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开放大学:打造城市工匠学院,开启别样匠心工程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8 06:03 1

摘要:“长远看,我们在做一件造福社会、意义非比寻常的事,即便充满挑战仍在所不辞。”11月,笔者见到杨洁时,身为南京市栖霞开放大学副校长的她颇为感慨。杨洁说的,是南京开放大学贴近一线职工开设的“工匠小课堂”。在南京市总工会和南京开放大学合力统筹下,今年不少城区办起“家

“长远看,我们在做一件造福社会、意义非比寻常的事,即便充满挑战仍在所不辞。”11月,笔者见到杨洁时,身为南京市栖霞开放大学副校长的她颇为感慨。杨洁说的,是南京开放大学贴近一线职工开设的“工匠小课堂”。在南京市总工会和南京开放大学合力统筹下,今年不少城区办起“家门口的工匠小课堂”,它们不仅像火苗一样照亮了产业职工内心,也是南京开放大学打造南京工匠学院的重要举措。

10月22日,在南京开放大学召开的南京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现场会上,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就曾表示,产改是当前的重大工程,建设南京工匠学院的各单位都肩负重要时代使命。

扬优势,扛起时代之责

南京开放大学前身是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校开放教育深得市民青睐。但是产改背景之下,仅有群众基础还不够,工匠培育已然被赋予更高的要求。

在市总工会相关部门负责人看来,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的浪潮中,依托各类单位打造的南京工匠学院有着不同定位。相较中职侧重“会不会操作”、本科解决“能不能升级”、企业关注“可否上岗”,高职院校需要回答“能否胜任”这一问题,进而形成贯穿中职、高职、本科与企业,覆盖“基础技能—核心技能—创新技能—岗位适配”的完整工匠培育链条。

得益于在开放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大领域积累的经验,2023年12月,南京开放大学成为首批授牌南京工匠学院的三家院校之一,并依托工匠学院建设,整合新街口、溧水两大校区资源,深化思想引领、阵地共建、职业培训、竞赛承办等方面服务,翻开工匠人才培育的新篇章。

当谈及工匠学院培训对象是谁、如何抓住目标群体时,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南京开放大学)社会教育中心孙新元表示:“他们主要是居住在大街小巷里的产业职工。用好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各级开放大学平台资源,抓住他们的心、满足他们进一步提升技能的需求,就是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务实之举。”

自学校授牌以来,从打造特色思政课、举办“劳模工匠进校园、思政教师进企业”系列宣讲,到紧扣全市优势产业链需求、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助推职工职业技能提升,再到联合市总工会开设“家门口的工匠小课堂”,一项项实践正逐步将产改理念转化为社会人力资源提质升级的现实动能。

截至9月,南京开放大学工匠学院线下组织的各类专题培训已覆盖6000多人次,累计承办“南京都市圈人工智能训练师邀请赛暨南京市职工技能大赛人工智能训练师职业技能大赛”等10余场比赛,在六城区开放大学开设“工匠小课堂”16场次,另在“江苏工会服务网”上线近30门系列技能提升课程,学校的南京市劳动模范、江苏工匠等多位资深教师线上开讲。

推新举,拓展培养链条

南京开放大学打造工匠学院,最亮眼的动作是开设“家门口的工匠小课堂”。

“作为助力产业工人素质提升的重要创新项目,‘家门口的工匠小课堂’以‘让技能触手可及’为目标,旨在有效利用职工碎片化时间,方便他们‘下班就能听、下楼就能学’,为职工突破职业瓶颈、适应产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持。”孙新元说。

然而回顾开班历程,一路走来谈何容易?

杨洁至今记得年初“工匠小课堂”起步时的情景:当栖霞区开放大学面向全区开放报名通道后,最初来的主要是“一老一小”社区居民,有的课更像兴趣班、体验课,而与工匠关联不大。秦淮开放大学校长袁霞对此感同身受:“搜集职工技能提升的需求工程量浩瀚、难度很大,此外区级开放大学也缺技能导师。”

为破解这些难题,把课程真正送到有需求的人身边,市区两级开放大学和工会系统纷纷行动起来——不仅结合城区产业特色、职工类型梳理潜在诉求、选定课程主题,还充分释放南京开放大学职教师资的潜力,部分学校教师直接化身贴近产业职工的“老师傅”,走上各区讲台。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南京开放大学)教师陆世尧是工匠小课堂最受欢迎的讲师之一。目睹不少中小企业职工虽然注册了专利却没有设计建模能力,不得不额外聘请第三方公司参与产品开发后,他带着教学用的3D打印设备走向社区。“既然产业发展更加倚重一专多能的人,大家也有技能提升的迫切需要,小课堂就应发挥作用。”为提高授课质量,陆世尧甚至向一些区级开放大学建议,组织动员时,重点发动来自生产设计领域、在产线上需要用到3D打印技术、有创新意愿的职工。

慢慢地,工匠小课堂开始成为产业职工日常“充电”的重要载体。秦淮区手机短视频制作课上,包括产业职工在内40多人前来听讲,三四十岁、有明确技能提升诉求的面孔多了。栖霞区开放大学联合工会“送课进企”,让小课堂“上门”服务一线需求,努力打通“最后一公里”。

“我的工作涉及视频制作,但剪辑转化与衔接是个人短板。”南京安城建设集团职工徐云听说小课堂推出技能提升课后,第一时间报了名。“干货满满、意犹未尽!”他回忆道。如今,徐云剪辑技术有了显著提升,一些视频还被同行点赞。

目前,“家门口的工匠小课堂”已开展77期,吸引全市2000多职工报名学习,并在六城区开放大学设立“工匠培育站”,规模初具。

看未来,深化品牌影响

锻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产业工人,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南京市总工会等23家单位今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方案》指出,力争到2035年培养出更多大国工匠、百名左右省级工匠和千名左右市级工匠。

为了推动工匠学院建设迈向新高度,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南京开放大学)副校长江景表示,学校正积极拓展工匠小课堂、技能大赛以及“劳模工匠再提升”等项目的覆盖范围。例如,将工匠小课堂从主城区延伸至江宁、浦口、溧水、高淳等区域,以此促进更多由“工”向“匠”的蜕变。同时,学校致力于提升工匠学院在服务本地职工方面的品牌影响力,使其成为城市产业引才的重要平台。

“在产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期待南京开放大学持续深化产教融合,继续提高教学方法与数字技术融合度,探索展示推广、技术培训新模式,不断增强师资力量、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平台建设,服务全市产业工人综合素质提升,为新质生产力更快更好发展提供新动能新优势。”市总工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建好工匠学院,就是筑牢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支点。”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南京开放大学)党委副书记史献平介绍,“凭借不懈努力,学校工匠学院成功入选省总工会重点支持建设单位,也是南京市属高校唯一入选单位。展望未来,学校还将深度对接产业工人技能提升的需求,与市总工会共建‘南京市产业工人队伍改革建设研究院’,开展劳模创新工作室交流提升等活动,今后将更加注重‘两教融合’,进一步整合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的课程资源,推动面向社会的‘职后赋能体系’反哺学校职业教育发展,让身为‘未来工匠’的高职学生提前体验产业风向。建好工匠学院是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的重要抓手和关键一环,我们将继续发挥学校主体作用、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为城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基础,作出应有贡献。” 曾伟 蔡静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