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玉米空杆的主要措施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8 06:59 1

摘要:玉米空杆是影响其产量与品质的关键问题之一,指玉米植株仅生长茎叶而未形成有效果穗,或果穗发育停滞、无籽粒/籽粒极少的现象,其核心诱因集中在品种适配性不足、环境条件失衡、栽培管理不当三大维度。为有效降低空杆发生率,保障玉米生产效益,需结合玉米不同生育期的生长特性,

玉米空杆是影响其产量与品质的关键问题之一,指玉米植株仅生长茎叶而未形成有效果穗,或果穗发育停滞、无籽粒/籽粒极少的现象,其核心诱因集中在品种适配性不足、环境条件失衡、栽培管理不当三大维度。为有效降低空杆发生率,保障玉米生产效益,需结合玉米不同生育期的生长特性,落实以下系统性预防措施,实现“控空杆、促结实、提产量”的目标。

一、科学选种与种子处理:筑牢抗空杆基础

品种特性是决定玉米空杆风险的先天因素,选择适配本地环境、抗逆性强的品种,可从源头降低空杆概率,同时规范种子处理流程,确保幼苗健壮生长,为后续果穗发育奠定良好基础。

1. 精准筛选适配品种:需结合种植区域的气候条件(年均温、积温、降水分布)、土壤肥力(沙壤土、黏壤土、盐碱地等类型)、种植模式(春播、夏播、套作、单作)选择品种。优先选用雌穗分化早、雄穗花粉活力强、耐密性与抗逆性(抗高温、抗阴雨、抗倒伏)突出的品种,避免盲目选用不适应当地积温(导致生育期不足,果穗无法正常发育)或耐密性差(易因密植引发空杆)的品种;同时,避免选用退化严重、抗病性弱的老旧品种,降低因品种自身缺陷导致的空杆风险。

2. 规范种子预处理: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严格筛选与处理,首先剔除瘪粒、破粒、虫蛀粒、霉变粒,保证种子饱满度一致,确保出苗整齐;其次,根据当地常见病虫害(如玉米粗缩病、地下害虫),选用对应拌种剂(如含噻虫嗪、戊唑醇的复配拌种剂)进行拌种,既能预防苗期病虫害导致的弱苗,又能提升种子抗逆能力;若土壤缺锌(易导致玉米雌穗发育受阻),可选用含锌种衣剂或进行锌肥拌种,进一步补充关键微量元素,减少因养分缺失引发的早期空杆隐患。

二、合理密植:平衡植株生长与资源利用

玉米是喜光照、需通风的作物,种植密度过高或过低均可能引发空杆——过密会导致植株间争夺光照、养分、水分,下层植株因光照不足、光合产物积累少,难以支撑雌穗发育;过疏则会造成土地、光热资源浪费,且不利于田间小气候稳定,同样可能影响果穗形成。因此,合理密植需遵循“品种定密度、肥力定株距”的原则,精准把控种植参数。

1. 依据品种特性定基础密度:不同株型的玉米品种,耐密性差异显著,需针对性设定密度标准。其中,紧凑型玉米品种(叶片上冲、株型紧凑,光合效率高),每亩适宜密度为4500-5500株,如郑单958、先玉335等品种;平展型玉米品种(叶片平展、株型松散,占用空间大),每亩适宜密度为3500-4000株,如农大108、鲁单981等品种;半紧凑型玉米品种,每亩适宜密度则介于两者之间,约4000-4500株。

2. 结合土壤肥力调具体株距:土壤肥力是密植的重要调节因素,肥力高的地块(有机质含量高、养分充足),植株生长健壮,抗竞争能力强,可在基础密度范围内适当加密5%-10%;肥力低的地块(有机质含量低、养分匮乏),植株生长较弱,若密度过高易引发空杆,需在基础密度范围内适当减密5%-10%,同时采用“宽行窄株”的种植模式(如宽行80-90cm、窄行40-50cm),既能保证植株间通风透光,又能便于田间管理,减少因资源竞争导致的空杆。

3. 确保播种质量保出苗均匀:播种时需控制好播种深度(春播玉米深度为5-6cm,夏播玉米深度为3-4cm),避免过深导致出苗晚、弱苗,或过浅导致出苗早、易干旱;同时,采用精量播种机播种,确保株距均匀、漏播率低,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对缺苗断垄处,选用同龄健壮幼苗补栽,避免因苗情不均(大苗欺小苗)导致小苗因养分、光照不足形成空杆。

三、科学水肥管理:保障果穗发育关键需求

玉米不同生育期对水分、养分的需求差异极大,其中拔节期至灌浆期是雌穗分化、雄穗发育、授粉结实的关键阶段,若此阶段水肥供应不足或失衡,极易引发空杆。因此,需遵循“按需供肥、精准管水”的原则,确保水肥供应与玉米生长需求高度匹配。

1. 精准施肥:避免单施氮肥、忽视磷钾肥与微量元素的误区,采用“基肥足、追肥巧、补微肥”的施肥策略,保证养分均衡供应。

- 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每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3000kg,配合施入氮磷钾复合肥(N-P-K比例为15-15-15)30-40kg、锌肥1-2kg(土壤缺锌地块可适当增加至2-3kg)。基肥需深施(深度20-30cm),避免浅施导致养分流失,为玉米整个生育期提供稳定的养分基础,促进根系发育与早期生长。

- 巧施追肥:追肥需结合玉米生育期,重点补充关键阶段养分。拔节期(玉米株高30-40cm,叶片数6-8片),每亩追施氮肥(如尿素)10-15kg,配合施入钾肥5-8kg,促进茎秆健壮生长与雌穗分化;大喇叭口期(玉米株高100-120cm,叶片数12-14片,形似“大喇叭”),是玉米需肥临界期,每亩追施氮肥(尿素)20-25kg,同时补充磷钾肥5-10kg,满足雄穗花粉形成与雌穗小花发育的需求,减少因养分不足导致的雄穗花粉少、雌穗不发育;灌浆期(玉米授粉后至籽粒成熟前),每亩追施氮肥(尿素)5-8kg,或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浓度0.3%-0.5%),补充养分消耗,防止植株早衰,确保光合产物向果穗运输,避免果穗发育停滞形成空杆。

- 补充微肥:除基肥中添加锌肥外,若玉米苗期出现缺锌症状(叶片出现白色条纹、生长缓慢),可叶面喷施0.2%-0.3%的硫酸锌溶液,每亩喷施量50-60kg,连续喷施2次,间隔7-10天,缓解缺锌问题,促进雌穗正常发育。

2. 精准管水:玉米需水遵循“前期少、中期多、后期稳”的规律,重点把控拔节期、大喇叭口期、灌浆期三个关键需水期,同时避免干旱与积水。

- 关键期供水: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玉米需水量占全生育期的30%-40%,此阶段若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用手捏土壤成团,落地即散),需及时浇水,每亩浇水量50-60m³,保证雌穗分化与雄穗发育;灌浆期需水量占全生育期的25%-30%,土壤含水量需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若遇干旱需及时浇水,避免因水分不足导致授粉不良、籽粒不饱满,甚至空杆;若遇连续阴雨天气,需及时清理田间排水沟,排出积水,防止根系缺氧腐烂,影响养分与水分吸收,引发空杆。

- 苗期控水:玉米苗期(播种至拔节前)需水量较少,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0%-60%即可,适当控水可促进根系下扎,增强植株抗逆能力,避免苗期水分过多导致徒长、茎秆细弱,为后期空杆埋下隐患。

四、辅助授粉与田间调控:提升结实成功率

玉米授粉质量直接决定果穗结实情况,若扬花期遇极端天气(高温、阴雨、大风),易导致雄穗花粉活力下降、花粉散落受阻,或雌穗花丝授粉不充分,引发空杆。同时,田间杂草、病虫害会争夺资源、损伤植株,同样增加空杆风险,需通过辅助授粉与田间调控,提升授粉成功率,保障植株健康生长。

1. 人工辅助授粉:人工辅助授粉可弥补自然授粉不足,尤其适用于极端天气条件下,具体操作需把握“时机、方法、频率”三个关键。

- 把握授粉时机:玉米扬花期(雄穗抽出后3-5天,雌穗花丝抽出后2-3天)是授粉最佳时期,每天上午9-11点(露水干后,花粉活力最强)进行,避免在高温(超过35℃,花粉活力迅速下降)或阴雨天气(花粉易吸水破裂)授粉。

- 采用科学方法:常用两种辅助授粉方法,一是“摇株授粉法”,用竹竿轻轻敲打玉米雄穗(力度适中,避免损伤植株),使花粉均匀散落至雌穗花丝上;二是“采粉授粉法”,用羊皮袋或纸袋收集多个雄穗的花粉,混合后轻轻撒在雌穗花丝上,尤其针对田间生长较弱、雌穗花丝抽出较晚的植株,需重点授粉,减少空杆。

- 控制授粉频率:若扬花期天气正常,人工辅助授粉1次即可;若遇连续阴雨、高温等不良天气,需间隔2-3天授粉1次,连续授粉2-3次,确保授粉充分。

2. 田间杂草防除:杂草会与玉米争夺养分、水分、光照,导致玉米生长受阻,增加空杆风险,需在玉米生长关键期及时防除。玉米苗期至拔节前,可选用芽后除草剂(如烟嘧磺隆、莠去津复配剂)喷雾防除杂草,每亩用药量按说明书使用,避免药剂过量导致药害;玉米拔节后,植株高大,喷雾除草易损伤叶片,可采用人工除草的方式,清除田间杂草,尤其注意清除玉米根部周围的杂草,减少资源竞争。

3. 病虫害综合防治:病虫害会损伤玉米叶片(影响光合效率)、茎秆(影响养分运输)、雄穗与雌穗(影响授粉与果穗发育),直接引发空杆,需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及时防控。

- 病害防控:玉米常见病害(如大斑病、小斑病、粗缩病),需在发病初期选用对应杀菌剂防治,如大斑病、小斑病可喷施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等药剂,粗缩病可通过拌种(噻虫嗪)预防,发病后喷施盐酸吗啉胍等药剂,每亩喷施量50-60kg,连续喷施2-3次,间隔7-10天,控制病害扩散。

- 虫害防控:玉米常见虫害(如玉米螟、蚜虫、地下害虫),地下害虫(如蛴螬、蝼蛄)通过拌种预防,玉米螟(蛀茎、蛀穗,影响养分运输与果穗发育)在大喇叭口期,可选用毒死蜱颗粒剂、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等,撒入玉米心叶内防治;蚜虫(吸食叶片汁液,导致叶片发黄、光合效率下降)可喷施吡虫啉、啶虫脒等药剂防治,避免虫害损伤植株,引发空杆。

五、适时调控:防止植株徒长与早衰

玉米生长过程中,若氮肥过量、水分充足,易导致植株徒长(茎秆细弱、节间过长,养分向茎叶运输过多,向雌穗运输不足);若后期养分、水分供应不足,易导致植株早衰(叶片发黄、光合能力下降,无法为果穗提供足够养分),两者均会增加空杆风险,需适时调控,平衡植株生长。

1. 防止徒长:玉米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若发现植株生长过旺(株高增长过快、叶片浓绿宽大),可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如矮壮素、多效唑),每亩喷施浓度为0.2%-0.3%的矮壮素溶液50kg,或浓度为0.05%-0.1%的多效唑溶液50kg,抑制植株纵向生长,促进茎秆增粗、节间缩短,减少养分向茎叶消耗,促进养分向雌穗运输,降低空杆风险。喷施时需均匀喷洒在玉米叶片上,避免漏喷或重喷(重喷易导致植株生长停滞)。

2. 防止早衰:玉米灌浆期是防止早衰的关键阶段,除及时追施灌浆肥、保证水分供应外,可叶面喷施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尿素混合溶液,磷酸二氢钾浓度0.3%、尿素浓度0.5%),每亩喷施量50-60kg,连续喷施1-2次,间隔7-10天,补充养分与水分,增强叶片光合能力,延缓叶片衰老,确保光合产物持续向果穗运输,避免因早衰导致果穗发育不良形成空杆。

来源:淇泉老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