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不少4S店已经摆上了搭载鸿蒙座舱的新天籁,这台车选择在新能源大战白热化的时间点上市,确实有点意思。从技术层面看,2.0T可变压缩比发动机配上CVT变速箱,在当下电动车横行的时代算是独树一帜。243马力的输出数据放在B级车里依然能打,但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套鸿蒙
最近不少4S店已经摆上了搭载鸿蒙座舱的新天籁,这台车选择在新能源大战白热化的时间点上市,确实有点意思。从技术层面看,2.0T可变压缩比发动机配上CVT变速箱,在当下电动车横行的时代算是独树一帜。243马力的输出数据放在B级车里依然能打,但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套鸿蒙车机系统。相比日系车传统的保守设计,这次直接接入华为生态算是个大胆突破,卡片式交互界面和手机互联功能,总算让日系车在智能座舱领域跟上了主流步伐。
现在消费者选车越来越看重科技配置,特别是25-35岁这个主力购车群体。天籁标志性的“大沙发”座椅本来就有口碑优势,加上现在鸿蒙系统带来的流畅操作体验,确实能吸引一批注重舒适性的家庭用户。不过现在市场竞争太激烈,比亚迪汉、特斯拉Model 3这些电动车起售价都压到23万以内,天籁这次既要保持日系车的品质溢价,又要在价格上拿出诚意,定价策略会非常关键。
政策导向对这类燃油车其实不太友好,国六B标准和双积分政策让传统车企压力很大。天籁选择在这个时候推出2.0T版本,看来是要守住燃油车最后的阵地。从行业风向来看,合资品牌都在加快智能化转型,像丰田与华为合作、大众与小鹏联手,日产这次直接搭载鸿蒙系统,算是日系三强里转型最激进的。不过这种合作模式能走多远,还要看后续的软件更新和服务支持。
国际车企现在面临两难选择,既要维持传统动力系统的优势,又要应对电动化趋势。日产在e-POWER和纯电领域都有布局,但天籁作为销量支柱暂时还得靠燃油版支撑。这种过渡期的产品策略很考验车企的平衡能力,毕竟生产线改造、供应链调整都是真金白银的投入。
说到未来,这类智能燃油车可能会成为特定时期的过渡产品。等固态电池技术突破后,现在这些内燃机的技术积累还能不能派上用场?车企在研发资源分配上到底该倾向电动化还是智能化,这确实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最后抛个问题:当华为系统遇上日产发动机,这种混搭风格到底能吸引多少真实用户?如果定价超过25万,你们会选择配置拉满的国产新能源,还是坚持选合资燃油车?欢迎在评论区留下看法。
来源:桥梁连两岸
