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赵淳当然不会被对方的虚张声势吓倒,立即驳责道:“各为其主,只应以死报国,哪有投降的道理?我只有像韦孝宽那样的先例可以效法。你有军马,我也有军马,我还有长江、汉水之天险,有无数的战船,等着你来!”韦孝宽是西魏名将,他以劣势兵力驻守军事要冲玉璧(今山西运城稷山),
赵淳当然不会被对方的虚张声势吓倒,立即驳责道:“各为其主,只应以死报国,哪有投降的道理?我只有像韦孝宽那样的先例可以效法。你有军马,我也有军马,我还有长江、汉水之天险,有无数的战船,等着你来!”韦孝宽是西魏名将,他以劣势兵力驻守军事要冲玉璧(今山西运城稷山),挫败了东魏军的猛烈进攻,并使对方损失惨重。这个著名的战例,身为金军统帅的完颜匡自然不会不知道。
完颜匡一时语塞,只得说:“招抚使好好地保重身体吧。”随即跨上马背,率领部属,擂鼓而去。
第二天,金人派主簿向明,带着完颜匡和副都统完颜赛不的两封信来。赵淳不允许向明进城,只派弟弟赵灏和宣参谭良显陪同接待他。显然,他是担心向明了解到城内的布防情况后,对己方不利。赵淳打开信,见信中又有“彼此一家”的说法,就把信扔到地上,大骂:“金虏怎敢如此看待我?”便回信答复说:“昨天承蒙完颜相公专门派董万户来邀请,想要会谈,虽然远远看到了你的风采,但因一水之隔,未能从容交谈。相公与副都统信里所说的,我完全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相公身为皇帝近侍的高官,为什么要教别人做不忠不孝的事?我大宋与金国有不共戴天之仇,只是为了百姓的缘故,才暂且遵守和议。连年以来,金国却纵容饥民,抢掠我们的牛马,惊扰我们的边境,派来贺正旦的使者,在朝廷上行为无礼。你们又诘难讥讽本朝的使臣,还到处张贴榜文,肆意加以诋毁侮辱,这是什么道理?枣阳等地的小胜小负,是兵家常事,然而你们士兵马匹的死伤,十倍于我方。前秦苻坚进攻东晋,军队不是不多,却在淝水之战中惨败。相公你夸耀兵多,为什么不以此为鉴呢?我现在城高池深,固若金汤,精兵良马,都聚集在战略要地。身为守卫边疆的臣子,只知道尽力报效国家,不知道其他。本想派人回信,但因为相公你告知的事情,既不是我应当听的,也不应当派人去,所以姑且就让来人带回答复,并让他把你们的来信一并带回。”给完颜赛不的回信只有一句:“回话都写在给完颜相公的信里了。”向明于是带着回信离去。需要说明的是,赵淳信中的“董万户”与前文的统领“董张珍”应该不是同一人。董万户是金方高级将领,董张珍则是宋方中级军官。其实,赵淳所说的金国派来贺正旦的使者,在朝廷上行为无礼,也是有原因的。据《宋史纪事本末·北伐更盟》所载:开禧元年年底,金国派太常卿赵之杰来贺正旦。“韩侂胄故使赞者犯金主父嫌名以挑之,之杰遂倨慢”。金章宗完颜璟的父亲完颜允恭被金世宗完颜雍册立为皇太子,可惜40岁时就英年早逝,被追谥为“显宗”。韩侂胄故意让宋朝的礼仪官冒犯完颜允恭的名讳,是对金朝的公开羞辱,金使赵之杰被激怒了,才报之以“傲慢无礼”,不过是一种反击罢了。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后人虽然能够从史籍中了解到,而在当时,甚至连身为南宋皇帝的宁宗赵扩也未必清楚,赵淳、完颜匡等就更加不知底细了。不过还算好,当时就有大臣请求杀掉赵之杰,宁宗赵扩没有同意。
既然战场谈判没有结果,那就只有兵戎相见了。虽然《金史·章宗纪四》说“完颜匡攻襄阳,破其外城”,其实并没有能够拿下此城。赵淳率领军民,从开禧二年十一月到开禧三年二月,坚守襄阳长达九十余日。作为主帅,他亲临一线指挥,甚至在战斗中“中箭透甲”,仍不退却,极大地激励了将士。最终,金军久攻不下,伤亡惨重,加之天气转暖、疫病流行,以及宋军其他战场的压力,被迫解围退兵。赵淳成功保住了襄阳,稳住了南宋整个中部战线,为后续的宋金谈判赢得了宝贵的筹码。
襄阳围城时,赵淳属下有个幕客,名叫赵万年,他协助主帅赵淳守城,亲历整个战守过程。开禧三年二月底金兵刚退,三月十六日,赵万年就写下了一万余字的《襄阳守城录》。此文以日记体的形式,生动地还原了战场细节,可弥补正史之不足。而宋、金两国在襄阳之战中的代表:赵淳与完颜匡的战场谈判,不过是其中的一小段罢了。
来源:历史驿站一点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