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观察丨尼山之下 文明之上——从1到11,看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嬗变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8 06:49 1

摘要: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曲阜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发出了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为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指明了方向。即日起,本报开设“走在前 勇争先·文化‘两创’的济宁实践”栏目,系统梳理、立体呈现、深度解读济宁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

编者按: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曲阜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发出了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为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指明了方向。即日起,本报开设“走在前 勇争先·文化‘两创’的济宁实践”栏目,系统梳理、立体呈现、深度解读济宁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方面的亮点成就、典型经验,敬请关注。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曲阜尼山成功举办。■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国庆 摄

浩渺苍穹,群星闪烁,最亮的那颗星属于孔子。

尼山,是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永久举办地,见证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交融。它不仅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高地,更承载着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使命。

世界的孔子,我们的尼山。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以孔子诞生地——尼山命名,以开展世界不同文明对话为主题,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的,是学术性、国际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国际思想文化对话交流平台。尼山世界文明论坛至今已举办十一届,对于促进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力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所传递的智慧之声,已然演变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共鸣之声。

十一届论坛,十五年匠心。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始终紧扣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时代之问,积极推动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已举办的十一届论坛,共设置11个主议题,举办了200多场各类研讨、交流活动。从不足百人参会到近千人与会,从单一学术论坛扩展为人文综合论坛,尼山吸引了全球各国几百位专家学者和嘉宾友人跨越山海,带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敬意和对现代文明的探索,汇聚于此。

尼山,兼收并蓄的和谐观与生俱来。2010年9月,首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成功举办。第二届时,迎来了联合国文明联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国家政要、世界文明古国代表、儒学学术人物等120名嘉宾。一些外国前政要主动参会,发表推动世界不同文明和谐发展的主张。第五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参会学者的数量、层次、广度上实现了飞跃,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的263位学者齐聚。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国际化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16个国家的驻华使节、12个国家的友好省州州长和市长及外媒记者、专家学者等近160名外宾出席论坛相关活动,圭亚那总统阿里、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及15位省部级政要出席论坛活动,哥伦比亚大学萨克斯教授等世界知名专家学者参会,展现出论坛强大的国际吸引力。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则共有来自多国驻华使节、国际组织代表、友好城市代表等63个国家的近400位国际嘉宾出席,规格和数量均创历届之最。

一路走来,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始终坚守初心:聚焦国内外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从交流碰撞中寻求智慧、答案。随着论坛规模不断扩大、论坛形式不断创新,论坛的权威性、国际化、影响力不断提升。从首届论坛的“和而不同与和谐世界”到第十一届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文明互鉴”“和而不同”“同命同运”等关键词一以贯之,以开放、包容之姿创设的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始终聚焦于世界不同文明对话。在每一届论坛中,密集的场次,专业的演讲,不同肤色、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专家学者们围绕主题进行了一次次的思想碰撞,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深入的对话交流。论坛没有拘泥于单一的高端学术研讨,在持续提升办会规格的同时,逐步拓展为人文综合论坛,并与其他学科逐渐融合,推动对话范围从学界走向社会各界。

从最初的儒家思想学术论坛,发展成为如今涵盖文化、教育、历史、国际政治、经济、生态、传媒、艺术、中医药等多个领域多学科交叉的人文综合论坛,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涵盖面越来越宽广,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生机与活力,拓展了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高度与深度、广度与维度。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以自信开放、大气包容的风格,成为文明交流互鉴的高地、世界各国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在全球化时代彰显出独特价值和魅力。正如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杨朝明所说,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搭建了一座古今对话的桥梁。中华文明具有很强的连续性,让我们得以从古代智慧中汲取养分,以解决当代社会面临的诸多问题和挑战。

在全球化的今天,孔子身上更有沟通世界各国人心的和谐力量。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重视“和”,他身上有人性的温暖和柔光。10多年来,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以孔子开创的儒学思想为基石,跨越千山万水,不断走向世界,国际参与度不断拓展提升,议题从“全球挑战下的文明交流互鉴”“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等向中医、体育等各种专业知识领域不断拓展,“中国的孔子”越来越成为“世界的孔子”。

从“老三孔”的古典韵味到“新三孔”的文化传承,从国际孔子文化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到世界互联网大会、“尼好,戏剧!”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第二季,无数思想与文化在古老又年轻的济宁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在多元融合中展露华彩。现在,中华文明的高度、深度、厚度、温度在这里找到基点,未来这里或许还将见证更多文明相遇与互鉴的成果。(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斐)

来源:济宁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