购的议价权;生产规模小,设备利用率低,单位生产成本高;物流分散,难以获得优惠的物流价格。

反观头部企业,通过供应链整合能够显著降低成本。例如,依依股份收购“许翠花”后,利用自身的规模化采购优势,将原料成本降低10%-15%,通过物流统配,将运输成本降低20%,最终将净利率从1%提升至4%。这说明,只有通过产业链整合,发挥规模效应,才能有效降低成本,提升利润空间。

而日本的猫砂企业,更是通过“原料采购-生产-销售”的垂直整合模式,掌控全产业链,有效控制成本,同时建立品牌溢价,获得了较高的净利润。这种整合模式,正是国内猫砂行业所缺乏的。

四、破局之路:从成本控制到价值升级,猫砂行业如何突围?

面对“高成本、低利润”的困境,猫砂行业并非没有破局之路。部分头部企业已经通过提质降本、拓展海外、技术升级等方式探索出方向,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借鉴。

1. 提质降本:设备升级与供应链整合

降低成本是提升利润的基础,而设备升级和供应链整合是关键。头部企业通过投入资金更新设备,提升生产自动化水平,降低人工成本和能耗。例如,某企业投入100多万元优化设备,不是为了扩产,而是为了提质、降本、增效,通过技术改进降低单位生产成本。

供应链整合同样重要。通过规模化采购,降低原料成本;通过物流统配,优化运输环节;通过云仓布局,降低仓储和配送成本。华东地区的猫砂代发产业集群,通过原料直采和物流统配,使综合成本比分散经营降低18%,验证了供应链整合的效果。

2. 产品升级:从低价竞争到价值竞争

摆脱价格战的关键,在于实现产品升级,建立品牌溢价。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向高端化、功能化转型,推出抗菌猫砂、敏感肌专用猫砂、智能猫砂等产品,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例如,添加抗菌成分的猫砂,能够减少猫咪疾病发生,虽然售价较高,但仍受到消费者青睐;物联网猫砂盆搭配专用猫砂,不仅能监测猫咪健康数据,还能提升品牌溢价。

环保化也是产品升级的重要方向。随着环保政策收紧和消费者环保意识提升,硅藻土、豌豆纤维等环保猫砂逐渐成为市场热点,这类产品不仅符合政策导向,还能获得25%左右的溢价空间,有效提升利润。

3. 市场拓展:深耕海外,避开国内内卷

国内市场的“内卷”让不少企业将目光投向海外。部分企业将90%的精力投向海外市场,通过参加国际展会、与海外协会合作等方式,开拓全球市场。海外市场不仅利润空间更大,还能避免国内的价格战,同时提升品牌影响力。

但海外市场也面临新的挑战,东南亚企业的竞争、贸易壁垒等因素,都需要企业应对。这就要求国内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建立国际品牌形象,通过抱团合作的方式,共同开拓海外市场,维护中国猫砂的国际声誉。

4. 行业立标:规范市场秩序,淘汰劣质产能

解决恶性竞争的根本,在于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目前,国内猫砂行业缺乏统一规范,导致劣质产品泛滥,价格战愈演愈烈。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应积极推动国家标准的出台,通过严格规范产品质量、原料要求、环保标准等,淘汰劣质产能,为正规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标准的建立,不仅能保护消费者权益,还能让正规企业摆脱价格战,专注于产品创新和品质提升,从而提升全行业的利润水平。日本市场的经验表明,规范的市场秩序和严格的标准,是企业获得合理利润的重要保障。

结语:猫砂不赚钱的真相,是行业升级的必经之路

猫砂比大米还贵却不赚钱,看似矛盾的现象,实则是行业发展的必经阶段。高成本的挤压、恶性竞争的内耗、产业链的失衡,共同导致了当前的利润困境。但这也意味着,猫砂行业正处于“洗牌升级”的关键节点,那些依赖低价、劣质产品的企业将被淘汰,而具备供应链优势、技术创新能力、品牌影响力的企业,将在行业升级中脱颖而出。

对于消费者而言,未来猫砂价格很难大幅下降,但产品品质将不断提升,环保、健康、智能将成为主流,每一分钱都将花在产品价值上。对于企业而言,与其抱怨成本高、竞争烈,不如聚焦核心竞争力,通过提质降本、产品升级、市场拓展,走出“低利润陷阱”。

随着行业标准的建立、产业链的整合、技术的创新,猫砂行业终将摆脱“内卷”,进入健康发展的新阶段。届时,消费者能买到高品质的猫砂,企业能获得合理的利润,整个行业将形成良性循环。而当前的利润困境,不过是行业从“野蛮生长”到“规范成熟”的阵痛而已。

需要我帮你整理猫砂行业优质企业名单,或分析不同类型猫砂的成本利润对比表吗?

来源:大胖仁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