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市捅了马蜂窝!中方一锤定音,G20期间没有会晤的安排,高志凯还提了两个建议,对付日本,我们手里多的是王牌。
高市捅了马蜂窝!中方一锤定音,G20期间没有会晤的安排,高志凯还提了两个建议,对付日本,我们手里多的是王牌。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期频频在台海问题上越界,不仅拒绝撤回错误言论,还在秋季授勋仪式上向“鼓吹台独者”授勋。
但高市早苗没想到,中方的怒火会来得如此迅速且猛烈。
就在G20领导人峰会召开前夕,日本外务省高官悄然抵京寻求沟通,面对记者追问,全程缄默不语。
与此同时,对于日本关心的中日是否会在G20峰会期间会晤的问题,咱们也给出了准确答案:没有安排!
这四个字说的斩钉截铁,和此前的回应话术完全不同,日本就算想改正错误也只能另找机会,G20期间,高市早苗注定要被“坐冷板凳”。
苏州大学教授高志凯随即提出了两条针对性建议,一是禁止向日本出口稀土,二是禁止一年内去过靖国神社的人员来华,让日方清晰感受到挑衅的代价。
中国网友对此很是支持,因为日本是典型的畏威而不畏德,必须给他们一点颜色瞧瞧。
日本必须清楚,没有相互尊重的前提,没有纠正错误的诚意,即便促成会面,也只能是流于形式的空谈,无法解决任何实质问题。
正是看清了日方的矛盾心态,中方的回应才显得格外清醒且坚定。
选择在G20峰会前夕明确“无会见安排”,绝非临时起意的决策,而是掌握外交博弈主动权的精准表态。
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齐聚的多边舞台,G20峰会的关注度覆盖全球,中方此时亮明立场,既让国际社会看清日方试图将台海问题国际化的真实意图,也传递出“核心利益不容交易”的明确信号。
台海问题是中国内政,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事实,高市早苗将其与日本“存亡危机”捆绑,本质上是借地缘议题扩张自身军事存在,这种危险倾向自然不可能得到中方的容忍。
而高志凯提出的两条建议,之所以能引发广泛关注,关键在于精准戳中了日本的产业软肋与历史痛点,这还只是中方众多博弈筹码中的冰山一角。
在稀土领域,日本多年来试图摆脱对华依赖的努力始终未能见效。
2025年最新数据显示,日本重稀土的对外依存度仍高达100%,即便从澳大利亚等国进口稀土矿石,也必须依赖中国的高纯度精炼技术。
全球90%以上的高纯稀土加工产能都集中在中国。
稀土作为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电机、军工装备等核心产业的关键原料,一旦供应受限,日本众多企业的生产线将直接面临停摆风险。
2010年,中国曾短暂收紧稀土出口,日本相关产业当年直接损失超200亿美元,GDP间接下滑0.8%,这样的教训日方不可能轻易遗忘。
另一条针对靖国神社的建议,同样切中要害。
靖国神社供奉着14名二战甲级战犯,是日本军国主义的精神象征。
2025年以来,已有多批次日本政客前往参拜,这种无视历史正义的行为,早就引发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受害国强烈不满。
禁止一年内去过靖国神社的人员来华,并非针对普通日本民众,而是对日本右翼势力的精准震慑,既切断了他们传播历史修正主义的跨国通道,也倒逼日本国内反思历史态度。
这种不扩大打击面、不激化民间矛盾的反制方式,体现了中方的分寸感,也彰显了捍卫历史正义的坚定决心。
事实上,稀土禁令与靖国神社人员限制,还只是中方未完全亮出的底牌。
随着高市早苗涉台言论引发的连锁反应,中方已采取一系列梯度回应措施。
教育部11月16日发布了留学预警,结果就是,日本语言学校2026年1月期申请咨询量环比下降45%。
要知道,中国留学生每年为日本带来的直接经济贡献,超2000亿日元。
国航、东航等多家航司推出日本航线免费退改政策之后,48小时内,相关航线预订量暴跌65%,业内预测日本第四季度旅游业收入将缩水3000亿日元。
这些数据背后,是日本经济对中国市场、中国民众消费力的高度依赖,也是中方掌握博弈主动权的现实基础。
而日方之所以陷入如今的被动局面,根源在于其严重误判了自身实力与当前局势。
虽然日本在半导体设备、精密制造等领域拥有一定优势,但在关键资源供应、市场需求等方面,对中国的结构性依赖短期内无法改变。
日本曾扬言要在2030年实现稀土自给率50%,但目前所谓的“多元供应体系”,仅能覆盖30%的需求,而且进口成本是中国渠道的3倍以上。
即便日本近海探明巨型稀土矿,也会因开采技术复杂、环保标准限制等问题,短期内难以转化为实际产能。
这种想摆脱依赖却力不从心的困境,让日方在对华博弈中天然处于弱势地位。
台海问题是中方不可触碰的红线,历史问题是双方关系的重要基础,这两条原则容不得任何挑衅与试探。
日方若继续执迷不悟,无视中方的明确信号,只会让自身陷入经济承压、外交孤立的双重困境。
停止在台海问题上生事,正视历史真相与现实格局,才是日本改善对华关系的唯一可行路径。
任何试图干涉中国内政、挑战历史正义的行为,最终都会付出相应代价,王毅外长之前说的很清楚,借台海生事,就是给日本找事!
来源:贺文萍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