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甲流后不能硬扛,钟南山提醒:记得4个特效药,早吃早痊愈!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7 23:05 1

摘要:一入冬天,甲流又开始“蠢蠢欲动”。发烧、咳嗽、全身酸痛……你是不是也曾在某个寒冷的夜晚突然高烧到39度,浑身像被卡车碾过一样?你还记得当时是怎么应对的吗?忍一忍?多喝水?睡一觉就好?

一入冬天,甲流又开始“蠢蠢欲动”。发烧、咳嗽、全身酸痛……你是不是也曾在某个寒冷的夜晚突然高烧到39度,浑身像被卡车碾过一样?你还记得当时是怎么应对的吗?忍一忍?多喝水?睡一觉就好?

别再硬扛了!钟南山院士早就提醒过,甲流不是普通感冒,尤其是高风险人群,一旦感染拖延治疗,极容易引发并发症,甚至导致住院。那问题来了:感染了甲流,到底该怎么办?“吃药”这件事,是不是越早越好?哪些药物才算“特效药”?

今天,我们就来掰开揉碎地讲清楚这个老生常谈却又处处“藏雷”的话题。

很多人一听“流感”,脑子里自动联想到“感冒的亲戚”。但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A)的“攻击力”远比你想象中猛得多。

它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变异能力强。尤其是H1N1亚型,曾在2009年引发全球大流行,至今仍是冬春季的主力“选手”。

感冒和甲流的区别?最关键点在于症状的突发性和系统性。甲流不像感冒那样慢慢来,而是突然发作,一两小时内高烧、头痛、全身酸痛、极度乏力,一波带走你的“战斗力”。

如果你是老人、儿童、孕妇,或者患有糖尿病、心肺疾病等慢病人群,一旦感染甲流,病情进展可能远比你预期地快。有研究显示,部分患者在高烧后2-3天内就可能发展为肺炎,甚至呼吸衰竭。

硬扛不仅没用,有时还会失去最佳治疗窗口。

答案是肯定的。甲流的抗病毒治疗窗口期,是发病后48小时内。越早用药,病毒复制越少,症状越轻,恢复越快,传染性也随之降低。

钟南山院士曾公开表示,甲流不是不能治,而是很多人误以为“靠自己扛一扛就过去了”。这正是许多重症病例产生的根源。

哪些药物在这个“黄金48小时”内能起效?目前被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指南推荐的四种抗病毒药物,分别是:

1. 奥司他韦:口服药物,抑制病毒繁殖,适用于大多数甲流患者;

2. 扎那米韦:吸入型抗病毒药物,适合不能口服的患者,但对哮喘等呼吸道基础病者需谨慎;

3. 法匹拉韦:对H1N1等流感病毒株有较强抑制作用,部分研究显示它能缩短病程;

4. 利巴韦林:注射或口服形式,常用于重症或合并感染病例。

还有对症药物,比如退烧的对乙酰氨基酚、止咳药、缓解肌肉酸痛的镇痛药等,虽然不能直接抗病毒,但能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注意:这些药物并非人人都适用,需要结合个体情况由医生判断。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既然甲流这么“难缠”,那它到底是什么来头?为什么每年都要“重来一遍”?

甲型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结构不稳定,极容易发生抗原漂移和抗原转换。简单来说,它就像一个不断换马甲的“间谍”,每年都换个样子回来“偷袭”。

它的宿主不止人类,猪、鸟类等动物也可能携带并传播甲流病毒。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时不时会听到“猪流感”“禽流感”的新闻。

正因为它的变异频繁,疫苗每年都要重新设计,药物的有效性也需不断更新评估。

甲流不像感冒那样“只是上呼吸道感染”。在某些患者体内,它能深入下呼吸道,损伤肺泡,引发病毒性肺炎。一旦合并细菌感染,治疗难度成倍增加。

很多人至今还存在几个非常危险的认知误区:

· “只要不是高烧,就不用吃药。”

· “年轻人抗体强,扛一扛就过去了。”

· “吃药没用,自己多喝水就能好。”

这些想法听起来“朴素”,但在医学上都是错误观念

甲流的复制速度极快,48小时后病毒数量已激增,药物效果将大打折扣。年轻人确实总体风险低,但这并不代表“零风险”。免疫风暴病毒性心肌炎神经系统并发症等,都曾在年轻患者中出现过。

更别提一些特殊人群,比如孕妇、婴幼儿、慢病患者,本就免疫力低下,一旦感染可能迅速发展为重症。及时干预是预防重症的关键。

我们对甲流的认识,其实也经历了一个过程。

早在2009年,H1N1引发的那场大流行,曾让全球公共卫生系统措手不及。虽然那之后,我们建立了更完善的流感监测体系,但每年冬季,甲流仍然不可小觑。

特别要注意的是,甲流和新冠病毒感染之间存在症状重叠,比如发热、咳嗽、乏力、嗓子疼等。两者叠加感染也不是没有可能。这种时候,及时就医、明确病原、对症用药,才是最稳妥的方式。

最后需要强调,抗病毒药物不是感冒药,也不是“万能药”。它们有明确的适应症、用药时机、剂量要求,也可能引发副反应。

比如奥司他韦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扎那米韦吸入可能导致支气管痉挛;利巴韦林在孕妇中禁用。药不是越贵越好,越早越好,而是必须“对症下药”。

不建议自行购买使用,尤其是用于儿童、孕妇或慢病患者时,更应谨慎听从专业医生建议。

甲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它的轻视。它不是小感冒,也不是靠休息就能轻松扛过去的小病。

记住钟南山的提醒:感染甲流后,别等到症状加重才想起吃药。黄金48小时,是你和病毒之间的第一场较量。赢了,它就走;输了,可能要付出更多代价。

如果你或者你身边的人出现了类似甲流的症状,不要犹豫,尽快就医,明确诊断,合理用药。做个对自己健康负责任的人,才是对这个冬天最好的回应。

你怎么看待甲流的治疗时机?是否曾因拖延而加重病情?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经历。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3年版)》.北京:国家卫健委,2023.

2. 世界卫生组织.“Guidelinesforpharmacologicalmanagementofinfluenza”.WHO,2021.

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来源:身心手账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