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位曾经设计并主持建造中国第一座现代化跨江大桥,钱塘江大桥的工程天才,晚年只剩翻翻身、擦擦身子、被喂点“糊糊一样的饭”的日常。
1990年冬天,93岁的茅以升独自躺在病床上,耳边只有床头柜上药瓶碰撞的叮当声和树枝刮擦玻璃的吱呀声。
窗外的老槐树黄了又绿,绿了又黄,茅以升在病榻上已躺了多年。护工换了一个又一个,“都嫌闷,话都说不利索的老人有啥好伺候的”。
这位曾经设计并主持建造中国第一座现代化跨江大桥,钱塘江大桥的工程天才,晚年只剩翻翻身、擦擦身子、被喂点“糊糊一样的饭”的日常。
当医护人员和单位领导匆忙聚集到床边时,他的六个子女无一在场。这位桥梁大师的晚年,为何会落得如此孤寂的结局?
茅以升生于1896年江苏镇江一个书香门第,从小聪颖过人。他人生的转折点发生在十岁那年。1906年端午节,镇江文德桥因人群拥挤突然倒塌,造成惨剧。
年幼的茅以升因肚子疼迟到,侥幸逃过一劫。亲眼目睹灾难现场的他,从此立下志向:“我要造桥,造不会塌的桥”。
这个念头引领他走上桥梁工程之路。1916年,他考入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后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24岁便拿下了卡耐基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
学成归国后,茅以升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中国的桥梁建设事业中。1933年,他接下人生最大挑战,修建钱塘江大桥。
这条江以水流湍急、泥沙厚重和凶险的钱塘潮闻名,外国专家曾断言在此建桥“绝无可能”。茅以升不信这个邪,他带领团队日夜钻研,创新提出了“射水法、沉箱法、浮运法”等一系列新技术。
在茅以升追求事业的过程中,他的个人生活也按部就班地展开。1912年,17岁的茅以升在家人安排下娶了18岁的戴传蕙。虽是包办婚姻,但戴传蕙知书达理、性情温柔,两人相处融洽。
婚后,茅以升先后赴唐山、美国求学工作,戴传蕙则留在老家,独自照顾公婆,操持家务。她为茅以升生了六个孩子,三男三女,却几乎独自承担着养育责任。
随着茅以升工作调动,戴传蕙带着孩子们经历了27次搬家,从唐山到杭州,再到天津、北京。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她“从没抱怨过一句”,总是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
钱塘江大桥建设期间,茅以升压力极大,“抽最便宜的烟,一宿一宿不睡觉,盯着图纸看,熬得眼睛通红”。戴传蕙陪着丈夫一起煎熬,“睡不着,脑子里全是那些话翻来覆去”,这为她日后健康埋下了隐患。
1937年9月26日,钱塘江大桥终于通车,这是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现代化公铁两用桥。然而喜悦短暂,仅三个月后,日军逼近杭州,为阻止敌人,政府下令炸桥。
茅以升亲手绘制了爆破图,选择了炸点。那一夜,他站在江边,默默看着自己的心血毁于一旦,只对询问者说了句:“国家需要”。
1946年,他在上海修桥时结识了21岁的权桂云。这位年轻、开朗的女性十分支持他的工作,两人因工作经常接触,渐渐产生了感情。
当这段关系传到戴传蕙耳中时,对她无异于晴天霹雳。她为这个家付出了一切,抚养六个孩子,支持丈夫的事业,等来的却是背叛。
茅以升提出离婚,戴传蕙坚决不同意。她没有吵闹,只是继续默默操持家务,但内心的打击已让她彻底崩溃。原本就体弱的她,健康状况急转直下。
1950年,戴传蕙郁郁而终,年仅52岁。
在她病榻前,六个孩子泪眼婆娑,他们将母亲的死归咎于父亲的背叛,心中埋下了怨恨的种子。
戴传蕙去世后,茅以升与权桂云结婚,并生下了小女儿茅玉麟。权桂云尝试与茅以升前妻的六个孩子建立良好关系,但孩子们完全不接受。
他们认为父亲背叛了为家庭付出一切的母亲,连带着对权桂云也充满敌意。长子茅于越直接搬出家门,声明“家里有她没我”。其他孩子也渐渐与父亲断绝了来往。
权桂云的日子并不好过。在1968年,年仅55岁的她也因病去世,去世时“去医院的日子越来越多,该守在床边说话的人,来医院看她的人,很少很少”。
此后,茅以升的晚年越发孤单。他住在北京一个老旧的四合院里,身边只有小女儿茅玉麟陪伴。他偶尔会翻出旧照片,盯着看半天,喃喃自语:“报应啊”。
也许他心里明白,自己在家庭上欠了太多债,却拉不下脸向孩子们认错。
无法释怀的怨恨茅以升的六个子女各自成才,继承了父亲的才华,却在情感上从未原谅父亲。
茅于美成为翻译家,将许多英国文学作品引入中国;茅于燕专攻儿童心理学;茅于海在清华大学任教授,研究电子工程。他们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但与父亲的隔阂却持续了一生。
在1989年冬天,茅以升在医院去世,享年93岁。窗外大雪纷飞,病房里却只有小女儿茅玉麟一人。他与戴传蕙所生的六个子女,无一前来见他最后一面。
他的追悼会来了不少人,念了长长的生平,“讲他建桥的功劳讲了好多”。但“家里的事,外面的人知道的也就是零星半点,知道老头子妻子走了,知道孩子们很少露面,知道他在医院里躺着,躺了很久。墙就是那样,隔着里外两边光景。人走了,也就走了”。
茅以升的小女儿茅玉麟后来也从事了桥梁相关工作,她理解父亲:“觉得父亲虽然对家庭有亏欠,但对国家的贡献没人能否认”。然而这份理解,终究没能在六个哥哥姐姐心里生根。
来源:我是少年阿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